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重信用评级与债券融资成本——来自中国债券市场的经验证据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atbear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揭示了多重信用评级的信息生产机制和信用认证机制,排除了"信用评级购买"假说对于多重评级动机的解释,研究发现:多重信用评级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相对于不一致的多重信用评级,一致的多重信用评级更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在多重信用评级中,相对于评级机构均为"发行人付费"模式,兼有"投资者付费"模式的信用评级更有利于降低债券融资成本.此外,当多重信用评级的评级意见不一致时,平均评级的信息含量最高,即综合不同信用评级所包含的多种信息比任何单一信用评级更加具有信息含量.本研究为我国债券市场双评级制度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的支持,有助于完善多元化信用评级制度和债券市场监管制度,并提示发债企业可以通过多重信用评级向市场传递更多和更具效度的评级信息,以弥补单一信用评级的信息不足和评级结果失准,减少投资者决策的不确定性,从而降低债券融资成本.
其他文献
为构建金融有效支持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需平衡好稳增长、调结构和防风险三者间的关系.在此背景下,本文在两部门新凯恩斯主义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引入异质性抵押约束,探讨
本文在增值税抵扣机制的投入产出价格模型中引入社保费和成本传导机制,并利用201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和税收数据模拟分析了不同成本传导率条件下,减税降费的价格效应和福利效应
各地区能否吸引资金集聚对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国土空间格局至关重要.基于此,本文采用直接法依据资金来源渠道计算我国各地区1985-2017年吸引的资金流量数据,并从逐利性以及产权保护两个视角考察地区资金流动动机.实证结果表明,总体上,资金与资本回报率之间呈"U形"关系.当资本回报率较低时,资金不具有逐利性,但一旦超过临界值资金则会凸显逐利性.受资金来源结构影响,东部地区资金的逐利性更强,而非东部地区的资金流动不具有逐利性.从资金与产权保护的关系看,总体上,完善的法治化契约制度比代表市场化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