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课堂教学“双主体模式”初探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fhua20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地理课程改革必须转变“学科本位”、“知识中心”的教育观念,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地理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演绎、相互促进的舞台,在舞台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就应该是一种双边互动的“教”与“学”的体现。只有在这样的课堂里,才能共同营造出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和氛围,教师与学生充分发挥各自作用,促进课堂教学任务的完成。作者作为课堂教学的实践者,深感课堂教学双主体活动的探索存在诸多误区,并对地理课堂如何实现“双主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作深入思考。
  关键词: 地理课堂教学 双主体模式 课堂教学模式
  一、关于教学主体的误区
  ⒈教师中心论
  这种观点认为教师在教学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教学进程。“教师中心论”主张的教学活动是教师按照教学大纲,采用单向灌输式的模式传授知识和技能,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学生受制于教师,失去了学习主体地位,缺乏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是教学主体,而学生则是教学客体。这种教学观念下出现“老三中心”即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
  案例1:《美国的农业》,教师A在整个课堂中详细介绍了美国的玉米带、小麦带、乳畜带等农业带,学生在课堂上一直处于听的状态,几乎没有任何思考,消极地接受一大堆显得极为枯燥的知识。
  ⒉学生中心论
  与“教师中心论”相对的观点是“学生中心论”。与教师中心论的“老三中心”相对立,学生中心论提出“新三中心”,即以学生、经验和活动为中心。在实践中有人把学生主体极端化,宣扬“以学生为中心”,他们把学生看做是能够完全决定整个教育过程和结果的主体,而教师只是以协作者的角色帮忙培养学生自主性。结果教学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
  案例2:《美国的农业》教师B将整个课堂设计成一个活动,即让学生自己寻找适合美国的农业带。美其名曰,将课堂交给学生。然而,此教师没有给予一定的方法指导,导致学生无从下手,只能直接用课本上的美国农业带图敷衍了事。
  二、什么是教学双主体
  教学双主体的观念认为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两个主体构成的。现在通常将教师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说成是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即主导了学生所要学习的内容、方法及时间和空间。与此同时,学生是教学活动的另一主体,学生的主体性在教学中主要体现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客体则是教学内容,三者构成了一个较完整的教学过程。
  案例3:《美国的农业》,教师C在跟学生介绍了玉米带选址的方法后让学生思考美国小麦带和乳畜带的位置。学生根据老师对玉米带的讲解,认真思考,归纳出其他农业带的情况。教师介绍方法就是在发挥主体作用,学生思考其他农业带的位置也是在发挥主体作用。
  三、如何实现“双主体式”的课堂教学模式
  ⒈教学氛围更和谐
  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我们要努力使学习充满无拘无束的气象,使学生和教师在课堂上都能够自由的呼吸。如果不能造成这样的教学气氛,那么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不可能发挥作用。”由此可见教学氛围对教学的重要性。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处于轻松自由的心理状态能更好地发挥好各自的主体作用,实现课堂互动。学生应在教师指导下,积极参与,主动探索,不断提高学习能力。营造设良好的课堂氛围,使教师和学生心灵深处相互接触,从而共同提高。因此,和谐的教学氛围是课堂教学双主体活动探索的前提条件。
  ⒉教学方法更多样
  讨论教学通过讨论、评议、辩论等学生主体间的交往活动,从而创造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的机遇和条件,鼓励自由发言、各抒己见和质难问疑,引导学生学会倾听与评价他人观点,尊重不同意见。讨论教学在挖掘学生创造潜能,开发创造力,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如《巴西》一节,可设计是开发热带雨林还是保护热带雨林的辩论会。
  自主学习法通过教师敢于放开手脚,留给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从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可见学生能否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是非常关键的。在地理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观察、思考和讨论,并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师要尽可能地增加学生的参与机会,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如复习《中国的气候》一节,可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在空白的中国地图上描绘出中国的温度带、干湿地区和气候带的范围。因此,多样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双主体活动探索的主要途径。
