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论视域下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来源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anquan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从系统论的角度,搭建了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架构。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由实习管理体系、实习指导体系、实习考核体系三个层面和与此相关十二个要素子系统组成,它具有整体性、动态性和层次性。三个层面的分系统和各要素子系统之间既相对独立,具备各自的特性和功能;又相互联系,服从于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整体,并随着整体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关键词] 系统论;实习质量;保障体系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8-0051-03
  实习是学生巩固理论知识,熟练操作技能,感知职业环境,形成职业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目前,高职院校的实习过程中普遍存在实习制度不完善、实习指导不到位、实习考核不严谨等问题,不能有效地保障实习质量,也进一步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实习涉及学校、企业、教师、学生等多个主体。纵观整个实习过程,管理制度、实习计划、考核标准、实习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习质量。实习不仅是学校的教学行为,也是企业参与教学,市场影响教学,政府引导教学的综合行为。因此,要把这些因素放在整个政策体系、市场环境以及政校企之间的合作关系中去审视,用系统论的基本原理为指导,对实习质量保障的特质进行分析,对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架构进行优化,进一步提高实习质量、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
  一 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理论依据
  1 系统论
  系统一词,来源于古希腊语,是由部分构成整体的意思。1932年,美籍奥地利人、理论生物学家L.V.贝塔朗菲(L.Von.Bertalanffy)发表“抗体系统论”,首次提出了系统论的思想。贝塔朗菲强调“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1]。
  系统论的基本思想方法是把研究对象当作一个系统,从系统总体出发,在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解释与处理研究对象的特质和规律[2]。其研究目的在于调整系统结构,协调各要素关系,使系统达到优化目标。
  2 实习质量保障体中系统论的引入
  在高职院校“2+1”人才培养模式中,实习教学占人才培养总学时的三分之一,实习质量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实习涉及学校、教师、企业、员工、学生等多个行为主体,受到政府政策、市场需求、学校制度、教师教学、学生学业、学生就业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我们有必要在系统理论和方法指導下,去研究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特质和架构。
  实习质量保障体中系统论的引入,一方面有助于用系统思维将原本孤立存在的政策、制度、资源等因素,学校教学、学生学业和学生就业等环节,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主体联系在一起,使之成为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共同体,从而为学生创造更好的實习环境;另一方面,用系统论的观点来分析影响实习质量的各个因素,理解实习质量保障体系中系统与系统之间、系统与元素之间、元素与元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解决当前实习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提高实习质量,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3 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内涵
  “保障” 的基本含义为“保护(权利等)、起保障作用的事物” [3];“体系”是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4]。 “保障体系” 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的各个领域,如社会保障体系、住房保障体系、服务保障体系、法治保障体系,等等,其意思可理解为:为目标、事物提供保护、支撑和支持的各因素之间,形成动态的、有序的、联结的整体结构。
  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是根据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主体在不同层面上所承担的不同作用,赋予各主体不同的角色,将政策、制度、资源等因素合理运用和调配,正确处理好学校教学、学生学业和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使之成为能够有效提升实习质量的架构关系。不同层面的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子系统,每个子系统之间又相互关联,形成支撑和保障实习的环境因素。
  二 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特质
  1 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整体性
  整体性是系统最基本的特征,也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5]。任何的系统都是由若干要素或子系统构成,但系统整体所拥有的功能要大于各要素或子系统的功能之和,即“整体≥∑要素或子系统” [6]。实习质量保障体系作为人才培养中的一个子系统,是由内在具有逻辑联系的若干层次和要素所组成的有机整体。各个层次和要素只有服从于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整体行为,才能有效地发挥整体的作用。因此,我们在构建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架构时,应坚持立足整体,充分利用政府政策、市场环境,统筹协调社会、学校、企业资源,兼顾学校教学、学生学业、学生就业,协调好企业、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关系,实现实习质量保障的整体效应。
  2 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动态性
  系统是开放的,因此也是动态的。每个系统的运动过程中,随着环境的变化,系统与环境之间、系统与系统之间、要素与要素之间都存在着能量的输出和输入,它是一个动态平衡的过程[6]。实习质量保障体系作为一个开放的系统,也会随着政策、制度变化,影响政府、企业、学校和学生之间的关系,进行资源再调配,从而发生学校教学、学生学业和学生就业的变化。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动态性就是要顺应社会对人才培养需求的变化,积极调整实习制度、实习标准、实习计划、实习形式,使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实现良性的动态平衡。
