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明清行草书在当今时代的发展

来源 :锦绣·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l85661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不同时代的行草书在当今展览中的体现方式各不相同,明清王铎、何绍基、倪元璐等书法特色很是明显,用笔及章法也大不相同。通过对三人的书法艺术作简要概述,来领悟其行草书的气魄与内涵。
  关键词:王铎气魄;布局;留白;何绍基墨法;倪元璐字体结构
  明清时期的书风随着时代的发展也在不断的变化着。在现如今的展览中也多多少少都能发掘到那个时代的影子。现存于今的墨宝遍布全国各地,不仅是帖,碑也是居多的。
  明代前期书风趋于规整,大多数时候都在追求一种共性,和而不为的发展潮流,比如说写的偏平正的“馆阁体”,在那个时代就是比较流行的一路。那个时期的社会环境并不是处于一种动荡的状态,许多文人进士为了科举真的是把“馆阁体”研究的很透彻,平平整整、中规中矩的字体在当时是中举必不可少的一种方式。此书体也成为了一种比较特殊的书法艺术现象。但是在我看来,这种就是把书家的思想给束缚了起来,限制想象。但是又很规范统一,便于管理,所以相对来说还是有其积极意义所在的。明代后期书风就比较能恣意一些了,各路书家性情豪放,其代表就有王铎、傅山等。当时的环境并没有多严谨的条条框框的限制,而是打破了传统的规矩,随着性子来写。大字也开始逐渐被热化起来。因为当时的人们受礼教的影响,需要通过题字、封号等形式,这也就是大字为何能兴盛起来的关键所在。大字艺术在当今时代也很兴盛,流传至今也实属不易。在展览中需要给人们很强的视觉冲击效果,打破传统的秀美手卷一类,这也是书法史上一个很重要的发展与突破。王铎在清朝做官,其佳作在当今时代保存的也比较多,在河南孟津县有此故居,里面存有多数真迹,距今已有400多年的历史。他的书法艺术特点较为独特,尤其是行草书广为流传。王铎善用“涨墨”,其章法布局尤为精彩,能够设计的特别巧妙,对于作品的分割很是协调,浓墨、飞白各尽其中。他的行草书气势磅礴,转折之处多用方折笔法,结构安排得很紧密,感觉字不透风,用笔沉着痛快,潇洒自若,毫无犹豫之意,看到真迹与看图完全是两种不一样的感觉。在他的作品里面,能够发现很多前人的影子,比如说王羲之、颜真卿等。但是王铎能将他们的书法感觉与自己的学识结合起来,再加之一点改变,并且形成自己的书风,着实令人佩服。他的代表作颇多,有《拟山园帖》、《赠张抱一行书诗卷》、《行书李贺诗帖》、《琅华馆贴》、《五言古诗轴》、《自书诗轴》等。其中《行书李贺诗帖》用墨甚是精彩,病字、尊字用重墨来写,与客、琴、门形成对比,并且整篇看上去给人的第一感觉是乱,是因为个别字的结构偏向不同的方向来写,所以看上去会乱,但是仔细去看的话还是很丰富,很有学问的。学习王铎一路,与傅山并齐。他的书法不局限于写,理论上提出“四宁四毋”主张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傅山是一个全能书家,不仅是书法还有画,在医学上也颇有研究。
  倪元璐在学书道路上,受前人颜真卿、苏东坡的影响较深,是明末书家的代表人物。康有为在《广艺舟双楫》中说:“明人无不能行书者,倪鸿宝新理异态尤多。”他能将东坡先生扁势字体变化为与之完全相对立的取长势,并且还很有自己的特点。其代表作有:《昌化多山诗》、《舞鹤赋卷》、《倪文贞集》等。能将王右军中多数运用到的方笔变成圆笔,同时再加之自己对于章法的独特见解,渴笔与浓墨相结合,形成很强烈的对比,伴有字距极近而行距又很宽的布局,给我们呈现出的是一种很独有的章法布局。其笔法也是变化多端,不拘一格,整篇看上去浑厚自然,如果能够运用到现在的书法艺术展览之中,定是一种很新颖奇特的形式。
