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与布局 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

来源 :经济视角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j0425ja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30多年来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东、西部地区经济差距、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差距、城市与农村的发展差距、高收入与低收入差距等明显拉大,物价高企与社会稳定等矛盾问题逐渐凸显,人口、资源、环境都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在国际经济急剧动荡不稳定和不确定的背景下,如何在发展中协调解决这些矛盾,促使经济“好”字当先,稳定发展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如何科学调整区域经济结构与布局的角度进行探讨,并认为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有效化解当前矛盾,推动我国经济健康稳步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结构;城镇化
  中图分类号:F127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3309(s).2011.10.16 文章编号:1672-3309(2011)10-60-0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跨越式发展,2010年经济总量已跃居至世界第二位。但人均水平仍然偏低,地区差异大,经济发展方式与结构不合理,贫富差距较大等问题仍然突出。东部一些超万亿元GDP省(直辖市)已经赶上或超过G20中的部分国家,这些地区已处于后工业化或工业化后期后半段,但中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大多还处在工业化中期。巨大的地区经济差异导致人力、资源、商品、资本、技术等向发达地区中心城市集中。文化、教育、医疗、城市基础设施、居住环境等优势要素吸引着这些资源。大量的财富向发达地区聚集,高收入者涌向发达地区购房置业,大量低收入者到发达地区就业。资本聚集向中心城市的能够保值增值的固定资产,房地产价格被推高,从而间接推高发达地区的生产生活成本。教育医疗等资源被重新分配,成为紧俏供应。人口、资源、环境面临着接近饱和的挑战。
  科学调整经济结构与布局,缩小贫富差异,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我国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突出问题
   (一)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大量人口流向发达地区
  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北京市常住人口1961万人,10年间人口增长600万,居住半年以上的流动人口接近800万,城市核心区的人口密度接近城市承载的饱和状态。从全国范围来看,流动人口的数量在过去10年里大幅增加,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增加11699万人,增长81.03%。发达地区的高收入水平及就业岗位、优质的教育、医疗及文化资源吸引着大量人口从欠发达地区往发达地区迁移、流动。
  欠发达地区第二、三产业发展落后,从事农业劳动人口数量大幅减少。由于青年劳动者外出打工,农村老小人口比例偏大,从事农业生产就依靠中老年劳动力,劳动力年龄结构不均衡。农业及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低,中西部地区城镇化的质量远远低于东部地区城市化水平。城镇化的严重滞后,妨碍了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抑制了消费。
   (二)发达地区进入老龄化,人口红利开始退减,面临“未富先老”的状况
  东部沿海等发达地区的加工制造业高速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使很多村镇及城乡低技术能力的适龄就业人口有了工作岗位,同时我国连续多年的基础设施建设也解决了从农业产业分流出来的劳动力,有效地增加收入,支持了经济建设。
  对于发达地区来说,因大量流动人口涌入,当前总体来说不觉得缺劳动力。但一些地区招工难的情况已经出现,尤其随着生产成本提高而带来的产业分流将直接导致工资与劳动者预期收入差距拉大的矛盾。劳动力价格提高又直接拉动了物价水平的提高。
  流动人口集中为发达地区提供了巨大的消费市场,形成了人口红利,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得以高速增长,对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贡献率作用巨大。由于城市管理制度的制约以及产业转移升级,必将导致流动劳动力不长期、不稳定,劳动密集型人口随产业转移流动的现象会直接影响地区经济的长期稳定。
  2010年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1.7765亿,占总人口的比重达13.26%。我国面临“未富先老”的状况,发达地区长期以来享受的人口红利中外来人口做出很大贡献,但未来发达地区将面临劳动资源不足,社会保障负担加重的压力。
   (三)发达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大城市病问题显现
  2010年北京的地区生产总值(GDP)为13777.9亿元,比上年增长10.2%,增幅与上年持平;完成的基础设施投资1403亿元,同比下降4%;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901亿元,同比增长24.1%;销售机动车143万辆,同比增长24.7%,推动汽油等商品销售大幅度增长。