  3 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层次性
  系统是由整体和部分来构成。一个系统之所以称之为系统,实际上是相对于它的子系统即要素而言的,而它自身则是上级系统的子系统即要素[7]。各要素间存在的种种差异,表现在系统结构中的作用和功能不同,形成系统的层次性。   不同层次上的系统运动又有一定的特殊性。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层次性就是指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是一个独立的系统;构成实习质量体系的各要素是一个子系统;而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本身又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的一个子系统,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又是学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即人才培养体系→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各要素。因此,在研究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时,既要考虑其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又要将其放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甚至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来进行综合研究。比如考虑不同专业不同方向选择不同的实习企业、实习岗位,实施不同的实习制度、实习计划,给予不同的实习政策和实习条件,使之适应不同的职业能力、人才培养的需求。
  三 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架构
  在系统论视域下,围绕人才培养要求,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分析实习环节中影响实习质量的各个要素和要素之间的关系,改善实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以提高实习质量为目的,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架构(如图),包括实习管理体系、实习指导体系、实习考核体系三个层面分系统和与此相关十二个要素子系统。三个层面的分系统和各要素子系统之间既相对独立,具备各自的特性和功能,又相互联系,服从于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整体,并随着整体的变化而发生改变。
  1 实习管理体系及其要素
  管理是由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五项要素组成[8]。“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泰罗(Frederick Winslow Taylor) 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9]。实习管理体系是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的第一层次,也是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基础。这个层次具有内承外联的作用,既要将体系外围政府的政策导向、市场的所需诉求、校企合作的关系等因素充分体现,又要合理定位企业、学校、教师、学生等各主体的作用,使其内部有效合理运转。它包括管理主体、组织架构、管理机制、管理制度等要素。管理的主体是学校、企业、教师和学生;组织架构明确学校和企业、学校和教师、企业和教师、学校和学生、企业和学生、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关系;管理机制明确了企业、学校、教师、学生各主体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回答了學生实习该如何来运行和组织;管理制度则是在实习过程中,规定了企业、学校、教师、学生要做的工作,即管理的内容,以及各主体应该遵循的行为准则。
  2 实习指导体系及其要素
  “指导”意为“指点和引导”[3]。《汉书·路温舒传》作“则指道以明之”。 实习指导即在实习管理的大框架下,教师(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一定的实习场所,遵循实習制度的原则,根据实习计划的要求,对照实习标准,指点学生利用正确的方法,完成实习内容的过程。实习指导体系是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第二层次,是联结实习管理和实习考核的中间环节,也是保障实习质量的支撑。它包括指导主体、实习场所、实习文件、指导规范等要素。实习指导的主体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包括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实习场所一般是指学校根据各专业实习计划要求,为学生安排的相应实习单位和实习岗位;实习文件明确了实习内容,包括实习计划、实习手册;指导规范是指教师按照实习制度要求,对学生进行实习教学指导的内容、方式、频次等要求。
  3 实习考核体系及其要素
  “考核”意为“考查核定” [3],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衡量与评定相关责任人完成岗位职责任务的能力与效果的管理方法[10]。实习考核是指按照各专业实习计划要求,合理设置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结合岗位实际,采用一定的考核方式,衡量与评定学生完成实习教学的能力和效果,并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的过程。实习考核体系是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第三层次,也是实习质量保障体系的核心。它包括考核主体、考核目标、考核方法、考核反馈等要素。考核主体可以是教师或学生,其中教师包括学校指导教师和企业指导教师;考核目标包含考核内容和考核标准,即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生职业能力要求,结合实习计划设定的各实习岗位所必须掌握的知识、技能的范围和要求,考核标准又分定量标准和定性标准;考核方式法可分为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具体方法可采用现场技能操作、试卷考核、综合答辩等方式;考核反馈即建立一定的反馈机制,将实习考核的结果及时反馈给学生,有利于下一阶段的实习改进。
  四 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内各层次及要素的关系
  实习质量保障体系包括实习管理体系、实习指导体系和实习考核体系三个层次,三者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规范的管理才能实施有效的指导与考核;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实习指导和实习考核过程中,也使实习管理得以完整的贯彻和体现;而实习考核又是规范管理和有效指导最直接的反映。
  首先,实习管理体系是基础。只有在规范的管理体系中,才能实施有效的实习指导,并进行有效的实习考核,从而实现实习效果。在实习教学过程中,合理的管理架构,高效的管理机制明确了企业、学校之间的相互关系,理清了企业、学校、教师、学生之间的职责、权利、义务,是实习的组织保障;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合理的资源调配,为实习场所、设施、实习指导教师配备提供条件保障;管理制度也是实习得以顺利进行的法治保障。
