如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班主任管理工作

来源 :园丁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ravehearterdoct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少数民族地区同胞大都居住在偏远地区或山区,他们接受信息及新事物的条件与时代的步伐还有一定的差距。如何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成为具有竞争力和创造性人才是每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班主任管理工作方面探讨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管理工作。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 班主任; 班级管理
  我工作的学校是在一个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少数民族占当地人口近一半左右,在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地理环境的地域差异,及民族的个性心理等特殊因素的影响,既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与汉族地区班主任工作很多完全不同的要求,同时也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了新的困难。
  首先,少数民族地区班主任管理工作缺乏学生家庭、家长的有效配合。
  学校少数民族学生家庭一般都居于较为偏远的山区农村,交通、通讯不便,很多学生回家需转车并要步行几个小时的山路,而且有些地方现在都还不通水、电。因为地理环境的限制,大多山区家庭靠天吃饭,收入微薄,导致很多山区少数民族学生家长在小孩读书期间和班主任几乎不联系,更不用说亲自到校找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除了经济原因,部分家长还有语言的障碍,因为长期居住在山区,一些家长不懂汉话,班主任和他们完全就无法沟通。
  第二,少数民族学生的个性特点中有不易管理的地方。
  对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学生来说,他们有热情、纯朴、热爱劳动、善良、乐于助人、害羞等特点。然而对于部分学生而言,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优点逐渐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懒惰、桀骜不驯、浪费、虚荣、自私、冷漠等不良习惯。少数民族学生大多生性豪爽,性格倔强,在学校中因为违反纪律被老师批评时,很容易因为对老师的批评方式、言语不能接受而与老师发生冲突。部分学生因为家庭条件差,容易因自卑而表现得过度自尊,在与同学相处中会因一点小事而动怒,进而大动干戈;还有部分学生会因自卑而封闭自我,缺乏与其他同学正常的沟通交流。
  第三,因为家庭等原因,少数民族学生易辍学。
  山区少数民族学生家庭收入主要是靠种地维持。山区缺少肥沃田地,多为山石地,收成差,收入低,一些学生因无钱交费而失学;另外根据国家的民族政策,少数民族家庭可生育二胎,而在偏远的民族聚居区,很多家庭不仅生二胎,甚至生三胎四胎,使得本来就贫困的家庭负担更重。加上重男轻女思想严重,有些入学的女生会因为家中哥哥、弟弟的学习而不得不被家长放弃,让她们辍学回家劳作或外出打工,以便保证哥哥弟弟读书;另外因为学生基础知识较差,学习困难,信心受到打击,再加上家长也不能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目标,所以有些学生在读上一段时间后,往往会产生厌学情绪,最后导致退学。
  第四,班级整合中有民族差异带来的困难。
  少数民族地区的班级构成中,班上一般至少都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当地主要少数民族。因为民族间的生活习惯、风俗、信仰、经济条件、语言等方面的差异,容易在班级当中引起学生的分化,形成少数民族学生聚成一团,汉族学生聚成一团,互相之间具有一定的隔阂。大家也许不会发生矛盾,但也不能彼此融入,一旦发生矛盾,往往就会形成群体之间的对立。少数民族学生比较团结,有时仅仅是两个同学的摩擦,如处理不当就会让班上其他少数民族学生,甚至其他年级的少数民族学生都会为了帮忙而加入,形成群体矛盾。老师在处理这样的学生矛盾时,就面临较大困难和压力。
  如何处理好少数民族地区班级管理中的这些困难,对于班主任来说就需要有更高的要求了。少数民族地区班级的管理与其他地区班级的管理有着很大的不同和更高的难度。为此少数民族地区的班主任老师只有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每个少数民族学生而建立起良好的班风,明确班级管理培养目标,才会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造就出一批高素质的少数民族人才。
  1 尽量建立完善的家长联系档案,争取家长配合
  少数民族地区的老师特别是班主任要与少数民族学生家长搞好民族团结,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使他们懂得各民族是平等的,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营造一种各民族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是搞好民族地区班级管理的根基。我在所带的班级新生入校时,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入学资料,登记时十分仔细,要询问是否有家长陪同,有家长陪同的一定要和家长见面交谈,向他们说明学校、班级的管理规定和要求,并询问清楚在就读地区有无监护人对学生进行看管监护,留下监护人的联系方式,以便学生违反纪律或有其他事情需要家长配合时方便联系。
  2 构建和谐的民族关系,促进民族团结,树立良好班风
