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先锋邓逸涯

来源 :中国扶贫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yh958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扶贫先锋”,不算很新的词,为何用这个词来界定邓逸涯?
  邓逸涯是百万驻村帮扶干部大军中的一员,先想称他“扶贫人”,又觉得淡了点,泛了些,因为搞扶贫工作的不少人都称“扶贫人”,而这些人很多只是常坐机关办公,间或下乡检查,干着工资内的一份事。
  敢想敢干、能说能干——这类人就是先锋。
  一个穷得叮当响的村子,在他手里变成了“苗寨风情旅游村”
  静晚的边溪村,流光溢彩,孩子肆意地嬉笑玩闹。村民王奇林和老伴吃完晚饭在村子里悠然散步,山歌随着夜风响起,惬意的乡村生活让人向往。
  初到此地谁能想到,三年前边溪村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破旧不堪的民居、空气中弥漫着难闻的粪臭,穿着破烂衣服的村民,全村人均年收入仅700元。
  这一切的改变,都离不开湖南省发改委驻城步苗族自治县建设扶贫工作组组长邓逸涯和他的扶贫工作组三年来的努力。
  边溪、桃林、上水三个村庄位于城步县两江峡谷国家森林公园内,距南山牧场30公里,是通往南山国家风景名胜区的必经之地,但由于地处偏远,基础设施建设薄弱,游人几乎不停留。
  邓逸涯和扶贫工作组进驻边溪后,他根据边溪村区位特性,请省规划建筑设计院编制了长达十年的发展规划,明确了产业发展思路与重点、村庄建设规划和项目建设计划。
  于是,6公里的通组公路新建了,5000米入户道路硬化了;120户农家完成了危房改造、特色民居建设;饮水工程让家家喝上了洁净水;改厨、改卫和改牛栏、猪棚,基本实现了人畜分离;污水处理池、地下管网建起来了;户外分类处理垃圾箱、房内垃圾桶立起来了。
  饶兴华是边溪村最早特色民居改造的受益者之一,在结合苗乡民族特色改造方案,以及工作组以奖代补政策扶持下,80年代的木房子焕然一新,墙壁刷了清漆,阴沟进行硬化并设置了盖板,花草环绕,音乐飘扬,一家“边溪人家”农家乐开张了。
  在饶兴华的带领下,记者参观了他的农家乐,饶兴华指着房中摆设说:“消毒柜、圆桌、转盘、靠背椅都是工作组按照农家乐标准配发的。‘五一’3天,游客好多,好一阵忙,苗乡能留住人了。”回味中流露出一份难以掩饰的信心。
  凭着一点一滴的真情,他赢得了村民的真爱


  记者随邓逸涯走村串户。一路上,小到一堆垃圾,大到项目进度,他都要管。途中不时碰到村民跟邓逸涯打招呼,有的招呼他进屋坐一坐,有的是请教问题。
  邓逸涯为此很自豪。
  为了做好边溪村扶贫工作,邓逸涯给自己定下“三不原则”,不搞“遥控指挥”,不当“走读干部”,不当“编外人员”,在村里一住就是两个月。针对村民想致富、少文化、没技术、没门路,承受不了市场经济风险和压力的实际情况,他从长沙买来种植、养殖方面书籍送给村民;看到村民缺医少药,他买来血压计、体温表送给村民;看到有几个村民有乐器特长,他买来了二胡、葫芦丝、芦笙送到他们手中;看到有的村民衣不遮体,他买来衣服送到他们家里;看到小学生缺学习用品,他买来书包和文具;看到村里的电工用竹竿顶变压器,他送来一根专业用的绝缘棒。
  春节前夕,他看望全村贫困老党员,为村民买好春联和灯笼,让每一户都贴上春联挂上灯笼;得知村里有人因病需转院去湘雅医院,他马上联系医生安排床位。有村民头发长期不修剪,他就从县城请来理发师,一把小小的剪刀剪去了村民凌乱的长发,也剪去了村民落后的精神面貌。
  一件件、一桩桩爱心小事,让村民对邓逸涯无私的奉献充满了敬意和感激,与他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赢得了村民的尊重,得到了村民的信任与理解,成了村民的“主心骨”。
  他反复说,扶贫就是要改变贫困群众的观念


