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浆一氧化氮和内皮素等的改变

来源 :中华内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xian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时血浆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变化及前列腺素的影响。方法 测定35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衰)患者血浆NOET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活性。20例健康者作对照组。15例患者静脉滴注前列腺素E1(PGE1,20~40ng·kg-1·min-1),Swanganz导管监测血流动力学,用药前后测肺动脉、头静脉血浆NO、ET和ACE活性。结果 心衰患者存在肺动脉高压,心衰组血浆NO高于对照组,肺动脉血浆中高于自身静脉。心衰组血浆ET和ACE活性呈相似改变。心衰组血浆ET的增幅大于NO,NO/ET比值下降。上述改变均与心衰严重程度有关(P<0.05)。前列腺素E1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力,增加心脏指数,降低血浆NO、ET和ACE水平,增加NO/ET比值。结论 血浆NO水平增高是心力衰竭病理生理特征之一。NO、ET与NO/ET等改变与肺动脉高压和局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有关,参与心衰的病理生理。前列腺素E1可以抑制上述改变。

其他文献
为了进一步提高广大临床医学工作者临床科研设计的水平,缩小我国临床医学研究与国际水平之间的差距,提高我国临床医学研究论文的质量,促进我国临床医学的发展,中华医学会临床流行病学学会、中国临床流行病学协作网和中华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于1998年7月9~11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了全国临床科研设计专题研讨会。参加会议的有来自11个省市的临床流行病学、临床各学科专业人员、医学期刊编辑、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学等专业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也发生了变化。旧时的传染病和营养不良,有的已基本消灭或明显下降,而心血管病、脑血管病、糖尿病和恶性肿瘤等,其患病率和病死率已排列前茅,并有不断上升趋势,且患病年龄有年青化现象,已引起社会各界人士的共同关注。
期刊
原发性脑出血急性期是否可应用甘露醇脱水治疗
期刊
莱姆病(Lyme disease)是一种蜱媒传染病,以慢性游走性红斑(ECM)为特点,可以表现为神经、心脏、关节及眼等多脏器损害。我院先后收治3例无ECM的莱姆病,报道如下。
期刊
目的 探讨氧利用率(O2UC)在急危重症中的作用。方法 将34例急危重症患者分为急诊创伤组(16例),急诊复苏组(18例);将26例心肺复苏、危重病人分为心肺复苏组(13例),危重病人组(13例)。所有患者抽动静脉血查血气并计算O2UC。结果 急诊创伤组患者的O2UC为0.30±0.08,急诊复苏组患者的O2UC为0.67±0.27,心肺复苏组患者的O2UC为0.60±0.15,危重病人组患者的O
患者女,52岁。1998年4月9日因间断性咯血,劳力性心悸、气急,双下肢水肿半年入院。
期刊
目的 评估以米托蒽醌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疗效。方法 对本所1993年1月~1997年12月住院的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患者(M3除外),采用以米托蒽醌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共126例(136例次)。其中初治85例,难治复发51例。结果 初治组与复发难治组的完全缓解率(CR)分别为44.7%,27.5%;部分缓解率(PR)20.0%,9.8%。初治组的早期病死率是4
为评价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伤寒的疗效,我们将自1985年起以氟喹诺酮类药物治疗的伤寒和副伤寒病例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疗效观察及随访。
期刊
患者女,42岁。间断发热5年半,高热10天,于1997年3月7日收入院。
期刊
患者男,30岁。因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于1998年4月2日行HLA相合异基因BM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