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金青:我们能为这个世界留下什么

来源 :中国慈善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m31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30年后,她的好奇心依旧如初,只不过她现在好奇的,是自己能为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
  30年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蔡金青将自己的大学专业从化学拓展至公共事务和经济学领域—她想知道自己的人生边界在哪里。30年后,好奇心依旧如初,只不过她现在好奇的,是自己能为这个世界带来怎样的改变。
  她的职业履历足够耀眼:新盟国际公关顾问公司的创始人、佳士得中国地区总裁。去年9月,成为时尚界巨头,法国开云集团大中华区总裁。
  “从一个机构到另一个机构,我每次都考虑,我能给这个机构带去哪些变化?我去和不去这个机构会有不同吗?如果答案是否定的,我不会考虑。”
  这不仅是蔡金青做职业规划时坚持的原则,也是她践行公益时所秉持的标准。
  “我能够在一些(公益)领域里找到一两件事去参与,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贡献,然后产生一些效果、一些积极的影响力,这很重要。”蔡金青说。
  缘起教育
  创立于1990年的Teach for America,在1991年吸收了一名从美国韦尔斯利学院(Wellesley College)毕业的女生。这名女生欣喜地把加入Teach for America的消息和她的一位同窗挚友分享,后者十分惊讶:“你这么优秀,为什么会选择去一家成立才一年的机构?”
  那个感到惊讶的女生,正是蔡金青。彼时她并没有意识到,这位挚友加入Teach for America的行动,无意间已在她的心底埋下了一颗种子。
  1991年,蔡金青到普林斯顿大学威尔逊国际公共事务学院继续深造。13年后,一位名叫安德烈·帕西内蒂(Andrea Pasinetti)的意大利青年,成为蔡金青在威尔逊国际公共事务学院的学弟。2007年,這位意大利青年到中国学习中文,并给自己取了一个中国名字:潘勋卓。
  原本计划在中国学习一年的潘勋卓,在准备毕业论文的调研过程中,发现中国城乡“教育资源不均衡”,这让他有了将Teach for America在中国进行复制的想法。2008年,“美丽中国”(Teach for China)呱呱坠地。
  从美丽中国创立之初,潘勋卓就开始寻找能和他一起为这家机构的长足发展提供帮助的支持者。蔡金青,他的这位普林斯顿大学学姐的名字,几乎是第一时间出现在他的脑海中。
  彼时,作为全球领先的财经公关和投资者关系顾问公司博然思维集团(Brunswick Group)北京分公司的创始合伙人,蔡金青在内地和香港主要服务的客户包括新浪网、中海油、电讯盈科、凯雷投资等境内外著名上市公司及金融机构。如果能得到蔡金青的加盟,无疑将对美丽中国在拓展外部资源链接方面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潘勋卓找到蔡金青说明了自己的想法,后者愉快地接受了邀请。
  “我应该是它(美丽中国)最早的理事之一。”12年后,当蔡金青回忆加入美丽中国的始末,她把这一段关系的起点,指向了自己的大学时光。
  “Teach for America为美国城市贫民区的孩子提供支教服务,我的那位挚友加入了它,后来我就想,在国内,也应该有这样的机构才对。”她说,“当美丽中国找到我时,我很期待这个机构能获得成功,我希望自己的加入能帮助到它。”
  此后,不论蔡金青的职业履历如何更迭,她作为美丽中国理事的身份,从未变化。2012年,蔡金青加入佳士得,出任中国区执行董事,在她的努力下,佳士得在随后多年中多次为美丽中国慈善募捐提供拍卖师支持现场拍卖,并提供拍品定价、排序等事项专业咨询服务。仅在2017年,美丽中国第二届慈善晚宴便募集了近600万元善款。
  但这并非蔡金青为美丽中国做出的主要贡献。“每个机构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战略方向的问题。”她说,“作为理事会成员,为美丽中国的发展寻找合适的路径,并为之匹配资源链接,是更重要的事情。”
  在蔡金青和美丽中国各位理事的共同商议下,美丽中国最终确立了“让所有的中国孩子,无论出身,都能获得同等优质教育”的愿景。以此为出发点,美丽中国项目通过“两年轮换制”,输送多批项目老师进行两年长期服务,实现一岗多人,为教育资源匮乏地区提供持续稳定的师资力量。截至目前,美丽中国输送项目老师1900余位,影响乡村学生超过52万。
