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流水账

来源 :少年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y69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记事到十八岁,似乎真的只是一刹那的事情。成长的一幕幕,还历历在目,恍若昨天。
  
  一 幼儿园
  
  雨文是我爸爸同事的女儿,刚好和我在一个幼儿园。那时父母之间最爱比的就是谁的孩子拿的小红花多。我每周都有,可雨文就不一定了。每次没拿到,她妈妈就会当着我和我爸的面骂她,说,你怎么这么没用,看人家小波多好……雨文哭得稀里哗啦的。其实我的表现并不比她好,只不过长了一张讨喜的脸。上中班后我在老师的“举荐”下跳级上了小学,雨文又被她妈妈狠骂了一顿。至今我看到低一级的雨文都会有内疚的感觉。
  
  二 小 学
  
  小学里,我是名副其实的天之骄女,讲故事比赛年年第一,从文娱委员到副班长当得游刃有余,当班长的那家伙只不过是有一副超出同龄人的大块头,选出来起个威慑的作用。
  那会儿我得过一段时间的“红领巾健忘症”。学校规定不戴红领巾不许进校,我老忘,常常到了校门口才傻在那儿。门口有三个值勤的高年级学生,看上去凶巴巴的,往那儿一拦就是不让我进。大多数时候我只有灰溜溜地回家去拿,难得兜里有钱就可以去小卖部买条新的。每次回家还会被妈妈骂,至今我都记得她的原话,“你怎么没把自己忘在家里呀”。
  也遇到过好人。有一天我又被拦在外头了,回家是来不及了,只好哭丧着脸期待值勤员放行。值勤的是两女一男,两个女孩鼻孔朝天,一副铁石心肠的样子。男孩说让她进去吧,看她那么小,女孩说不行,不负责任要被撤职的。男孩歉意地冲我笑笑。要上课了,女孩招呼男孩回教室,他走了几步又转了回来,对我说:“你快跑,快冲进去呀!”我撒开腿冲了进去,听到后面那两个女生大叫“啊呀!快拦住她!”不过她们哪里逮得到我。
  后来我也成了值勤人员,我对忘戴红领巾的学弟学妹格外仁慈,低年级学生管我叫“菩萨姐姐”,呵呵。
  四年级时我代表学校去区里竞争参加全市讲故事比赛的名额。最后只剩下我和一个邻校的女生。那天她讲的是《八十一个爸爸》,我讲的是《谁丢了红皮球》。评委们商量了半天也拿不定主意。那女孩急了,大声说,我的故事是我自己编的!这话一出口名额的归属就有了,评委们的看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有原创性”,她的境界一下子比我高了个档次。其实《八十一个爸爸》我早在故事书上看过了,只是懒得揭穿她。当着这么多人面吼“你乱讲,明明是书上的”,那也太衰了,我胆儿也没这么大。回去后老师急得直跺脚,说这机会多难得呀,就这么没了!没了就没了,我随性和懒散的性格看来在小学已经形成了。
  小学也是我第一次面对“喜欢”的时候。有天我值日,同组的人走光了,人善被人欺,留我倒垃圾。我倒完后准备关门回家,两个男生闪了进来,支支吾吾地说××喜欢你,不敢亲口告诉你。说完他们就溜了,留下了一脸惊愕的我。回家的路上我心里难过得要死,他怎么可以喜欢我,他不能喜欢我……差点儿要急哭了。当年我也就五年级吧,真的还是相当稚气,认为被男孩喜欢是一件绝对不能接受的事。当然,我没告诉爸妈,只是以后看到那个男生会有种怪怪的感觉。现在他是我的校友,成绩好得吓人,被学校列为冲击北大清华的种子。每次看到他高高的身影都会想起小学时那个连话也不好意思和我多讲的小男生。有点想笑。
  
