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1)07-000-02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对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重大的影响,对学校的体育运动开展的情况起着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和建设发展思路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提供点滴参考。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全民健身计划终身体育
一、前言
文化是人类进步和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产物。而高等院校又是传授和创新文化的场所,这里拥有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培养社会先进人才的场所。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它具有多种功能指向的特点。它可影响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并且还能培养良好的思维理念、生存智慧和社会风气,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对维护社会秩序发挥着一定的整合作用。校园体育文化能够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积极性及锻炼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自我意识和良好习惯等。从社会学角度去看校园体育文化具有提高社会意识和社会情感,能够加大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同时提高对人的交往与团结等积极功能。大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开展以竞技体育、传统保健体育、现代健身体育和娱乐体育为内容的体育文化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构成了高校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现象。人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揭示出体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人才塑造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赋予学校体育新的意义。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古代,“文化”是指“文治与教化”的意思,认为“文化”是人类自身创造出的文明成果体现。而现代“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二者相互影响渗透和融合而发展起来的,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背景下,由人类先进文明工作者在教育与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性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交叉特性
当今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促进的完美结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独立时空性
从时间上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不仅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展现青春色彩和艺术文化天空的场所,而且极大地优化了大学生对生命的演进过程和对未来的生活方式的美好向往。从空间上去透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对象将会涵盖地球近14.3%到16.7%的人口,遍布世界各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与未来社会同在的永恒文化和世界文化。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复杂性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复杂性表现在其内部关系的冲突及其协调上。课堂体育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的文化;高校竞技体育文化与高校业余体育活动文化等,二者之间不时的产生不同程度的矛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中最为突出冲突与矛盾的是学校智育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冲突,在日常生活当中,竞技体育文化在校也占居很重的位置,课余的体育训练文化很受大学生志爱。而对以“正统文化”自居的校园体育文化正常发展的造成很大的阻碍,这个矛盾也正是当前学校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难点之所在。
四、打造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校园体育组织系统的建设
在高等院校的体育职能部门应加大对我国体育的各种规章制度的理解和实施,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正规化和法制化,从而使高校的体育文化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管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校园体育文化要想顺利得到开展是离不开学校领的大力支持,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指导思想是体育工作的一切保证。它决定了整个体育的教学内容安排和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路。同时,学校体育师资的学历高低和科研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开展校园体育文化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虽说学历并不能代表工作的能力,但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确实能够去体现对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解程度和层次。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只有自身业务能力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去影响大学生的参与体育文化的兴趣的培养和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三)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积极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学校通过各种媒介(如: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去大力宣传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逐步引导大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很好的培养他们的体育文化意识。全面实施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如:开展运动竞赛、课外体育锻炼等)去挖掘和发体育文化的综合效益功能。在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校园文化的习惯上,我们应当利用体育锻炼自身效益的功能去强化他们的意识,形成强大的舆论导向,增强大学生的“健身意识”,使他们真正理解和认识到参与体育健身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体现。
(四)因地制宜,发挥各自学校优势,提倡当地的体育文化特色
中国是一个地域差异大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地区都有不同的体育文化特点。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学生带来不同民族风俗的体育文化艺术,这就给我们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带来很的发展空间,我们在一定时间内开展校园体育文体周活动。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向着多方位的发展,以此来加强各个民族、地域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
(五)建设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和开展不同层次的体育锻炼活动
每个高校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如:综合性大学、农业类大学、经济类大学等),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独有的校园体育文化,而且每学年学校都要组织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把体育与艺术、体育与音乐等结合起来,把校園体育文化发展成为科学的、实用的、系统的多层次的文化,如民族地区的高校还可以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使更多大学生走进体育锻炼活动当中,走进富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当中去,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开展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五、结语
学校校园是广大师生开展竞技体育、娱乐体育和群众体育等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师生的体育文化底蕴。校园体育文化对学校体育教育,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广泛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终身体育的观念的形成;能磨练学生的思想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人学出版社.2001.
[2] 李万来.论体育文化创新与体育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1):9-10.
[3] 张子沙,周波.对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内容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1(1):16-21.
[4] 任莲香.体育文化论纲[J].体育文化导刊.2003.9(3):30-31.
[5] 林仙萍.体育文化及其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03(3):50-51.
[6] 胡小明.新时期体育社会功能的转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3.9(3):3-4.