  其次,实习指导体系是支撑。实习是学生内化知识、熟练技能、认同专业、感知职业非常重要的过程,学生的实习场所既是课堂也是职场。在学业和就业的双重压力下,学校教学、学生学业往往和学生就业存在着一定的矛盾冲突。实习指导一方面是落实管理制度,体现管理意图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学校教学,辅导学生完成学业,引导学生预就业的过程。因此,加强实习指导,能充分协调好学校教学、学生学业和学生就业之间的关系,使整个实习高效、有序运行,从而进一步提升实习质量。
  第三,实习考核体系是核心。实习考核体系是体现管理效能,检验指导质量,保障实习质量好坏最直接的表现。以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以职业素质、职业能力、职业技能为考核目标,将岗位核心能力要求和素养科学地分解提炼,形成合理的考核项目与考核内容,采用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建立有效的考核反馈机制,充分发挥学校指导教师、企业指导教师和学生的考核主体地位,形成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的实习考核体系。
  随着社会、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习作为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以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建立合理的实习质量保障体系,根据政府、市场等外围环境的影响,及时调整实习管理、实习指导、实习考核等变化,使实习质量保障体系与外环境,各子系统之间形成动态平衡的良性互动,促进实习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魏宏森.系统论:系统科学哲学[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2009.
  [2]安文铸.教育科学与系统科学[M].长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0:102.
  [3]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2.
  [4]汉典http://www.zdic.net/c/3/36/82945.htm,2015-11-19.
  [5]邓欢.浅析高师教育实习有效性的发挥——从系统论的角度[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
  [6]肖正德.系统论视域下教师教育学科体系之特质与构架[J].教育与研究,2004(7).
  [7]魏宏森、曾国屏.试论系统的层次性原理[J].系统辩证学学报,1995(1).
  [8]法约尔. 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 [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
  [9]弗雷德里克·泰罗.科学管理原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10]单凤儒.管理学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其他文献
摘 要:大学英语教育的目标是要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的交际能力,同时,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在学生学习语言知识和技能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情感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态度,而且,对于大学生来说,学会如何做人,对学生的人生至关重要。  关键词:英语教学 情感培养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035-01     大学的根本任务就
中介分析是研究暴露通过中介变量对结局的效应的一种方法,是研究疾病发生机制的工具之一。在医学研究中,大量实证文章采用中介分析,建立中介模型来进行因果关系的分析。由于研究情境复杂,常用的考虑一个中介变量的中介模型往往不能满足实际问题的分析需求,需要考虑多个中介变量才能更清晰地解释暴露对结局的效应,这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理论界的关注。特别在生存分析中,多中介模型的研究和应用刚刚起步。目前,针对生存结局,
摘 要:创业教育越来越受到高校教育的关注,本文通过对青岛酒店管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进行自主创业的调查,了解大学生对创业政策的了解、对大学生创业的兴趣、希望得到国家、社会及学校支持等方面的信息,从中分析目前酒店管理专业大学生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探索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践与对策。  关键词:酒店管理专业 创业教育 实践与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
摘 要:本文通过对互联网环境下高校师生关系的分析,挖掘了造成不和谐师生关系的根源,提出了有效利用互联网工具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具体策略,并分析阐述了各类互联网工具在用于关系构建时的优缺点。  关键词:互联网 师生关系 和谐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4-040-02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谐校园
[摘 要] 互動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之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当观众的局面彻底改变。互动媒体交互模式教学注重现代视听媒体的充分合理应用,强调学生依托直观图像讲解,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多感官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与应用,可以显著地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 互动媒体;课堂教学;交互设计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
幼儿是祖国最稚嫩的花朵,作为幼儿园教师一定要有自己的班级管理心得,帮助幼儿健康成长.在以人为本理念视域下,教师在开展幼儿园班级管理工作的时候,要以幼儿的成长为出发点,
摘 要:大学生综合素质是大学生个体素质和群体素质的综合体现。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个体性特征,又具有多维性特征。当代大学生都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但是综合素质却稍低,体育专业尤为明显。本文从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应该具备的综合素质入手,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体育教育 素质教育 综合素质  中图分类号:G80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