  2008年时,美丽中国仅在云南一个省份开展支教项目,10年之后,其覆盖范围已扩大至云南、广西、广东、福建、甘肃五个省(自治区)。随着美丽中国未来在更多的省份开展支教活动,蔡金青表示,它将成长为一个全国性的机构。
  “我很兴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社会活动家、家族和基金会抽出专门的时间,和我们一起以教育的方式回馈社会。中国教育资源不均衡这一状况,正在得到改变。”蔡金青说,教育能够改变命运,她相信好的教育对人产生的积极影响是难以估量的。“我是教育的受益者,教育是我实现人生很多理想和目标的基础。”
  1989年,蔡金青从北大转学至韦尔斯利学院。与国内的应试教育有别,美国的通式教育拓展了她的视野,让她发掘了更多的人生可能。“美国崇尚博雅教育,这意味着在专业必修课程之外,还需要在人文、艺术等领域学习相关必修科目。”
  这种教育不但让蔡金青有机会“真正发挥自我能力,探索自我真正的兴趣所在”,在主修公共事务和经济学之余,兼修了艺术、音乐等课程,更重要的是,这为她在后来成为纽约爱乐乐团国际理事、巴德(Bard)音乐学院受托人(Trustee)埋下了伏笔。
  2018年1月,有着近160年历史的美国巴德音乐学院与中央音乐学院签署了《中国音乐发展计划》,成立巴德美中音乐研习院。“学院成立的目的,是希望通过音乐、通过艺术来建立中美两国之间的人文交流。”蔡金青说,她很高兴受邀成为巴德学院的受托人,并在艺术教育以及中国音乐在西方的发展等领域做出自己的贡献。
  “成为纽约爱乐乐团的国际理事,也是出于相同的考虑。”蔡金青说,艺术、音乐是不分国界的,可以把人和人之间的距离拉得很近,通过音乐连接全球、全人类,是一种非常温暖的人文关怀,“而我,愿意为这种人文关怀辐射到更广的区域做力所能及的推动。”   推动可持续发展
  蔡金青在公关、拍卖等领域的出色表现,为她赢得了开云集团的青睐,2018年9月,她出任开云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在帮助开云集团提升其在中国地区的知名度与加强地方合作关系之外,这次职业生涯的履新,对于蔡金青来说,还有更深一层的意义。
  “世界上珍贵的东西越来越少,我们该如何保护这些自然、艺术和家园的珍贵?”2012年,当北京深受雾霾袭扰,蔡金青在洛克菲勒家族举行的一次环保论坛上,提出了这样的疑问。现在,她有机会从改善服装界这一全球第二大环境污染的源头来回答自己当年提出的问题。
  “那并不是我关注环保的起点。”蔡金青说,早在2008年,时任美国财长亨利·鲍尔森出版《崩溃边缘》(On the Brink)中文版时,她以公关顾问的身份,全程陪同了鲍尔森的中国之行。“鲍尔森是一位环保主义的强烈支持者,事实上,他那次中国之行,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为了推动环保在中国的发展。”
  帮助鲍尔森联系国内环保组织的过程,也是蔡金青对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重新全面了解的过程。“2002年我在国内做博鳌亚洲论坛的时候,关于可持续发展的讨论已经在国内被提及。到了2008年,可持续发展已经是中国绝大多数企业家、金融家的共识。”
  刘晓光、王石、田溯宁、胡祖六……在陪同鲍尔森会见国内众多关注环保、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企业家时,蔡金青意识到,环保问题已经成为刻不容缓需要解决的一个关系全人类命运的重要课题。
  2018年,蔡金青赴任开云集团大中华区总裁伊始,便促成了开云集团与科技创新加速器Plug and Play的合作,创立针对大中华区企业的“开云可持续创新奖”。该奖项每年将评出3家优胜企业,获奖者不但能得到融资机会,受邀访问欧洲及美国,与时尚及创新领袖会面,同时还将获得最高10萬欧元的奖金。
  “服装业是除了能源行业之外,对环境造成伤害的第二大污染源。”在谈及设立开云可持续创新奖的初衷时,蔡金青表示,服装行业从原材料、纺织品制造,再到运输、零售,每一个环节在碳排放方面都对环境造成了不可忽视的污染。数据显示,仅在2018年,全球废弃纺织品的数量便达1280万吨。