  三 初 中
  
  初中,我切实体会到了从天上摔到地下的感觉。
  我的成绩明显不行了,小学时轻轻松松都可以考个前五名,现在除了语文比较厉害,其它课程都很烂,特别是数学,水得不行。记得第一次考不及格时,我哭了,哭得那个惨呀,哪像现在,面对红灯眉头也不皱一下,真是虱多不痒,债多不愁了。
  那时的交友圈多是由成绩决定的,所以我周围的朋友自然也是成绩不怎么样的,但我特别喜欢和她们在一起,亲亲热热地无话不谈,不像“好学生”们在一块儿时总谈“XYZ”或是“ABC”,烦死了。妈妈说我变了,不求上进了,可光说说有什么用,她又不能帮我学习、择友。
  初二时我正式进入了叛逆期,考得不好由经常变为了正常。爸妈骂我,我就和他们对着吼,然后把自己反锁在房间里,谁叫也不开;在本子上写了很多可怕的话,故意摊着让他们看,晚上放学要在外头蹓跶很久才回去……爸妈对我一点儿办法也没有,妈妈为此还哭过,或许以为我不可救药了吧。那段日子老师也不喜欢我,当着全班的面说我不学好。好学生彻底和我划清界限,只有几个要好的朋友一直陪在我身边。我一度很郁闷,厌世的那种郁闷,甚至准备好刀片想自杀,呵呵,只是想想罢了,人的成长总是有段过程的。后来也不知怎么的叛逆期过去了,人一下子乖了起来。这样也很好,毕竟,重新得到父母的支持、老师的喜欢是件不坏的事。
  来谈谈我的成绩吧。提到语文我就得意了,这是我从小到大最值得骄傲的地方。初一我当了一年的语文课代表,语文老师是班主任,对我的期望一直很高,可惜我的数理化太差,总是一次次让她失望。她在全校是出了名的凶,对我们相当严厉,说句一点儿也不夸张的话,我初中三年见到她腿就抖,真是被吓怕了。她没收了我十几本闲书,把我骂得鼻涕眼泪一把一把的,还找过N次家长,当她的课代表简直是在玩命。
  初二时班干部改选,我知道自己肯定不能连任———除了语文,我哪一门的成绩都不能让同学信服。果真,老班对课代表的要求是“该科成绩不得低于前五名,其它科目不得低于前十五名”,明显是针对我的。那堂班会课我的头一直没抬起来,难受,真的很难受,有种被歧视的感觉。这事对我的打击相当大,直到今天我还会感觉到当时压抑的气氛、别人同情的目光、我心里一阵阵的疼痛……一个小个子男生接替了我,整个初二他瞅我的眼神都是怯怯的,一是那时我正处于叛逆期,看谁都是副苦大仇深的模样;二是他认为抢了我的“饭碗”,有点儿心虚吧。
  当时和一个男生相处得不错,在朋友越来越少的时候有他和我聊天,这让我很是欣慰。我告诉他我在写小说,已经有上万字了……反正一古脑儿把什么都和他说了,他立马告诉了老师。老师在班上吼我,说,你以为自己水平高呀,写小说?作文都写不好还写小说……其实我的作文是班上最好的,她只是想狠狠地刺刺我。我瞪了一眼那个男生,他低着头不敢看我。后来开家长会,我知道自己逃不了了,生怕爸妈回来后会翻我抽屉找小说稿,就忍痛把那叠稿子给扔了,然后趴在书桌上哭了很长时间,心里痛得不行。妈妈回来后果然翻我抽屉,什么也找不到就又骂我,说你脑子里在想什么呀云云。骂吧骂吧,习惯了。
  后来就到初三了,我换了个新同桌,两人一聊大有相见恨晚之感,每堂课都在聊天,从金庸古龙梁羽生到琼瑶三毛席慕蓉。此人口才不错,辨论赛上就看到我俩对吼。他太自负了,不讨人喜欢。老班叫我“女夸夸其谈”,叫他“男夸夸其谈”。我们只坐了半学期就又被调开了,老班这么做是对的,如果一起坐到初三毕业,我俩谁也上不了高中了,就这么一直“夸夸其谈”下去。
  写到这儿有一个人物要出场了,那就是安安,她是我初三结交的死党。我俩成绩是同一档次的,初三下半学期决心好好学习了,两个“志同道合”的人自然而然地就走近了。她每天中午都到我家复习功课,看会儿书,做会儿题,再听听音乐,睡睡觉,有时爸爸中午不回家,我们就看BSB演唱会的DVD,看得兴奋得不得了,整个下午耳边全是“as long as you love me”在回荡。每堂课前我们都会对视一眼然后一起说三遍“洗心革面重新做人!”像上了发条的娃娃。
  中考前一个月我恶补了一把,死攻物理、化学,可以说这两门就是我这一个月硬补上去的。每晚起码学习到十二点,咖啡喝得都产生抗体了,几大杯灌下去都效果甚微。压力很大,天天做乱七八糟的梦,而且内容记得特清楚,据说这是神经衰弱的表现之一。那会儿又刚好是日韩世界杯,中国队头一次踢进决赛圈,我那个激动呀,可爸妈就是不让看。我想了招绝的,把窗子大开,听楼下电视机的声音,好几场比赛都是听的,中国对巴西那场也是,听得我郁闷死了。开窗听电视的后果就是天天晚上喂蚊子。
  本来以为中考结束后一定会大肆疯狂一下,可考完最后一门后我只是和安安在街上平静地晃荡,没有目的地逛来逛去。不知是城市发展得太快,还是我们与世隔绝得太久,只觉得到处都很陌生。
  