  ⒊教学手段更信息化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刻不容缓。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信息资源,改善和提高课堂教学的互动效益,开辟主体参与的新天地。然而许多学校的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似乎走入一个误区:现代教育技术手段 传统教学模式。媒体作用应由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因此,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是课堂教学双主体活动探索的重要媒介。
  ⒋教学评价更全面
  束缚课堂教学改革的枷锁主要是滞后的评价机制,分数的评价模式使课堂教学双主体活动的改革长期处在纸上谈兵的尴尬境地。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应强调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双主体的“重参与”即师生互动、共同参与,“重氛围”即师生共同创造的和谐氛围,“重思想”即师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融合,“重活动”即师生的合作探究、协同发展,“重延展”即师生在课外对所授知识向广度和深度的延展。以此为评价依据,考察课堂教学是否实现了真实性、丰富性和创造性。因此,全面的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双主体活动探索的根本保证。
  总之,双主体的教学模式在实践中得到了绝大多数师生的肯定和欢迎。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是课堂活动的设计者和管理者,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平台。课堂不再单单属于教师或学生一方,而是师生共进的舞台。在地理教学中,使用双主体教学模式是一种教学新思路,非常具有借鉴意义。
其他文献
摘 要:合作学习是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一种科学的教学理念和生动有效的教学方式。本文以初中物理电学实验为对象,对合作学习在欧姆定律探索中的实施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电学实验;合作学习;欧姆定律  不同的个体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行为方式,当不同的个体为同一目标形成团体而进行探索时,具有差异性的思想和行为会碰撞出新的火花,赋予研究对象突破性和创造性。这个团体内部之间有着紧密的合作关系和强烈的合
利用冷冻电子显微技术和计算机图像三维重构方法获得伊蚊C6/36细胞浓核病毒蛋白衣壳的三维结构,分辨率为1.4 nm.结果显示C6/36 DNV蛋白衣壳的三角形剖分数T = 1,在二十面体的
历史教学不仅要给学生传授知识,更应该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学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个体,教学过程中,如果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性得到充分调动肯定会大大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就是让学生先进行预习和自我学习,了解学习基本内容,这样老师再依据学生学习情况开展针对性教学,有益于查缺补漏,提高教学有效性和针对性。  一、初中历史课堂“先学后教”模式中学生“学”的问题研究  历史课堂教学是由历史教
庭前会议制度是新修订的刑诉法确立的一项新的制度,旨在信息共享、明确争点、整理证据、解决程序性争议,实现案件分流,提升庭审效率,但相关法律对庭前会议的规定较为原则和宽
摘 要:学生知识基础不同,个体差异较大,完成作业情况是有差别的。优等生嫌太易,后进生嫌太难。正视学生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在作业难度、交作业时限、次数等方面不同步,可以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满足作业需求。不同步作业的改革尝试,需要教师端正对学生的服务意识,耐心批改、细心辅导后进生,定会让学生克服畏惧作业的心理,逐渐培养学生高涨的作业热情。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业  后进生不会做作业,不能按要求完成作业,
全球有限区同化预报系统GRAPES(Global Regional Assimilation and Prediction System)中的全球模式是新研发的新一代全球非静力数值预报模式,该模式将作为中国气象局下一代全球中期数值预报的业务模式.模式动力框架的特点包括采用全可压方程组、非静力/静力可选、半隐式半拉格朗日大时间步长、利用预条件求解复杂的三维亥姆赫兹(Helmholtz)椭圆型方程等.
做好高校青年教师的党员发展工作,是为党的事业培养合格接班人的现实需要.rn据调查分析,目前在一些高校,青年教师党员发展工作上存在的共性问题是“一难二少三慢”,即对青年
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保护机制是司法改革以来的又一重要里程碑,但现阶段对于这一保护机制的实施尚且存在不少疑惑和争议,本文根据相关司法案例、事实,针对司法人员
工程实践是全日制计算机技术专业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落实并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培养高质量研究生的重要保障。本文从工程实践的重要性、专业实践基地的完善
政府安排五一、十一放长假是我国由来已久的传统和一项重要的制度安排,但这不符合现代服务行政理念的要求,现行的放假制度安排可能侵害公民的行政参与权.当前,在建设服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