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北平原杨—麦间作系统的小气候效应与土壤水分变化研究

来源 :应用生态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tong03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淮北平原的杨-麦间作系统的小气候效应和土壤水分的研究表明,在冬小麦发育的拔节期和灌浆期,林粮带状间作与对照地相比可以降低农田地面温度1~7℃,提高相对湿度 2%~8%,农田日照时数减低量随间作行间距和时间而变化,范围在4.1%~15.3%之间;农田林网可以提高相对湿度6.4%~11.6%,日照时数减少8.5%~11.7%.农林带状间作可以提高土壤含水率,幅度随间作密度而定,一般可提高含水率0.67%~3.87%;农田林网的土壤含水率与林带的方位和离林带的距离有关,在各个方位上均与离林带的距离呈显著负相关
其他文献
1引言近一个世纪以来,由于天然林遭到大量砍伐和破坏,生态环境恶化,生物物种正以惊人的速度从地球上消失,因此保护生物学的重要性被越来越多的人所认识.
通过水培实验研究了Cu、As污染对作物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部分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As污染明显抑制黄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对作物种子萌发时的呼吸强度、酶活性有显
菌根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形态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功能多样性。大量试验表明,菌根多样性对植物物种的起源与进化、分布与生存、生长和发育等方面起着
雾网应用于森林鸟类群落生态学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用雾网研究森林中行动隐蔽、少鸣唱、没有领域的鸟类,特别是森林林下鸟类十分有效.该方法不受研究者经验的影响,可以对不
综合评述了植物对CH4产生、内源CH4氧化和CH4排放的影响.不同植物释放根系分泌物能力的不同是造成CH4产生量差异的主要原因,而植物不同生育期分泌分泌物能力的差异是造成季节
以东北典型黑土区长期(自1980年)不同培肥试验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两种不同量有机肥、化肥和不施肥4个处理,对土壤脲酶在作物生长季的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施用有机
选用9个不同类型的水稻品种(系),按双列杂交设计(6×5)配成两套亲本和F12个世代的遗传材料.采用数量性状的加性-显性遗传模型、发育遗传模型比较分析了水稻谷粒重发育的
测定了白背飞虱浙江和广西种群(迁入虫源)、云南和海南种群(当地虫源)的抗药性程度,以及与抗性相关酶系即非特异性酯酶、羧酸酯酶、谷胱甘肽-S-转移酶和乙酰胆碱酯酶等比活力
利用rep-PCR方法, 研究云南鸡足山及无量山不同生境下旱冬瓜根瘤内Frankia菌基因多样性及其变化,以了解不同自然环境胁迫对Frankia菌基因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多样性随地
测定了草甸棕壤条件下,Cu、Zn、Pb、Cd单一/复合污染对蚯蚓的急性致死及亚致死效应.结果表明, Cu、Pb浓度与蚯蚓死亡率显著相关(α=0.05, RCu=0.86, RPb=0.87),Cu浓度与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