  四高中
  
  在高中我混得不错,特别是文理分科后,我的成绩由倒数一下子升到中上,历史、政治是我喜欢的科目,学起来特有意思,数学仍是很差,但论起总分不像以前那么吃亏了。
  高中交了不少好友:酷酷的走男生路线的小吉,体育超好很有侠女风范的珏珏,会和我为了了解美伊战争最新动态而偷偷伏在课桌底下听广播的尹尹,一起看欧洲杯一起哭一起笑的几几……她们都是我人生的财富。
  其实高一、高二可以记下的也有很多,只是觉得高三是“路漫漫其修远兮”,还有更多的在等待我们。
   尾 声
  
  忽然又想到我已经领了身份证。长大了,真的是长大了。
  我是被骂着长大的,我是被爱着长大的。
  我终究是这样长大了。
其他文献
妈妈,我把那只蓝蜻蜓放飞了  是我听到你的脚步声后放的  它一定也想它的妈妈了  要不,怎么会一下子蹿进蓝天里    妈妈,你把我一个人留在家里  我是多么寂寞  我多么想,想有个小伙伴  陪我一起做游戏    一只蓝蜻蜓在篱笆上歇息  我轻轻捏住它的双翼  我用细线拴住它的腿  在院子里和它嬉戏  它带给我这么多快乐  使我把一切全忘记    妈妈,我把那只蓝蜻蜓放飞了  是你给我带来爱和欢乐以
期刊
我想把自己种植在土地上  变成桃花,开放得更漂亮  变成小树,汲取甜美的营养  成为蒲公英是我最大的愿望  我会随着风飞呀飞———   飞到遥远的地方    我想把自己悬浮在海洋里  变海星,在石头上休息  变水母,在海里游来游去  成为海豚和海马是我远大的理想  可以借助水游呀游———  游到北极、南极和珊瑚虫的故乡
期刊
这样的春天,这样的家  满树满树的苹果花  白灿灿地披挂    花瓣像我脸颊一样亮  花蕊如我眼睫一样细  柔软淡黄的苹果叶  在头顶轻拂如发    苹果树与我们  就这么一起静静长大
期刊
南京之行,回忆如林。有那么一个小地方,如一枚熟透的樱桃,点缀在我记忆的树林里,就那么一点点亮红,已吸引住了我的视线。果是精巧亮丽的,似是浓缩了林间精华,人就舍不得品,只放在记忆深处去细细慢慢地回味。  这个小地方坐落在南京市郊江浦县的一个小镇上,是一个小院子。走进去,是一些小树,再走,还是一些小树。走得深了,你才看到那三棵大树。再看,最里面是一个小得不能再小的寺庙,门口有一两个老尼。看完了这么个小
期刊
我告诉你:下雨了  你回答说:  你要帮我攒着,湿漉漉的    好啊,我要为你攒一篮子雨水  一篮子诗  一篮子湿漉漉的情感  满满一篮子  过不了多久  它们就会发芽,开花  清脆地叫唤    你会贪心地问:一篮子会不会太少  所以  明天我就要顶着雨水出门  去寻找一根长长、长长的毛竹  编上许多、许多只篮子  在早春的雨水里  毛竹生长得格外迅速  有一种感觉甚至告诉我  它们几乎长到了天上
