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法适用的经济学分析

来源 :职工法律天地·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yufeny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运用经济学分析方法具体考量行政行为的价值取向以及具体制度的建设,分析目前我国行政法适用中的问题,例举具体的行政许可、行政监察的行政法经济学分析,为我国具体行政行为的制度建设提出思路,其最终的目的是完善政府管理提高行政行为的可行性以及实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行政法;行政行为;经济学
  一、行政法适用中的经济学原理
  1.行政法适用的经济学价值取向
  随着政府承担的社会职能越来越多,政府机关的行政行为与人民大众的联系日益紧凑,政府做出行政行为时必须考虑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力求以对行政相对人利益最少的损害达到实现政府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即行政法在适用是考虑经济学上的价值取向。在当前社会里大多数的主流观点首要考虑的行政学适用的效益,即在适用时必须达到一种高效社会资源优化配置的状况。效益是最优的使用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否则就是浪费社会资源社会财富。
  2.行政法适用的经济制度与成本
  民商法能够通过清楚的产权制度来为市场主体提供创新激励;通过格式化合同从而有助于节减市场主体重复约定交易方式的交易费用;通过规定交易过程中的意思自治有助于交易的灵活性、自主性;通过规定违背诚信原则、公平原则的交易契约无效,这能够有助于预防与纠正市场机会主义;通过规定制造销售伪劣商品的市场主体承担(双倍)赔偿责任,从而有助于降低市场机会主义概率。但是民商法不能适用在行政法中,更不能代替具体的行政行为所体现的交易制度。这种“交易制度”如我们前面所说的那样,以控制行政行为的成本为目标要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也就是实证主义学派所说的实现社会财富的最大化,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收益。所以这种适用的经济制度要与成本,以及最小的成本消耗为建设目标。此时研究的就是防止政府的行政行为的失灵,用一种固定实在的经济学制度控制政府行政行为,不只是在行政立法阶段,更是在后续的执法阶段要牢牢把握。这种制度以消耗的物质资源的成本来限制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迫使行政主体在行政活动中通过经济学方法分析,力求达到作为行为引导的准则,法律怎样才能引导人们从事最有效的活动。
  二、我国行政法适用的经济学研究现状及问题
  目前我国在研究行政法经济学的主要方向是在行政法的立法经济学,这主要针对目前我国行政立法重行政效率却轻社会效益的现状。从我国法律体制上来看,行政法的立法主要有行政法规、规章、规定的制定,其中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立法活动是行政法规的制定,因为规章规定都是根据行政法规制定的。从大环境看我国行政立法产生于从“行政国”向“法治国”转变的过程中,工具性价值明显。英美等西方国家是从纯粹的“议会政府”向“行政国”过渡时,产生的行政立法。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并处于政府的非常时期,因此决定我国行政立法的强烈工具性价值取向,即行政立法的目的不是控权,也非为实现社会公共利益,而是为保障困境中的政府利益。国家机器通过立法程序,使政府这样的意志上升为全民意志,表现为制定法律规范。
  在我国行政法的核心理论为“管理论”从“管理论”这三个字的表面意思我们可以得出:在此理论下的政府是以一个上位者姿态出现的,对于他们而言他们作为整个社会的管理者,当然的享有对整个社会财富的分配权力。他们也引导着社会的价值取向,所以此时的行政法不是为达到行政权力的制约和平衡出现的。总的来说我国行政法注重对行政职权的行使,强调的是行政权威,普遍的认为“行政法就是管理法。”这种“管理理论”其基本功能或价值取向表现为,强调国家和政府权威注重行政效率。这种理论指导下的行政法注重有关行政组织、行政管理活动的法律原则和规划,却疏忽对公民权益的保障和救济。
  目前我国行政法的适用的最大问题,即我国行政立法缺乏成本和效益分析。正是基于上述我国传统的管理论的理论基础和制度设计特殊性,使得我国行政立法和行政法的工具性价值倾向明显:行政立法的宗旨是依据法定程序是国家政府意志上升为全民意志,也就是法律规范形式。也使得行政法利益天枰倾向政府机关,这些一切就无非是为提高行政效率服务,为更好的实施行政管理服务。所以在现在的社会背景下用传统的行政立法思想考量,大大忽视立法本来应该追求的本质即社会效益。从本质上此种立法思维模式偏离了现代宪政精神。造成上述情况的原因还与80年代前,我国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关。计划经济体制下,行政权力在整个社会物质流通和社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地位。因此在此种体制下极其缺乏市场经济分析,也就缺少法律经济学的成本和效益分析。目前我国最为严重的问题是行政立法实践活动中,缺少成本和效益分析,使得立法不合理浪费公共资源。