摘要校园体育文化对学校体育教育具有重大的影响,对学校的体育运动开展的情况起着重要作用。作者通过对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和建设发展思路进行了阐述,旨在为我国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方面提供点滴参考。
关键词校园体育文化全民健身计划终身体育
一、前言
文化是人类进步和发展到一定程度所具有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总和产物。而高等院校又是传授和创新文化的场所,这里拥有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培养社会先进人才的场所。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一种,它具有多种功能指向的特点。它可影响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并且还能培养良好的思维理念、生存智慧和社会风气,良好的校园体育文化对维护社会秩序发挥着一定的整合作用。校园体育文化能够有效的培养大学生的参与体育锻炼的态度、积极性及锻炼的兴趣,帮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的自我意识和良好习惯等。从社会学角度去看校园体育文化具有提高社会意识和社会情感,能够加大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同时提高对人的交往与团结等积极功能。大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开展以竞技体育、传统保健体育、现代健身体育和娱乐体育为内容的体育文化活动。这不仅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而且构成了高校特有的校园体育文化现象。人人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揭示出体育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对人才塑造所起到的积极作用,赋予学校体育新的意义。
二、校园体育文化的内涵
在我国古代,“文化”是指“文治与教化”的意思,认为“文化”是人类自身创造出的文明成果体现。而现代“文化”是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二者相互影响渗透和融合而发展起来的,是在一定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体育等背景下,由人类先进文明工作者在教育与实践过程中共同创造的体育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性
(一)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交叉特性
当今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的相互影响、渗透、促进的完美结合。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与体育文化有机结合的产物。
(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独立时空性
从时间上看,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不仅为大学生们提供了展现青春色彩和艺术文化天空的场所,而且极大地优化了大学生对生命的演进过程和对未来的生活方式的美好向往。从空间上去透视大学校园体育文化的对象将会涵盖地球近14.3%到16.7%的人口,遍布世界各地。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与未来社会同在的永恒文化和世界文化。
(三)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复杂性
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复杂性表现在其内部关系的冲突及其协调上。课堂体育教学与课余体育训练的文化;高校竞技体育文化与高校业余体育活动文化等,二者之间不时的产生不同程度的矛盾,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在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中最为突出冲突与矛盾的是学校智育文化与校园体育文化的冲突,在日常生活当中,竞技体育文化在校也占居很重的位置,课余的体育训练文化很受大学生志爱。而对以“正统文化”自居的校园体育文化正常发展的造成很大的阻碍,这个矛盾也正是当前学校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难点之所在。
四、打造校园体育文化的具体措施
(一)重视校园体育组织系统的建设
在高等院校的体育职能部门应加大对我国体育的各种规章制度的理解和实施,保证学校体育工作正规化和法制化,从而使高校的体育文化得到很好的发展。
(二)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管理,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校园体育文化要想顺利得到开展是离不开学校领的大力支持,学校的办学理念及指导思想是体育工作的一切保证。它决定了整个体育的教学内容安排和体育文化建设的思路。同时,学校体育师资的学历高低和科研能力水平的高低对开展校园体育文化也产生一定的影响。虽说学历并不能代表工作的能力,但受教育程度的高低确实能够去体现对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解程度和层次。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只有自身业务能力水平不断得到提高,才能真正去影响大学生的参与体育文化的兴趣的培养和充分调动他们参与校园体育文化活动的积极性。
(三)加强校园体育文化的宣传力度,积极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兴趣和习惯
学校通过各种媒介(如:校报、校园广播、宣传栏等)去大力宣传校园体育文化的作用,逐步引导大学生参与到体育锻炼中去,很好的培养他们的体育文化意识。全面实施校园体育文化是一个长久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采取多种途径(如:开展运动竞赛、课外体育锻炼等)去挖掘和发体育文化的综合效益功能。在培养大学生参与体育校园文化的习惯上,我们应当利用体育锻炼自身效益的功能去强化他们的意识,形成强大的舆论导向,增强大学生的“健身意识”,使他们真正理解和认识到参与体育健身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体现。
(四)因地制宜,发挥各自学校优势,提倡当地的体育文化特色
中国是一个地域差异大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地区都有不同的体育文化特点。高校是人才聚集的地方,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每个学生带来不同民族风俗的体育文化艺术,这就给我们发展校园体育文化带来很的发展空间,我们在一定时间内开展校园体育文体周活动。来促进校园体育文化向着多方位的发展,以此来加强各个民族、地域之间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借鉴,促进高校的校园体育文化的良性发展。
(五)建设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和开展不同层次的体育锻炼活动
每个高校可以结合自己学校的特点(如:综合性大学、农业类大学、经济类大学等),开展富有地方特色的、独有的校园体育文化,而且每学年学校都要组织开展不同层次、不同规模的课外体育锻炼活动。把体育与艺术、体育与音乐等结合起来,把校園体育文化发展成为科学的、实用的、系统的多层次的文化,如民族地区的高校还可以建设具有民族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使更多大学生走进体育锻炼活动当中,走进富有特色的校园体育文化当中去,为高校校园文化的开展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五、结语
学校校园是广大师生开展竞技体育、娱乐体育和群众体育等文化活动的主要场所,因此各级各类学校应根据具体的情况开展各项体育活动,丰富校园体育文化,提高师生的体育文化底蕴。校园体育文化对学校体育教育,对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广泛开展校园体育文化,能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促进终身体育的观念的形成;能磨练学生的思想意志品质,提高学生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王则珊.学校体育理论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人学出版社.2001.
[2] 李万来.论体育文化创新与体育发展[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29(1):9-10.
[3] 张子沙,周波.对我国高校体育素质教育内容的研究[J].体育科学.2001(1):16-21.
[4] 任莲香.体育文化论纲[J].体育文化导刊.2003.9(3):30-31.
[5] 林仙萍.体育文化及其构建[J].体育文化导刊.2003(3):50-51.
[6] 胡小明.新时期体育社会功能的转变[J].体育文化导刊.2003.9(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