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云南日报》消息 9月初,随着省政府教育督导团专家组对维西和德钦两县完成的“普九”攻坚检查评估,标志着迪庆藏族自治州基础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农牧民适龄子女接受义务阶段教育已获得较好保障,藏区教育实现快速健康发展。
针对藏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等现状,该州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对口支援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多渠道引入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从2004年以来,全州3县已获得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专项资金4400万元,规划建设项目学校44所。去年,州里又争取上级投入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1223万元,排除危房14476.06平方米,引进教育对口支援资金489.5万元,建设希望小学11所。与此同时,迪庆州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财政预算安排上优先保证教育支出,重点安排教育发展项目。从2001年起,州级财政每年预算内安排基础教育专项经费300万元;2004年起,每年新增安排125万元专款用于寄宿制和半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生活补助以及其他专款每生800元。为保证广大农牧民子女学生上得起学、上得好学,在中央和省政府支持下,该州制定了《迪庆藏族自治州高原农牧民子女学生生活补助实施方案》,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生活费用,并建立起对全州高中阶段农村学生每生每月给予100元生活补助的长效机制。截至今年6月,全州享受生活补助的中小学生共51595人、发放补助金1902.645万元。
针对“普九”后全州普通高中规模偏小、优质资源短缺的实际,该州积极培植和扶持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和水平。目前,州民族中学、香格里拉县第五中学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开始形成并辐射全州。州政府近年来投入1600多万元,将原州师范、州卫校、州民专3校合并,组建新的综合性中专学校——迪庆州民族中专学校,以此为龙头,逐渐形成一批以3县职中(职教中心)为基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职业教育网络体系。
截至去年底,全州已有各级各类学校962所,在校学生达5764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9.2%。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8.9%和94.5%。
针对藏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存在的教育投入不足、办学条件差等现状,该州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对口支援机遇,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的支持,多渠道引入资金改善办学条件。从2004年以来,全州3县已获得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项目专项资金4400万元,规划建设项目学校44所。去年,州里又争取上级投入中小学危房改造资金1223万元,排除危房14476.06平方米,引进教育对口支援资金489.5万元,建设希望小学11所。与此同时,迪庆州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财政预算安排上优先保证教育支出,重点安排教育发展项目。从2001年起,州级财政每年预算内安排基础教育专项经费300万元;2004年起,每年新增安排125万元专款用于寄宿制和半寄宿制中小学校学生生活补助以及其他专款每生800元。为保证广大农牧民子女学生上得起学、上得好学,在中央和省政府支持下,该州制定了《迪庆藏族自治州高原农牧民子女学生生活补助实施方案》,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生活费用,并建立起对全州高中阶段农村学生每生每月给予100元生活补助的长效机制。截至今年6月,全州享受生活补助的中小学生共51595人、发放补助金1902.645万元。
针对“普九”后全州普通高中规模偏小、优质资源短缺的实际,该州积极培植和扶持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普通高中的教育质量和水平。目前,州民族中学、香格里拉县第五中学等一批优质教育资源开始形成并辐射全州。州政府近年来投入1600多万元,将原州师范、州卫校、州民专3校合并,组建新的综合性中专学校——迪庆州民族中专学校,以此为龙头,逐渐形成一批以3县职中(职教中心)为基础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职业教育网络体系。
截至去年底,全州已有各级各类学校962所,在校学生达57647人。其中,少数民族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9.2%。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8.9%和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