  在人口集中、投资投机以及消费的推动下,房地产投资高速增长,高企的房价推动消费品价格上涨。交通拥堵促使大比例财政投向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城市轨道交通耗费了大量投资却仍然没能满足日益增长的出行需求。北京的汽车保有量将突破500万辆,耗用了大量的资源。2011年8月工信部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达55.2%,已超越美国。目前我国石油消费增速超过GDP的增速,给能源生产和节能减排带来了巨大压力。
  据环保部发布的《2011年上半年环境保护重点城市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显示,北京等45城市空气质量超标,其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均超标,北京的空气质量仅为3级。而北京市空气质量从上世纪90年代起就开始超标,其中主要是颗粒物超标,这些颗粒物主要来自汽车、煤燃烧、工业生产、扬尘等。
  大城市生产生活垃圾和废水面临巨大的处理压力,因环保要求将处理设施建在远离城市周边地区,造成二次污染。大城市消耗着巨量的电能、天然气、煤、燃油等能源。北京作为资源输入型的特大城市,自然资源匮乏,98%的能源靠外地调入,人口膨胀导致水电煤气油需求量持续上升,能源供需的矛盾与日俱增,用在公共技术设施和交通等方面的能源消耗过大。中西部地区把化石能源变成电能输送给发达城市,但却把污染留在了能源输出地。
  北京市人均水资源量已降至100立方米,远低于国际公认的人均1000立方米的缺水警戒线的1/10,缺水形势异常严峻。由于降水量偏少,土地因城市建设而硬化等因素,地下水位连年下降。北京每年要从周边省市大规模调水才能满足需求。如果人口持续膨胀,南水北调的水量将被快速增长的人口所吞噬。调水也给流经地区的生态造成影响。北京水资源浪费严重,人造滑雪场,高尔夫球场、洗浴中心等一些奢侈行业用水量惊人。2010年,北京高尔夫球场总的耗水将近4000万立方米,而且绝大多数使用的都是地下水。这意味着,作为世界上千万人口城市中水资源最短缺的城市,北京将近60家高尔夫球场一年消耗4000万吨地下水,相当于100万人的一年生活用水。而北京的水源流经地之一的张家口和承德两个市,为了给北京供水,当地的水稻都基本改种成玉米。
  二、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问题的对策
   (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带动欠发达地区经济协调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粗放扩张,物质资源消耗大而效率不高。至今一些发达地区还分布着一些落后的超大型重工业产业,占地面积大,高污染高耗能,产品附加值不高,急待搬迁、升级和改造。
  随着发达地区的经济转型,一些“三高”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迁移,一些地方为GDP争相去吸引这些工业项目落地,提供优厚的政策。很多企业没有提高生产技术,仅为降低生产成本而转移。这种为经济转型而简单的“腾笼换鸟”,负面作用巨大。经济转型不是简单的经济布局转换,而是要求技术创新,没有新技术革命就不能给我国经济未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北京关停了高污染高耗能的老首钢,在河北曹妃甸通过生产技术、流程和管理的大量技术革新、升级和优化,新建了一个绿色的高技术含量、高产品附加值的新首钢。对地区的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动作用,吸引了相关配套行业的投资聚集和就业。而首钢原址将建成首都金融文化创业产业的聚集区和生态休闲区。这种以技术创新与产业置换相融合,发达地区与欠发达地区多赢的模式值得推广。
   (二)以创新推动资源禀赋地区的产业升级
  我国中西部地区蕴藏着大量的矿产资源,无序采掘和加工给当地造成重污染。由于形成财政依赖,很多地区不愿意对落后的低产能的工矿关停、整合和改造,农林草场遭到污染和破坏,富余的劳动力不得不流向其他发达地区。一些省份的GDP由于能源等矿产资源上涨而得到快速增长,但社会事业发展却仍然比较落后,贫富差距拉大,社会矛盾突出。煤炭资源大省山西因采煤形成的采空区达到2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西1/8的国土面积。山西省煤炭开采带来了严重的水资源破坏、地表塌陷、煤矸石堆积、水土流失及植被破坏等生态环境恶化问题。根据山西省发改委统计,因此受灾人口达到300万。内蒙古自治区采取了以产业投资换矿产资源的政策,以产业投资规模比例配置矿产开采权。在引进优势产业的同时又能对矿产资源得到合理开发,吸引了众多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企业落户,对当地劳动力就业、地区经济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资源禀赋地区的资源开发要提高技术含量,向深加工方向发展,而不是简单的资源输出。要不断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造高附加值。内蒙古自治区是煤炭资源储量最大的地区,运行了我国首套煤制油装置,该地区也是我国风力发电建设投资最大的地区,可见该地区对技术创新和节能环保的重视程度。
   (三)加强人力资源教育培训,提高就业技能,合理分流人力资源
  经济转型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专业型人才,更需要创新型、领军型的专家人才。发达地区出台各种优惠、鼓励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落户,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对人力资源进行重新置换,将劳动密集型产业就近分布在人力资源输出地区,既缓解了发达地区人口压力,又促进了欠发达地区经济的发展。