  清朝的何绍基起初学颜体,而后将颜体书风转化为行书一路,将正楷字体加之行书笔意,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代表作有《西园雅集》、《書苏轼和子由论书等杂诗册》、《重谒三苏祠诗稿》等。何绍基写字用“回腕法”,所以写出来的线条带点抖动,并且字体浑厚,可见受颜鲁公影响较深,他曾评价颜鲁公的《麻姑山仙坛记》:“神光炳峙,朴逸厚远,为颜书各碑中的极品。”在他的行草书作品中,不仅是有颜体味道,更是掺杂了汉、魏时期碑学的感觉,将碑学全面展现在了各种书体当中,可谓是碑学代表人物。何绍基的对联创作也是极佳,各种书体的都有其代表,如:《隶书蕴真赏心五言联》,单个字里边的线条变化很是丰富;《篆书稻凉柳老五言联》现藏于上海,其篆籀笔意非常有力量;《楷书“鹏鹗龙鸾”五言联》,此联称得上是经典,其中“龙、翼”二字写的趣味性极高;《隶书嘉言游好五言联》线条浑厚苍劲,笔法自然。近几年在当代各种大小展览中,学何绍基的逐渐多了起来,不论是条屏还是对联形式,都开始出现。对联少字数着实不好写,主要是整体章法布白很难控制好。条屏的话多字数且整幅效果必须得镇得住人们的眼球。总的来说,他的书法风格独树一帜,并没有相像可言。在其五十岁以后,更加注重于篆隶笔法,对于汉碑中较为出名的几个他都有所涉猎,能将碑刻的感觉融入到行草书中也是一个新发现。到中后期的书法更是其最具代表性的作品,线条相较前期更是方圆兼并,浑厚古拙,同时他的点画又很灵动,将整个字显得富有生命力,能够将篆书隶书楷书融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书风供后人临习,这也是他的贡献之一。
  在现如今的展览中,各类行草书都大不相同,在我看来明清几位行草书大家的书法还是很值得去深究、去挖掘的。不管是形式或是造型,都值得后人去欣赏去观摩。要学的不仅是如何去写,更主要的是学会如何去看。古人写字时的性情,恣意放肆,挥毫墨笔时当今习古的一个为之重要的因素所在。现如今多数人很容易忽略掉要沿袭传统而不断地去一味追求创新,就会失掉根本,在现在是一个很严峻的问题。所以还是得立足于传统,符合当下时代理念再加以创新,肯定能够创造出更多佳作。
  参考文献
  [1]《中国书法大事年表》张天弓,上海书画出版社,2012.12
  [2]《中国古代发明图话》赵海明;许京生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1999.07
  [3]《中国历代名家书法名帖 王铎》许裕长,江西美术出版社,2017.01
  作者简介:张瑜(2001-)女,汉族,本科在读,广西艺术学院,研究方向:书法.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从尹雪艳和玉卿嫂这两个女性的社会地位、穿着喜好、青春观及共有的“魔性”特点进行对比分析,让我们看到了一个高雅、冷艳、阴柔神秘、风姿绰约的尹雪艳;一个素净、端庄、冰清玉洁、外静内热的玉卿嫂。这两个栩栩如生、血肉丰满、个性鲜明的女性,虽不属于同一阶层,其精神内质有共通之处。恰如荒原上异株同命的两朵花,萌发在与生俱来的冤孽中。花开两朵,各表一支,无论繁华或者素雅,都析出一样浓重的叹息。  关键
期刊
摘要:规范农村“三资”管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有助于加快新农村的建设步伐。深刻认识规范农村“三资”管理的意义,规范资金资产资源管理是夯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基础,是加强和创新乡村治理的重要举措。本文基于清产核资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对农村“三资”管理的意义、影响因素进行探讨,同时总结了具体的管理途径,为进一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规范;农村;“三资”管理  乡村振兴战略的
期刊
摘要:瑶族作为我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在历史潮流中不断的演进形成了自己特有文化内涵和文化形式。中国的瑶族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地区,是南方少数民族的一支,它又分为三大支系:勉瑶、布努瑶、拉珈瑶,其下又有若干分支。其中广西的瑶族人口数量最多,现有6个瑶族自治县,巴马就是其中之一。巴马瑶族分为布努瑶、蓝靛瑶,它们虽统称为巴马瑶族,但是因历史和地域不同,服饰文化、民间技艺又有不同特性。通过探索巴马瑶族文化元
期刊
摘要:文章从宏观层面,以云龙县古桥的人文背景,结合人口流动的发展脉络,分析古桥的形成及演变发展规律。云龙古桥演变受人口的迁移影响,受限于自然山水格局,形成 “核心区——发展轴——生长点——扩展区——次级生长点”的发展演变规律。古桥演变从初期的“点状”发展模式转变为沿河流形成的“带状”发展模式;最终呈现出明显、稳定的“组团状”形式。  关键词:云龙古桥;人口流动;古桥演变  云龙县以白族为主要居住种