期刊
曾经在一部西藏风光片中,看过金碧辉煌的布达拉宫,圣洁庄严的康格多雪山,脸上带着浓浓的高原红的孩子,在通透醇洌的阳光里露出纯美的笑容。在我的脑海里刻下深深印迹的,还有草原上恣意开放的格桑花———嫩黄的、紫红的、洁白的、靛蓝的,娇柔一如江南的太阳花,却历经风霜考验,顽强地绽放在这片异常神秘的雪域高原。  “格桑”是“格巴桑波”的简称,本是佛经里的话,就是“好时光”的意思。南通西藏民族中学文学社的名字就
期刊
一    我们到了朱岭小学,一下车就围过来几个人,走在前面的李校长穿着西服,但衬衣的领子发黄起毛,有几处快被磨破了。李校长搓着手说,舒导,我们去操场吧,学生们在操场上都准备好了。  从有空调的车里走出来会觉得格外地冷,在飕飕的寒风中我掖了掖围巾,便跟着李校长一行朝操场的方向走去。一转弯我便看见了操场上站着好几百个学生,他们都缩着脖子,双手笼在袖子里,腋下夹着一根笛子,笛子的一端系着根红绸子,在风中
期刊
记忆在岁月的街头流浪  夜幕中我们边走边唱  为什么岁月如水 又怎样地久天长  为什么孩子们哪 都要慢慢长大    想要一双天使的翅膀  飞往梦中的永无乡  思念在落日的尽头眺望  晨曦中我们边走边唱    静静看凋落的花  永恒瞬间流淌  孩子们总要长大   心儿会变得坚强  啦啦啦我们的心边走边唱  用歌声祭奠繁花  歌声里荡漾起青春梦想  爱在城市的永无乡悄悄生长
期刊
又一年春天来临了,乍暖还寒,空气里弥漫着清新的芬芳。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我的记忆也在渐渐复苏。可是身边那些瓦砾不会再醒来,小婕、老奶奶、老爷爷、八戒也不会再回来,被遗弃的土地上已经有斑斑点点的绿色,不知道它们以后会不会开出我心里的花儿。我终于明白老奶奶以前为什么总爱站在路口眺望———我现在也保持着这个寂寞的姿势———我在盼望,我在等待。  小婕是我初一时的朋友。她有着乌黑光亮的齐耳短发,衣服上常
期刊
最后我们节目组收到了大约500份朱岭小学的孩子们的作业。这些作业写在各色各样的纸上,当中遍布着错别字,但我觉得他们的文章写得非常好。我一个字都没有修改,摘录如下(括号中的字为编辑所加):    我想对爸爸说:您快回来吧   王灯  敬爱的爸爸,您长期在外挣钱拱(供)我和妹妹读书,很少回来,从小到大,您每次回来没过几天又要离开,我从未与您长期相处,就连您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我都不知道,我很想用自己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