  交流观摩一日,邓逸涯给我的印象是:干得好还说得好。
  而他说得最多的是这句话:“扶贫就是要改变贫困群众的观念。”也许,这是他工作的经验,也凝结他克难的辛酸。
  2011年9月,驻村扶贫工作组为引进一浙商前来投资,每天电话跟踪联系,费尽周折,经过三个多月的沟通交流,浙商终于被感动,决心来这个扶贫点投资发展生态农业,种植黄桃和高山云雾茶,一亩土地每年付400斤稻谷价租赁村民的土地,并承诺每户安排一人就业,月工资1500元,免费发放桃树苗和茶树苗给农户种植,免费负责技术指导服务,按市场价统一回收桃子和茶叶。但是,有几个村民提出土地租金要按每亩750元一年,而且先交十年的押金,否则不种桃树和茶叶。浙商苦等三个多月,协商不成伤心离去。
  回忆起刚到城步进行扶贫时遇到的尴尬,邓逸涯至今唏嘘不已。
  “也就是从那次之后让我深刻体会到观念转变比产业发展更重要,很有必要带领村民出去长长见识,学习外地好的经验和做法。”邓逸涯介绍,三年间先后组织村民赴贵州西江千户苗寨、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湖南攸县等地学习农业产业化先进经验,学习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和旅游发展经验。通过一系列“智力扶贫”工程的实施,许多村民内心深处发生了斗争,尘封已久的心开始活跃起来,致富的内生动力空前高涨。
  如今,村庄美了,游客多了,村民富了,邓逸涯一一兑现了自己对村民们的承诺。
  邓逸涯现在挂职城步县委常委、副县长,按照惯例,在城步扶贫满一年后,邓逸涯可回原单位工作,然而邓逸涯却干到了第四年。是什么让其坚守四年放弃回省城,一年300多天“泡”在村里?
  邓逸涯坦言,一年期满后,他曾主动向湖南省发改委党组递交了《请愿书》,希望继续驻村扶贫。“他们幸福了,快乐了,我也无比满足。时间过得太快,我还有很多事情没有为村民做。”
其他文献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纪委书记王岐山对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的系列讲话,对于落实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他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以扎扎实实的工作业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要牢固树立“四个意识”,贯彻推进“四个全面”战
期刊
九月太行,细雨绵绵,秋风阵阵。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到地处燕山-太行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山西省长治市考察。9月4日下午,李克强总理深入壶关县五龙乡程庄村考察脱贫攻坚工作。距县政府约6公里的程庄村,全村共有64户164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7户60人,预计2017年整村脱贫。  在这个小村庄,李克强总理看庄稼的长势、问贫困户的收入、试自来水、看乡村卫生所。他强调,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山
期刊
“精扶贷”“金田贷”“富农贷”“惠农易贷”“益农贷”“合作贷”“惠农脱贫贷”……7月19日至20日,笔者穿行在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城乡,各种专门针对贫困户的金融信贷产品广告随处可见。  近年来,作为全省10个金融精准扶贫示范县之一,松桃苗族自治县建立了“产业发展带动、财政资金撬动、政府责任联动、金融保障推动”的金融扶贫工作机制。  自脱贫攻坚战启动以来,松桃各金融部门高招、妙招、奇招频出,纷纷以产
期刊
2017年1月9日至19日,我随扶贫成效省际交叉考核甘肃组赴内蒙古自治区,对其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进行了实地考核。通过入户走访及与考核组同志共同分析探讨,我了解到内蒙古自治区解决脱贫攻坚工作难题的一系列正确解法。  解法一:“菜单式”扶贫模式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贫困家庭也各有各的难处。为了切实解决贫困户的困难,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为每户贫困户建立了一份档案,每户的内容不重样,这便是
期刊
每年坚持拿出企业利润30%做公益,15年来累计捐资4000多万元;帮扶12个县区的17个贫困村修路、建光伏、发展蔬菜大棚,带动村民致富;行程数万公里,救助省内外重病患者、残疾人、贫困学生2万多人次……他就是山东省临沂市人大常委、临沂市关工委关爱工作团副团长、山东君发集团董事长徐军。  “我今生最幸运的事就是选择了扶贫,帮助别人让我实现了人生最大价值,奉献社会让我收获了满满的幸福。”这是徐军的心声。
期刊
倾情帮扶三十载,花香自会迎风来。从1986年开始,农业部就定点帮扶湖北省咸丰县。30年来,农业部立足咸丰“资源大县”的实际,提出了立足优势资源开发、走产业化发展的思路,先后为咸丰县注入帮扶资金近3亿元,落实发展项目近100个,让咸丰农村经济快速跨越解决温饱、调优结构、科技强农、产业互融“四个阶段”。  30年 誓叫咸丰农村经济大发展  30年来,农业部始终坚持基础设施先行,为产业化发展搭建平台,相
期刊
做好东西部扶贫协作和对口支援,是国家的重大战略,也是先发展地区帮助后发展地区的责任担当和光荣使命。广东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主动对接四川省凉山州,续写了脱贫攻坚战的新“彝海结盟”。  新“彝海结盟”  2016年8月,广东省委书记胡春华赴四川省凉山州,出席粤川东西部扶贫协作工作联席会议,提出通过调整对口关系、扩大帮扶范围、派驻扶贫协作工作组、加大资金支持力度等措施
期刊
彩云之南,上观云,下观花,绮丽的少数民族风情更为这片神秘且美丽的土地增添无数魅力。由于地处边陲,地势崎岖,交通极其不便,云南多数资源仍处于“养在深闺人未识”的状态,贫困程度深,贫困范围广,脱贫难度大,其中尤以滇南山区的县乡村最具代表性。周国银,这个彝族汉子,带着他创建的临沧耀阳生物药业科技有限公司将目光聚焦到临沧市云县,为当地脱贫攻坚注入一剂“良药”。  小小龙胆草 打开富民路  云县是一个山区农
期刊
2017年2月27日,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兰考县退出贫困县行列。一顶戴了多年的“贫困”帽子摘掉了,人们欢欣鼓舞,这是兰考人民向习近平总书记交上的一份合格答卷。  忆兰考——“焦桐”的叙说  流火的七月,记者来到兰考,入住焦裕禄干部学院。院门口有一棵围着栅栏的泡桐树,枝繁叶茂、挺拔高大,一群外地游客肃然站在泡桐树下,认真聆听讲解员讲述这棵泡桐树的来历。这棵泡桐是当年为了治理“三害”,阻挡风沙,由焦
期刊
华南理工大学自2013年定点帮扶云南省临沧市云县以来,本着务实科学、突出重点、量力而行、有所作为的原则,制订长效帮扶机制,不断提升云县的“造血”功能,为云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帮扶,取得了显著效果。  教育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在对云县进行教育扶智中,华南理工大学把帮扶渗入到每一个教育环节中,把帮扶覆盖到每个教育层次中,构建以本科、专科、中专、中小学以及成人继续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