期刊
摘要:角色设计最终都是以造型来呈现的,本次创意研究将具有历史特色的传统陶俑文化元素与现代互联网技术相结合,探索数字化人物造型设计的特色发展路径,将传统服饰文化艺术与现代数字技术相结合,更好的体现艺术与技术相互交融的可视形象,从而提升角色造型的艺术效果和商业价值,丰富艺术表现形式,满足了大众的生活娱乐需求,为今后此类型课程的开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陶俑元素;数字化艺术;角色创意设计  数字化艺术是
期刊
摘要:三年级是孩子小学学习的转折期。三年级孩子写好作文,对他们将来作文水平的提升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这里,主要通过《我熟悉的一个人》习作二的作文来阐述如何引导学生写作文时做到中心突出。一、抓住题眼,确定题目;二、点明题目,开门见山;三、首尾呼应,画龙点睛。只有掌握了这三点技巧,文章就能做到中心突出,不离题,偏题了。  关键词:引导;作文;中心突出  三年级是过渡年级,是孩子小学学习的转折期。三
期刊
摘要:传统的玉雕人物造型艺术,它是国内传统民间工艺,也是我国第一批国家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对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传承的载体。当前的玉雕人物造型艺术,在制作工艺上具有玲珑剔透、典雅秀美的艺术特色,然而玉雕人物造型行业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雕刻工艺上创新程度较低,艺术人才缺乏自身的继承人,而专门从事玉雕人物造型行业的人员又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对传统玉雕人物造型行业进行创新、抢救、传承与保护就
期刊
为了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在讲述《幼儿唐诗动画设计与制作》一课时,采用一体化教学,任务驱动法,坚持“以企业应用为背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任务驱动为手段,以职业竞岗位目标,变应试为应用”的教学设计理念。采用课前、课中、课后立体进行。课前主要是通过练习了解传统补间动画制作步骤。课中通过古诗动画制作,进一步熟练掌握传统补间动画的制作方法,课后再加以练习
期刊
摘要: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生活环境各异,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服饰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成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历史发展有着助推作用。民族服饰是一个民族的独特名片,本文主要对民族服装设计中蕴含的文化性和审美性做论述。  关键词:民族服装;设计;文化性;审美性  0引言  当代人需要主动担负文化传承的责任,把握民族服饰文化的内涵。为了保护我国的民族服饰文化,我国设立了博物馆,追溯了民族服饰的发展流变。
期刊
摘要:近年来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传播的使者,已经走进对外汉语教学的课堂。作者从课堂实践入手,提出以观察欣赏、培养兴趣、参与体验的方式点燃学习者的热情。提出了书法入门课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中国书法入门:对外汉语教学;高校  中国书法是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最具民族特色的亮点,它既是汉字的艺术形式,又是历史文化的重要载体。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今天,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中国书法作为中国文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