  加入开云集团后,蔡金青对其策略和定位做了仔细研究。开云集团在15年前就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并成立了相关部门。为了让这一原则落地,开云集团专门制定了环境损益表,以数字的方式量化集团下属各品牌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在开云2025战略中,集团提出,到2025年,要将对环境的影响降低40%,这就要求我们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创新;同时,我们的习主席也在讲可持续发展,‘金山银山,不如绿水青山’,由此可见,环保已经成为上至政府、下至民间的共识。”蔡金青说,基于上述多重原因,2018年12月,开云集团大中华区正式启动了“可持续创新奖”的评选活动。“我们会在今年10月份上海时装周期间公布获奖名单,希望通过这个奖项的设立,推动更多中国企业去开拓在可持续发展方面的实践,加速可持续理念在中国的成长。”
  蔡金青表示,未来,她希望在中国建立一个联盟,让中国所有关注可持续发展问题的时尚品牌及其上下游企业都能参与其中。
  “50年或者100年后,我们再回头看看这个时代都做出了哪些东西。没有人愿意看到这个时代给地球留下的全是污染,我们不希望这是一个被评价为对地球完全不关爱的时代,是时候停下来想一想我们应该为世界留下些什么了。”蔡金青说,中国过去的20年,是一个创新之举层出不穷的时代,以互联网为代表的很多行业都取得了非凡的突破,“我们要利用中国这种创新的土壤,让它在可持续发展层面也能走在世界的潮头,继而通过这种创新,为世界留下一片清朗。”
  致力女性赋能
  从关注教育到推动可持续发展,蔡金青在公益领域的探索,也从对个体生命的关心,延展至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但蔡金青觉得还不够,她相信她还能从更多的领域,为推动这个世界向更美好的方向前进做出贡献,而在加入开云集团后,新工作也给予了她实现这一情怀的平台。
  蔡金青认为,虽然性别平等的概念早在20世纪初就被提出,但时至今日,针对妇女的暴力、侵害等社会现象,依然时有发生。
  1989年,加拿大的男性群体发起了结束男性对女性暴力的“白丝带”运动,号召男性在每年11月25日至12月6日佩戴白丝带。2018年,开云集团将“白丝带”运动发扬光大,呼吁联合国设立“性别平等日”,与此同时,开云集团在自身的零售店内也设立了“白丝带日”,集团下属的每个品牌都参与到活动中。
  “开云集团在关注性别平等方面所做的努力,也是我选择开云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拥有相同的价值观。”蔡金青表示,早在她赴韦尔斯利学院读书时,她的“妇女平等权利”意识便被唤醒。“韦尔斯利学院是一所女校,它在女性赋能领域所做出的贡献,早已被它的毕业生证明,那里培养出了许多杰出的女政治家、女宇航员、女作家,我的普世价值观和女性意识都来自于那里。”
  开云集团还从2015年起联合法国戛纳电影节,设立了Women in Motion奖项,旨在对全球电影行业中的女性给予支持和鼓励。2016、2017年戛纳电影节的“跃动她影”以Elle中国杂志为中国媒体伙伴。“今年的戛纳电影节,我们还会推出一些和中国女性有关的惊喜奖项。”蔡金青说,“未来,我们将会探索更多渠道和可能,在女性赋能领域,做出更多贡献。”
  2016年始,开云集团联合摄影界历史最悠久的集美·阿尔勒摄影节,启动了旨在表彰女性对于摄影和图片行业贡献的“悦动她影”项目。2017年,集美·阿尔勒摄影节在中国厦门举办时,“悦动她影”携Madame Figaro中国首次开始颁奖给中国女性摄影师,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专注于女性摄影师的奖项。蔡金青表示,在她就任开云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后,她将继续与阿尔勒摄影节合作,为中国女摄影家提供支持。“我们希望让更多人意识到,女性在艺术、摄影等行业所做出的贡献,丝毫不逊于男性。”
  “当我还在韦尔斯利念书的时候,学校鼓励每个女生都可以给世界带去有益的改变,每个女人都能够,也应该为她所处的世界做出有意义的贡献。”蔡金青总结,“我想,我没有辜负母校的期望,也期待更多女性为这个世界带来改变。”
其他文献
通过做慈善,对人的理解更深刻  《中国慈善家》:成立五彩基金时,您都想了些什么?  周春芽:汶川大地震之后,我们成立了五彩基金,帮助那些因地震致残的孩子学画画。5.12顷刻之间改变了他们的命运,他们所受的心灵创伤大于肉体创伤。我们教他们学画,就是希望他们首先在心灵上有所安慰。其实每个人身上都存在很多问题,肢体残疾不是最可怕的,如果你有理想、有愿望、有想法,你的心灵就是强大而健全的,这是最重要的。 
期刊