  少数民族地区班级结构中,班上有三分之一学生为当地主要少数民族学生,因为民族间性格、生活习惯、语言等方面的差异,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要注意分层管理,同时又要利用有效管理促进各民族学生的团结、融合,营造一种积极、乐观、和谐的班级氛围。
  教师在要求学生尊重老师的人格、尊重老师的劳动的同时,也要尊重少数民族学生的人格,要建立健全现代教育教学观念,特别是建立正确的少数民族学生观。严格要求是尊重的表现,尊重又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正如马卡连科所说:“教师的基本原则永远是尽量地要求一个人,也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民族地区的老师要教风民主,平易近人,教师就要抑制自我中心意识,并主动接近少数民族学生,在教学工作中,要鼓励少数民族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问题,敢于和老师辩论。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当意见有分歧时,应尽可能同少数民族学生商量解决,甚至可以表决的方式解决。切忌指责、埋怨或强行命令。
  班主任要妥善处理各民族学生间的矛盾,防止小矛盾酿成大危害,避免单纯的学生冲突演变成复杂的民族矛盾。比如我们这里以前对少数民族称“蛮子”(有贬义)。班上汉族学生有次在和少数民族同学争吵时,就骂对方“蛮子”,结果导致其他少数民族学生不满,差点造成大的群体事件。后来,我在上历史课时,正好讲到了关于“蛮子”的称呼含义。古代中国人对与除去中原之外的所有地区都称为蛮夷之地,而更多时候是指接近于中华帝国疆域四周的少数民族地区,虽然统称为蛮夷,但是讲究名分的中国人还是给了他们各自不同的称呼:东夷,西戎,南蛮,北狄。南方的被称为“蛮”,后世文献常有“南蛮”之说,甚至后来从北方草原入侵中原的蒙古人也把南宋喊作“南蛮子”。讲清了这些知识后,最后我总结道:其实我们都是“蛮子”。在笑声中矛盾得到化解,融合逐渐加强。   3 爱就是教育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只有用自己的爱与耐心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达到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家庭经济较差,行为习惯差,容易受到同学的歧视、排斥,加上不善于与老师交流,缺少应有的关爱。班主任要耐心地了解这些学生的家庭情况,关心他们,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班上有一名少数民族学生一段时间来心神不定,上课无精打采。我找他了解情况,他说没什么,我也不好再问。下来之后我找其他同学了解到了他的情况,他家在很偏远的山区,家里本来就很贫困,又同时有三个孩子在上学,最近他的父亲重病住院,他准备退学打工,但家里不同意。了解清楚情况后,我找他重新谈心,先从心理上让他释放压力,然后又与学校政教处、团委联系,对他进行一对一的帮扶活动,最终使他打消了退学的念头,重拾学习信心。
  实践证明,贯穿班主任工作的主旋律是爱心的奉献,是以心发现心。一个和悦的眼神,一句关心的话语,一个轻柔的抚摸,都会在学生的心田注入股股暖流。教师的爱是一种特殊工具,激发学生在思想感情上产生共鸣,激励学生奋发向上,促使学生懂得自尊、自爱、自信、自强。教师的爱会增强教育感化的力量。爱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催化剂,班主任热爱学生,对学生寄予厚望,学生会在心理上得到满足,从而乐于接受你的教育。
  4 塑造成熟人格魅力,提高班主任影响力
  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管理者、领导者和教育者。当班主任成功与否,关系到整个班的发展,关系到育人工作的成功与否。雨果说:“世界上最广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广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广阔的是人的灵魂。”班主任就是一班之灵魂。管理一个班级犹如管理一个系统工程,班主任不仅要培养班级学生具有高尚的情操,而且要在创造师生和谐交流,加强心灵互动上下工夫,更要在塑造老师的人格魅力方面下工夫。宽厚洒脱的人格魅力是班主任老师感悟学生心灵,走向智慧之门的金钥匙,成熟完美的人格魅力是班主任实现班级管理,驶向成功彼岸的灯塔。
  班主任要如何来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提高影响力呢。首先班主任要诚实守信,言行统一,做好学生的榜样。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家长他们是很尊重老师的,特别信任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就是他们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家乌申斯基也说过“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十几岁的孩子,其生理、心理、年龄等各方面条件还未成熟,他们对人生、世界观的态度还未形成,对真与假、善与恶、美与丑的理解不是很透彻,他们需要帮助,需要榜样,需要明辨是非的标准,以此来衡量自己一言一行、一笑一颦。班主任的言行举止在很大程度上催化着学生认识水平的提高,影响着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所以班主任要作风严谨,言行一致,带头示范,全面引导,处处给学生以榜样楷模,事事让学生心存感激,使他们觉得老师崇高而又伟大,朴素而又不平凡。长期的潜移默化会形成学生自己健康的情感态度和道德品质。
