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太阳高温之谜

来源 :初中生学习·七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llys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阳的地表温度在几千度左右,但是到了大气外层,温度就能达到几百万度以上。为什么这么短的距离,温差会如此之大呢?这个问题已经是困扰科学界很多年的谜团了,看看科学家是如何解释的。
  
  其实这个问题已经是困扰科学界很多年的谜团了。但科学家猜测,其中的奥秘或许就在太阳表面的热等离子体喷发上。
  荷兰乌德勒支大学的天体物理学家罗布吕腾(Rob Rutten)并没有参与相关该项课题的研究工作,他说:“这个猜测很可能实现在这一领域研究的突破。热等离子体不停地向上喷发,这样日冕(日冕即太阳大气的最外层)的温度便会如此之高。”
  许多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大量的假设来解释日冕如此之热的原因。其中的一个理论假设是:太阳内核剧烈的震动可以将磁力线发送到大气外层,从而给日冕带来了热量;而另外一个假设则是,太阳内部的磁力线在某种原因下将会变得极度扭曲,变形,在这种状态下他们获得了极高的加速从而穿越大气外层,带去热量。
  但是,这两种理论并没有得到实际证据支持。而等离子体喷发加热理论被很多科学家认为是可能的。众所周知的是,从色球层到上方的日冕层仅有数百公里,相对于日冕数百万度的温度,色球底部只有几千度。既然等离子体从太阳表面喷发到日冕上,那么为什么色球层没有升温到如此高的地步呢?
  在最近发表的科学论文中,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帕罗奥多市(Palo Alto)的洛克希德马丁和天体物理学实验室的巴特德·潘德约(Bart De Pontieu)和他的同事们研究发现,等离子体将日冕温度加热到百万摄氏度之上,是用他们的一部分达到的,这与等离子体喷发的强度和频率有关。也就是说,在等离子体由内向外喷射过程中,有一部分对色球层进行了加热,而加热日冕层的是等离子体喷射的主要能量。潘德约强调,这并不是形成日冕高温的唯一原因,他希望这项研究能够得到更多的关注。
  其他太阳能物理学家一致认为潘德约的工作在有关该项目研究上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有关这个项目的所有谜团并没有被全部揭开。詹姆斯·克利姆克(James Klimchuk)是美国宇航局马里兰州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主任,他表示对于等离子体只有一小部分对日冕进行加热的计算理论感到很兴奋,但仍然不能轻易下结论。
  澳大利亚悉尼天文研究所的迈克·惠特兰同样认为,这个研究成果有很多不确定性。“根据观测到的事情进行假设是必须的。但这也仅仅是一个对日冕底部的局部观测结果,实际上日冕无时无刻都在加热之中,观测仍然有片面性”。
  目前科学家们仍不知道这些等离子体从何而来。但潘德约坚持认为他们是在磁场的干扰下产生的。他说:“未来我们需要一些更先进的仪器进行观测计算,比如美国航天局的太阳界面成像光谱仪(IRIS),这种仪器或许能给我们带来帮助。”
  