艺术教育不是奢侈品  《中国慈善家》:美育教育落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杨澜:爱的表达如何和最后的实际需求达成匹配,不造成社会资源的浪费,是我们一直在努力探讨的问题。当我们把基金会定位于教育,我们就意识到,投入教育决不是仅仅投入资金,更需要技术投入。所以我们没有急于追求迅速扩大规模,而是静下心深入到一线去做调研,了解目前的发展阶段和主要的挑战是什么,了解学校、老师和家长的真实需求。  当我们了解
期刊
“我的这种幸运,理论上来讲,应该是所有残障人生活的常态,让他们的生活有很多可能性”。  “世界上不应该有残疾人,因为这是我们脑海里的一个刻板印象。”2017年第1季《奇葩大会》上,蔡聪语出惊人。他认为,伤残只是一个人的特点或者条件,真正让他们的生活遇到问题的,是社会上充满了太多物理环境的障碍以及脑海中的负面认知。  10岁时因为药物性青光眼导致视神经萎缩,蔡聪开始了此后20多年的视障生活。虽然曾经
期刊
《中国慈善家》:2016年,你曾参加在秦皇岛市抚宁县特教学校举行的公益活动,并与志愿者们一起为残障儿童做饭、分发慰问品。是什么契机促使你参与这次公益活动?  杨莉楠:当时我代表《我的战争》剧组参加了秦皇岛市政府举办的一个电影颁奖活动,会后跟随当地志愿者参加了这个公益活动。在那个学校我见到了很多自闭症儿童,虽然他们有很多和普通孩子不一样的地方,但看到他们非常努力地学习、生活,我的内心受到深深的触动,
期刊
前面讲到儒学八目中的格物、致知、诚意,由格物而致知,知识从外得到,进而达到知的境界,自己始有正确辨别能力,而力量能否集中,对己能否不自欺,则在于意之诚。有了以上这些,下一步乃如何用此能力朝向正当之方向,而支配力量,调整方向者,心是也。  我们可以从格物理解求得知识的方法,有了方法以至达到知的境界,进而增加知识的深度广度,面对自我勿自欺并以诚意作为动力,将取得知识做到最好。自古以来,不论中西,均知知
期刊
对待仇恨与暴力,应尽可能观察使其成为可能的构建,这也意味着,要让对事实的解释与随后得到的确证之间的关系清晰可见。这还意味着,要考核仇恨与暴力在特定情况下的各种营养来源。  我陷入了深深的  无底泥潭;  我落入水中,  潮水将我淹沒。  我高声呼救,  口干舌燥,精疲力竭。  对上帝的热盼,  已望断我的双眼。  那些无缘无故仇恨我的人,  真比我头上的头发还多。  —《诗篇》A第69 篇,3 —
期刊
7月中旬,被誉为“内地第一本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社会组织管理宝典”的《社会组织管理精要十五讲》出版,作者徐本亮是管理大师德鲁克的信奉者、实践者,他将德鲁克思想与自己23年的公益实践相结合,撰写了此书,希望以此指导中国社会组织健康持续发展。  社会组织能力建设重“术”轻“道”  《中国慈善家》:2016年你接受我刊采访时提到公益行业存在诸多问题,比如专业人才缺乏,基层社会组织发展薄弱,公益行业能力建设
期刊
尊重常识  《中国慈善家》:15年前,为什么用“协作者”这个名字创办机构?  李涛:我觉得公益的根本是公众参与,但农民工、困境儿童等边缘人群缺少参与(公益)的机会和渠道,我們推动他们参与,提高边缘群体的参与能力,所以叫协作者。  《中国慈善家》:这个名字很超前,协作,而不是单纯给予。  李涛:其实一点都不超前。15年来,协作者能够持续发展的原因在于尊重常识,注重不同阶层的参与,这本来就是平等发展、
期刊
陈绍诚,祖父为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外祖父为国学大师林尹。现为台湾“财团法人 立夫医药研究文教基金会”董事兼副执行长,曾就读于美国普度大学工业工程系,香港中文大学工商管理硕士,于2015年受邀于隶属台湾“教育部”之“国立教育广播电台”主持儒学相关广播单元“谈笑自儒”,将儒学以深入浅出且生活化的方式解释给听众。  前几篇讲述的是吾祖先研究致知之工夫,由知物,而知天地、知命、知性,而明道、明德、明教,乃达
期刊
根据柯林斯的研究,教育的基本功能是作为文化证书和社会流动的障碍  书名:《文凭社会:  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  作者:【美】兰德尔·柯林斯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兰德尔·柯林斯(Randall Collins,1941—):  美国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冲突论学派代表人物,宾夕法尼亚大学荣休教授,著有《文凭社会:教育与分层的历史社会学》《冲突社会学》《哲学社会学》等著作,在学界产生了重大影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