  总之,针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学生特点,培养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具有竞争力和创造性是每位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要把学生塑造成适应现代社会剧烈竞争所需要的人才,就要从学生身心民展的客观规律出发,更新教育理念,运用新的教育方法与手段,去探索实践。班主任老师更要重视自身素质的提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培养每个少数民族学生而建立起良好班风,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发展造就一批高素质的人才。
其他文献
“中国毕业生向耶鲁大学捐款八百八十八万八千八百八十八美元,金额创耶鲁管理学院毕业生个人捐款纪录!”1月8日,《环球网》报道的这则新闻引起广大网民的热烈讨论。一时间,据称为Hillhouse Capital Management(高瓴资本管理有限公司)创建人的张磊立刻被网友展开“人肉搜索”。不少网友对“中国辛辛苦苦培养的高材生帮着人家发展”表示不满甚至气愤,也有网友认为,张磊支配自己所赚得的钱根本无
期刊
在氤氲的初春,寻找一个静静的角落,阅读辽阔的云空,阅读满目绽放的绿色,沉睡于冬天的心情有了渐渐复苏的感觉,与飘渺的白云一起在春天的怀抱里愉悦。  暖暖的风,扑鼻的香,温温的柔,大自然胜如一个美妙的画师,以春雾、以春雨、以春风泼墨出浓浓的画面,挥洒出浓郁的春情。一大片、一大片的绿,一大片、一大片的金黄,还有纷纷扬扬的雨丝,人都说江南的美有如怀春的少女,无论从哪个角度都可以感觉得到。湿淋淋的大地,地间
期刊
1.科学泰斗——钱伟长    【获奖名片】 赤子  【颁奖词】 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    2.信义兄弟——孙水林、孙东林    【获奖名片】 信义  【颁奖词】 言忠信,行笃敬,古老相传的信条,演绎出现代传奇,他们为尊严承诺,为良心奔波,大地上一场悲情接力。雪夜里的好兄弟,只剩下孤独一个。雪落无
期刊
1. 心灵的房间,不打扫就会落满灰尘。蒙尘的心,会变得灰色和迷茫。我们每天都要经历很多事情,开心的,不开心的,都在心里安家落户。心里的事情一多,就会变得杂乱无序,然后心也跟着乱起来。有些痛苦的情绪和不愉快的记忆,如果充斥在心里,就会使人委靡不振。所以,扫地除尘,能够使黯然的心变得亮堂;把事情理清楚,才能告别烦乱;把一些无谓的痛苦扔掉,快乐就有了更多更大的空间。  赏析: 人,只有量力而行,该放就放
期刊
曾向往,才华横溢的诗人指尖的一蹴而就;曾向往,展翅高飞的鸟儿眼里的千山万水;曾向往,美丽夜市的恋人牵手的甜蜜幸福。  可向往终究只是向往,没有现实的基垫,永远也无法摘到心里的繁星。  人生就是这样充满遗憾,在忙忙碌碌中开始,在忙忙碌碌中结束,跌宕起伏,在充满未知中逐渐迷失在了幻想的世界里,沦为了金钱的奴隶。  人总喜欢追求没有的,忽略已有的,被浅墨渲染的人生就像是一幅山水画,处处诗意,却又处处失意
期刊
经本人仔细观察,当代90后高中课堂有“六大怪状”。  第一大怪状——梦枕黄梁  不知是老师讲课没有吸引力还是同学们昨晚没睡好。英语课上,总有一部分人在呼呼大睡,丝毫不顾忌老师的感受。  可悲呀!老师在讲台上面讲得大汗淋漓,而他们却在底下梦入黄梁,真有点不尊重老师的劳动成果!实在不知道老师们是怎样忍耐的。后来,就有人感慨地说:“趴在桌子上睡觉是最安静的,要比躺在床上舒服多了”。  第二大怪状——飞鸽
期刊
炎热的7月,大学校园里又送走了一批毕业生。面对微薄的收入、日益见涨的房租以及正在改造的城中村,这批刚刚进入社会的大学毕业生又会在哪里居住、聚集?在房价高涨、社会竞争更加激烈的背景下,“蚁族”的未来到底在何处?  “蚁族”群体的出现,并不仅仅是单一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而是就业压力、社会转型、贫富分化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蚁族”群体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支持他们成长的政策及制度环境的缺失和不完善。
期刊
【摘要】对于中学生来讲,学会倾听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是有效学习的前提,也是学生综合素养的体现。英语课堂中的有效倾听是全体学生,在学习动机与兴趣促使下的倾听;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培养学生的倾听意识;是一种学习习惯,需要长期在教师的帮助下才能够形成的习惯,需要持之以恒的培养。  【关键词】“以学定教”;有效倾听;英语课堂教学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了“以学定教的课堂教学改革”。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程,对我
期刊
很早就有一谜语,谜面是:“一直无业,二老啃光,三餐饱食,四肢无力,五官端正,六亲不认,七分任性,八方逍遥,九(久)坐不动,十分无用。”谜底就是“啃老族”。  至今有一个镜头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30年前,我上高中的时候,父母已经年届六十。一个寒冷冬日的上午,母亲穿着很破旧的衣服,走了很远的路,来到我所在的县城一中,靠在教室门前不远处的树上等着我下课(那时我真的很希望我的母亲衣着光鲜的站在那里,我甚
期刊
记得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对他的宝贝女儿说的“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他的每一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我说的这个国家就是中国”这段感人肺腑的话,使我多年来一直没有忘怀。  一位外国首脑,通过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高度赞美,教育自己的儿女必须热爱并好好学习这些文字,如此高的思想境界,应该说也是一笔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那我们作为自己国家的主人,自己国家新一代的教育者,肩上所负的使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