  三、行政法适用的经济分析举例
  行政监察的适用成本效益分析,行政监察是指在行政系统中设置的专司监察职能的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以及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人员的行政活动及行政行为所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经济法学分析认为在制定行政监察法时必须要考虑到其社会预防成本和可以获得的社会效益。一部好的法律的制定、实施、执行,甚至于到后来法律滞后于社会发展时对它的修改、废止都以成本和社会效益为标准[1]。
  四、从经济学角度完善行政适用制度
  要做到行政行为的最大化效益,在做完立法工作步骤后最为重要的当然是行政法的适用问题。适用制度的完善应从以下方面思量:首先,遵守依法行政原则。依法行政原则要求做到行政执法的主体合法,行政执法的程序要合法,行政法的适用内容合法合理是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是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必须遵守的原则。其次,遵守行政合理性原则。行政合理性原则的要求是行政权力适度、客观、合理,防止行政权力的滥用损害行政相对人的利益。再次,遵守信赖保护原则。它要求在适用行政法时做到行政立法不得溯及既往,在司法适用中不得随意撤销或者改变、废止已生效的具体行政行为。行政机关因社会公共利益的需要不得已撤销或改变、废止生效行政法规,应该给予相对人适当的补偿。行政相对人利益受损可以得到有效的赔偿,是政府树立良好信誉的基础,也是行政法适用实现最大化效益的根本保障[2]。
  参考文献:
  [1]林立.波斯纳与法律经济分析.上海三联书店,2005
  [2]李正生.法律经济学.成都电子科技出版社,2007
其他文献
厦门轮船公司海运船队现有职工920人.沿海运输船20艘,总吨位2. 28万吨,主要承担厦门经济特区对外进出口货物和燃油运输。几年来,这个队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狠抓船舶基础管
两个濒临倒闭、陷于“求生度命”之中的汽运企业,在市场皮软、资金紧张的局势中协手走上联合之路。经过一年多的实践经营,摆脱了困境,步入了坦途。嘉鱼汽车运输股份有限公司,
应力波反射法在检测基桩质量的应用上存在着方法上的局限,且桩身缺陷的方向性对检测结果影响极大。
企业应转换经营机制已成为经济理论界和企业界的共识。在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继续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市场调节作用,对企业劳动用工制度、人事制度、分配制
在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推动之下,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间的竞争也日益激烈,如何有效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成为当前企业发展重点问题。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做好党的宣传与教育工作
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是党风政风的践行者,是社会风尚的表率,干部的一举一动体现党的整体形象。广大党员干部的工作态度、工作作风问题,实质上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与人民群
摘 要: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要实现两个现代化即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国家治理理念从管理到治理的转变,体现了一个国家在建设和指导思想上的创新。其个中原因有很多,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诸多方面因素对这种转变都有重要推动作用。本文将从政治领域中的政治参与因素来分析其转变原因,具体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政治参与的主体转变、政治参与的方式和渠道转变、政治参与所产生的作用等。  关键词:政治
本文研究的主题是二胡演奏的声腔化问题,文章将以对二胡演奏中声腔化实际意义和现实依据的研究为目的,包括了二胡演奏声腔化所体现的二胡表演艺术美学特征。文章中实践性的内
自觉意识、独立品格和学术个性是文学批评家和理论研究家林非的显著特色。他的鲁迅研究已完成了从诠释作品、传记写作到透过文化视角全面俯视的转变;他的现代散文研究也由鉴
行政调解作为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的一种手段,对保护公民和法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以完善行政调解制度为出发点,主要从行政调解的制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