   我国的制造业正从简单加工、代加工向自主研发、设计、创新迈进。要加强劳动力的教育培训,提高劳动技能对提高劳动者收入和就业水平有着直接的促进作用。
   (四)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完善社会保障,提高安居乐业的保障能力
   我国欠发达地区的医疗、教育、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薄弱,教育、医疗等从业人员技术水平低。要建立城乡医疗、教育、文化帮扶机制,加强财政支持力度,政府和社会共建基础设施,从业人员由发达地区培训轮岗等制度。社会事业水平提高将会有效回流在发达地区从业而未能安居者,并能带动投资与消费。
   “十二五”规划提出的目标是城镇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人数增加1亿。目前城市5亿人才覆盖了2亿,农民只有5000万人有很低的社保。改革在微观上提高效率的同时还需要更加兼顾公平。要平衡收入分配,首先要加大社保制度以及财政转移分配的力度。其次是减少收入差距,尤其是城乡差距。
   (五)提高农业技术水平,推进农业产业化
   随着城市化人口比例提高,农产品消费需求快速增长,农产品价格也在不断攀升,从发展趋势来看,农产品价格还将持续走高。而农产品产量受到土地面积、天气以及种养殖技术的制约而增长缓慢,农民靠天吃饭的状况还没有改变,农民人均收入偏低,很多人不得不弃农务工。很多农业生产者看到市场上哪个产品价格高就盲目的大量种养殖,导致头年减收次年增收,价格波动剧烈,打击农业生产的信心。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加强农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业合作社,改变目前的以家庭为单位先生产后找市场的落后局面。要依靠科学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做订制农业、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农民把地租给合作社统一管理,农民又在合作社工作,使农民成为农业产业工人,收获后按比例分成。
   做大做强都市农业,做好特色农业,为城市提供优质的绿色农产品也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方式,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农民不仅生产粮食还生产高附加值的农产品。农业产业将是未来的大产业,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待开发资源。实现农业现代化,农民增收是我国经济发展重要推动力和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保障。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科学调整经济结构与布局,改善民生,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统筹城乡发展,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缓解特大城市压力,预防和治理“城市病”,强化中小城市产业功能,增强小城镇公共服务和居住功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区域良性互动、协调发展,实现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统一。 (责任编辑:齐逸)
其他文献
任何经营管理活动都应讲究成本,行政活动也不例外。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降低行政成本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战略性问题。因此,界定行政成本的概念,分析
针对农机成人教育的特点,对农机成人教育的发展规律、教学考核、教学反馈及学员心态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对农机成人教育改革的建议。
本文对“被精神病”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发生的原因,提出了防范对策.要加大对精神卫生知识的宣传普及;完善相关的法律规范;加大司法赔偿力度;建立防止误诊的救济制度.
<正> 一、引言凹凸棒石粘土是水合镁铝硅酸盐矿物,属漂白土类,1935年因发现于美国佐治亚州的凹凸堡而得名,目前知道在北美和欧亚大陆均广有分布,我国江苏、安徽一带已有开采
农村中学大多为寄宿制学校,寄宿生大多数是农村留守儿童。他们正处于青春期,身体、心理等各方面都在发生改变,最明显的特征是出现了价值取向偏差。价值取向偏差,作为当前中学
<正> 一、概述 盐化工产溴后的废液用于制取氯化镁或金属镁。金属镁生产要求除尽硫酸根,故对溴废液进行处理,即加入氯化钡除掉硫酸盐。形成的废渣主要含硫酸根。为了治理“三
2009年是平常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全球经济复苏举步维艰。为应对危机,我国采取了一系提振经济的刺激计划,推动了经济快速企稳回升。如果说2009年的中国经济表现一
<正> 化肥工业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经过40多年的努力,我国化肥工业大中小并举,拥有1620家企业,其中国外引进和国产的大化肥企业19家、中型厂54家、小化肥厂1545家,遍布全国29
<正> 一、前言精对苯二甲酸(PTA)主要用于PET纤维的生产。近年来,非纤维化用途在迅速发展,聚酯薄膜、聚酯瓶、工程塑料、涂料、粘合剂和增塑剂的生产开发,使PTA的生产得到相
本文通过分析蝴蝶效应现象中蕴含的唯物辨证法和生活中的蝴蝶效应,从而提示人们:不起眼的一个小动作有时却能引起一连串的巨大反应,比喻世界是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是量变到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