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例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临床分析

来源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wpvins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的临床特点,旨在提高对此疾病的认识。

方法

收集2017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科室进行手术治疗的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最终病理证实为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其中男8例,女3例,平均年龄(63.7±5.6)岁。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胸部CT检查,均接受胸腔镜肺切除术。

结果

影像学特点提示病灶主要位于肺外周,右下肺叶常见;病灶形态主要表现为磨玻璃病灶,可伴有空洞型病变,部分为实性结节。手术以胸腔镜肺局限性切除术为主,无中转开胸,无严重围手术期并发症。全组手术时间(78.0±28.2)min,术中失血量(37.3±14.9)ml,术后住院时间(3.45±0.93)天。3例术中冰冻提示肺原位癌或微浸润腺癌,但术后病理均为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随访6~18个月,所有患者均生存,无复发病例。

结论

肺纤毛黏液结节性乳头状肿瘤发病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易误诊为肺原位癌或微浸润腺癌。胸腔镜肺切除术安全有效,预后良好。

其他文献
目的总结人工血管套筒样翻转缝合加固在升主动脉近心端吻合中的临床经验,探讨该方法的有效性。方法回顾2017年8月至2018年4月10例需要行升主动脉置换的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资料,采用人工血管套筒样翻转缝合加固法施行近心端吻合,其中急诊手术9例。男8例,女2例;年龄43~69岁,平均(51±6)岁。患者术前均行主动脉全程CT增强扫描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手术均采用深低温停循环和选择性
目的探讨钝性心脏损伤的早期诊断、手术救治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9月至2018年8月43例钝性心脏损伤手术患者病历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伤因、术前诊断、手术距受伤时间、手术方式和效果。损伤原因中交通事故占48.8%(21/43),其中方向盘伤占71.4%(15/21)。26例术前诊断依靠胸部CT、超声心动图等影像学方法;17例因典型心包压塞征或大量血胸伴休克紧急剖胸,术中证实。伤后1 h内
目的探讨比较主动脉弓部手术中使用顺行脑灌注(ACP)和逆行脑灌注(RCP)两种技术的脑保护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搜索近5年内(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16日)包含主动脉弓部手术的全部相关文献。以术后早期死亡、短暂性神经功能障碍(TND)、卒中及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为结局,进行队列研究。每项研究均使
目的回顾性总结35例70岁以上累及弓部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体外循环管理经验。方法2013年4月至2017年12月,35例70岁以上均累及主动脉弓部、头臂干、左颈总动脉及左锁骨下动脉且弓部病变严重,假腔大,有较大的破裂风险的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在急诊体外循环下应用三分支支架重建主动脉弓部。体外循环期间采用中度低温(25℃)下选择性脑灌注及间断停循环,减少脑缺血缺氧时间,并加强重要脏器保护的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患者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影响因素,探讨术后房颤与并发症、预后的关系。方法2017年1月至2018年2月2 218例患者行单纯CABG术,术后返回ICU,排除术前发生房颤和置入起搏器的患者,最终1 952例纳入研究。根据术后是否新发房颤,将患者分为非房颤组(1 544例)和新发房颤组(408例)。非房颤组男1 017例,女527例;平均(63.20±9.47
以主动脉瓣反流为首发或突出表现的白塞病患者相对罕见,但预后较差且病死率高。部分患者由于未能在术前诊断出白塞病,术后常发生瓣周漏及假性动脉瘤等并发症,目前临床上对其病因尚不明确,在药物控制、手术时机及方式选择、术后并发症预测等方面缺乏经验及共识。本文总结其病理生理学改变、临床表现、诊疗方式及预后等特点,以期提高对此疾病的认知和治疗水平,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期刊
期刊
目的总结婴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一期矫治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7年8月86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患婴的术前诊断、手术及术后情况。86例主动脉缩窄伴发心内畸形患婴中男56例,女30例。年龄(95.1±78.0)天,新生儿10例,占11.6%。体质量(4.6±1.2)kg。导管前型57例,导管旁型23例,导管后型6例。合并室间隔缺损73例,房间隔缺损59例,右心室双出口2例,
目的比较右胸骨旁横切口和胸骨上段切口行微创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脏外科完成的30例微创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男10例,女20例,年龄15~65岁,平均(45.67±12.25)岁。根据手术入路分为右胸骨旁横切口组(右胸组)8例、胸骨上段切口组(胸骨组)22例,应用SPSS 23.0软件对两组患者的
目的总结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症或右心室双出口的外科治疗效果和经验。方法2013年4月至2017年6月,收治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合并法洛四联症或右心室双出口患儿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个月~13岁,中位年龄6个月;体质量3.7~23.6 kg,中位值6.3 kg。术中均行一期根治术,改良单片法矫治房室间隔缺损3例,改良双片法6例,双片法1例。结果无手术死亡。术后患儿ICU停留2~5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