  名词注释:
  日冕:太阳大气的最外层。日冕中的物质也是等离子体,它的密度比色球层更低,而它的温度反比色球层高,可达上百万摄氏度。在日全食时,在日面周围看到放射状的非常明亮的银白色光芒即是日冕。 日冕的范围在色球之上,一直延伸到好几个太阳半径的地方。日冕还会有向外膨胀运动,并使得冷电离气体粒子连续地从太阳向外流出而形成太阳风。
  色球:紧贴光球以上的一层大气称为色球层,平时不易被观测到,过去这一区域只是在日全食时才能被看到。当月亮遮掩了光球明亮光辉的一瞬间,人们能发现日轮边缘上有一层玫瑰红的绚丽光彩,那就是色球。色球层厚约8 000千米,它的化学组成与光球基本上相同,但色球层内的物质密度和压力要比光球低得多。日常生活中,离热源越远处温度越低,而太阳大气的情况却截然相反,光球顶部接近色球处的温度差不多是4 300℃,到了色球顶部温度竟高达几万度,再往上,到了日冕区温度陡然升至上百万度。人们对这种反常增温现象感到疑惑不解,至今也没有找到确切的原因。
其他文献
1.    第二天一大早返校,我回寝室送东西。  室友们见我回来了,噼哩啪啦就是一顿“拳脚”,然后又七嘴八舌地问长问短。  我还没来得及回答她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打”我的人少了一个——李彬。李彬的床铺跟前有一个陌生的女生在叠被子。我朝那个方向一努嘴:“咋回事?”  花花说:“哦,李彬换到别的寝室了,这是新转来的王晓珊。”“王晓珊,这就是王小猪。”  王晓珊转过身来,对我笑了一下,没说话。  我
期刊
两只手握在了一起,骨节碰着骨节,血管挨着血管,感受彼此的温度。带着某种仪式般的虔诚,我和我伤害的人,握手。    15岁的夏天,因为顾一晨的到来而显得格外炎热和漫长。  这个穿着蓝色工装裤和白色长袖衬衣的男生,像一颗被风无心吹来的草籽,默默“落”在了教室门前。男生悄悄使了个眼色,女生则把眉头微皱,我明白大家的意思:他太土了。但是,我还是对他说了一句:“欢迎你,新同学。”  心中不是没有轻视,只因我
期刊
一    冬天的体育课真是难上,全副武装都觉得冷,于是我就把印有小狗头像的口罩戴上了。腾笑一见了,笑得前仰后合。  “咦,一夜之间,你的嘴怎么和咱校西胡同口的流浪狗的嘴差不多了。”  “睁大你的绿豆眼看清楚了,这是口罩!”  “哪会有这么逼真的口罩?别骗我了,你是不是也学超女那样去整容了?”  “闭上你那乌鸦嘴,三天不收拾,你就上房揭瓦。”我揪住他一阵猛打。  腾笑一,我们高二三班出了名的嬉皮士,
期刊
那年夏天,被我们弄丢了,关于那些删除掉的话,等我们都学会勇敢面对的时候,再去说吧!     “一切都好?”  ……“一切都好!”  ——End。    夏天在冰淇淋的眼泪中一点一点被融化掉,很多时候,我喜欢在人来人往的大街上,没方向地走,没目的地左转右拐,看这个喧闹的城市背后那份淡淡的寂寞。让所有的不快乐全部在那份寂寞中向远处延展、幻化,最后变成一个点,消失不见。一切的一切,都是渐渐地……  中考
期刊
1    突然发现,喜欢一个人的感觉是那样美好,那无尽的幻想和期盼时刻侵扰着你的心。因此,每天我都更加努力地让自己优秀起来。以前,总是一下晚自习就匆匆跑回家,现在,却习惯在教室里自习到他艺术专业课程结束,只是为了默默地看他一眼。就是这样简单。  由于每天都在学校自习到很晚,班主任拿我的努力刻苦当做典型,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我:“方诗莹同学学习刻苦,成绩也有了相当大的提高,希望继续保持下去,同时这也告
期刊
窗外,昏黄的日光洒在饭店前弯曲的小路上。在小路的拐角,初中班主任就要来了,还有那些久未谋面的同学,一会儿,我们就要重逢。  初中毕业,就像纯洁的蒲公英,天真又志气满满地分别,飞向远方。可是,我们这些孩子谁又会忘了谁呢?3年,从幼稚到成熟,从顽皮到稳重,80人的喜乐苦悲,是怎样一种日久的友情?虽然现在飞得很远,可友情非但不减不淡,反而愈深愈浓了。“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经历了,才懂得。  夕阳洒
期刊
累了、倦了、痛了、哭了的时候,谁都想依偎在一个温暖的肩膀上,找一份依靠,找一份力量,找一个港湾,让心灵停泊,让爱永驻。  可是,那个让你依靠的肩膀是谁呢?父母?爱人?朋友?  是的,在我们的生命中,他们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照与爱护,他们与我们相依相偎,共度风雨人生。  可是,在灾难来临的时候,我们惊喜地发现:我们有那么多坚实、可靠的肩膀可以依靠,他们与我们患难与共,风雨同舟,成为我们最坚实的后盾。
期刊
一    下课的时候,舒小语站在那棵硕大的法国梧桐树下,呆呆地出神,看两只小蚂蚁为争抢米粒大小的食物而打架,进攻,防范,不亦乐乎。  舒小语想笑,在人类的世界里,米粒大小的食物太小了,小到像一粒草芥,像一粒微尘,可是在蚂蚁的世界里,这粒微尘必定是一块充满诱惑的大面包,值得为此角逐一番。  舒小语皱着眉,不知道个头大些的蚂蚁会赢,还是个头小些的蚂蚁会赢。从本意上来讲,她更同情弱者,所以心中希望小蚂蚁
期刊
1    我是个物理白痴。   就在我将手百般扭曲做出高难度动作,运用左右手定则解一道物理题时,我看见老班的头上仰45度,然后垂下打了一个喷嚏。这个动作持续了5秒钟,有白色的唾沫亲吻地面,我慌忙掏出计算器开始计算唾沫在自由落体运动时做了多少功。   可是我依旧不会做眼前这道题,我用了半个小时的时间从牛顿骂到法拉第,从释加牟尼祈祷到真主阿拉。但白白的卷子还是那么刺眼,明晃晃的阳光在卷子上跳着华尔兹。
期刊
你有没有打过哈欠?当有人这样问你时,你肯定会嗤之以鼻,怎么会有人没打过哈欠呢?是的,当我们想睡觉的时候,当我们刚刚起床、尤其是没睡饱的时候,当我们连着上了几节课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打哈欠。其实,不仅是人,许多动物也都会出现打哈欠的现象,比如狗、猫,都会打哈欠,《动物世界》栏目甚至还播过动物打哈欠的专辑呢。那么,人和动物究竟为什么会打哈欠呢?怎样用科学的知识对打哈欠现象作出解释呢?  打哈欠与人的呼吸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