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矩阵模型在公立医院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探析——基于管理会计视角

来源 :中国总会计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gang79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公立医院综合改革不断深入以及疫情防控常态化的大背景下,医院内外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来自各方的不确定因素逐渐增多,医院面临着疫情防控、行业政策、管理、医疗和大型设备投资等风险的挑战。管理会计的应用特别是风险管理应运而生,如何有效地识别风险、建立风险评估和风险应对体系,以最低的成本使风险所致的各种损失降到最低,成为了管理者最关心的问题之一。通过风险管理能有效降低风险,提高风险防范水平。本文基于管理会计视角,重点对风险矩阵模型在风险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进行探析。
其他文献
通过列举医疗机构面临的外部风险及内部风险并进行维度分析,说明建立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的必要性;通过风险识别及风险评估,找出有效开展医疗机构风险防控管理体系的具体措施,以实现医疗机构的战略目标及愿景规划,为社会医疗卫生事业作贡献。
目的:研究冰片作用下尼莫司汀(ACNU)透过血脑屏障的药动学改变。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对照分为冰片组和对照组,采集不同时间点的血液和脑脊液,HPLC法测定尼莫司汀的浓度,药物浓度-时间曲线经3P97程序拟合,比较主要药动学参数。结果:合用冰片后脑脊液中尼莫司汀的Tmax、Cmax和AUC均增加,血脑屏障通透率提高18.66%。证明冰片可提高尼莫司汀的生物利用度,增加其在脑脊液的分布,有效促进尼
河流从上游山区流经下游宽阔地带时,所搬运物质在磨损和分选作用下逐步变细,当沉积物减小到中粗卵砾级别时(10~20 mm),会在相对短距离内(几倍河道宽度)快速转变为极粗砂(1~2 mm),这种粒度突变现象被称为砾—砂过渡(gravel-sand transition, GST)。对河流砾—砂过渡进行了系统调研,介绍了其在河流中的基本特征;分析了砾—砂过渡的发生机理,包括粒度突变的外因假说、2~10
为了揭示塔里木河中下游生态输水后胡杨与柽柳种群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变化特征。以塔里木河中下游荒漠河岸植被建群种胡杨(Populus euphratica)和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为研究对象,采用相邻格子法进行实地调查,并通过3个样地的6种不同取样尺度(10 m×10 m、10 m×20 m、10 m×30 m、20 m×20 m、20 m×30 m、20 m×50 m)计算
为探明柽柳根系形态、构型指标对地下水矿化度变化的响应规律,以3年生柽柳幼苗为研究对象,在1.8 m地下水水位条件下,模拟设置黄河三角洲淡水(0 g/L)、微咸水(3 g/L)、咸水(8g/L)和盐水(20 g/L)4个矿化度,测定分析柽柳根系直径、根长、生物量、根冠比、拓扑指数、连接长度等生长和构型指标。结果表明:地下水矿化度对土壤含水量影响不显著,但对土壤含盐量、土壤溶液绝对浓度具有显著影响,进
为探究积水条件、盐分条件对黄河三角洲河口湿地土壤水盐运移规律的影响,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原位土柱实验,对芦苇、柽柳和盐地碱蓬3种典型河口湿地植被土壤的入渗过程及水盐重分布过程进行观测,并采用Hydrus-1D模型模拟水分入渗及重分布后的土壤剖面含水率、含盐量分布状况。结果表明,积水深度对土壤水分运移影响明显,不同积水深度条件下3种类型土壤的入渗速率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骤降的变化趋势,并随入渗时间延长而不断
目的:探究安全文化与人文理念相结合在康复科风险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医院康复科自2020年10月起对收治的住院脑卒中恢复期患者在常规管理基础上实施安全文化与人文理念管理模式,2020年10月~2021年3月为实施后,2020年4~9月为实施前,实施前后各随机选择93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比较实施前后患者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实施后患者医疗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23%,显著低于实施前的
Aim To investigate the pharmacokinetics of the antimalarial artemisinin in rats after single and multiple oral doses. Methods Six male Wistar rats were orally given a single dose of artemisinin 40 mg·
目的:采用电化学方法研究了甲硝唑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的电化学行为。方法:循环伏安法和线性扫描伏安法。结果:在Ph8.5的Britton-Robinson缓冲溶液和0.6mol/L氯化钾溶液组成的底液中,甲硝唑在-0.57V(υs.SCE)处出现一灵敏的还原峰,而牛血清白蛋白(BSA)在扫描范围为-0.3~-0.8V处没有峰。而且,当BSA加入到甲硝唑溶液中,甲硝唑的还原峰明显降低,实
为了进一步阐明GBLP在普萘洛尔(PRO)生物学效应发生机制中的作用,本文采用免疫共沉淀法结合HPLC-CHIP-IT-MS/MS系统筛选并鉴定了GBLP相互作用蛋白。结果表明,有7种蛋白与GBLP存在相互作用,分别为Caseina-S1、Caseina-S2、bcasein、桥粒芯蛋白1前体、a-烯醇化酶、果糖二磷酸醛缩酶C、硫氧还原蛋白过氧化物酶2。这些蛋白的生物信息学检索结果提示,GBLP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