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低剂量在全主动脉和冠状动脉一站式CT血管造影中的临床应用

来源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kdangd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联合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注射速度及剂量技术在全主动脉及冠状动脉一站式CT成像中的应用。【方法】收集心率≤75次/min且心律齐的临床可疑主动脉病变或主动脉术后复查CT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320排CT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模式扫描,除实验组(G1)采用管电压80 kV、对比剂注射速率3 m/s及对比剂容量0.65 mL/kg扫描方案,常规组(G2)组采用管电压120 kV、对比剂注射速率4 m/s及对比剂容量1.2 mL/kg扫描方案扫描外,其他扫描及重建参数相同。测量主动脉及冠状动脉各节段的CT值及其相应平面脂肪组织的CT值及标准差,计算信噪比(SNR)及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高年资放射医师对三维后处理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记录对比剂使用剂量、辐射剂量。比较和分析两组的客观图像质量(血管CT值、噪声、SNR及CNR)、主观图像质量、辐射剂量及对比剂使用剂量等指标。【结果】G1组检出主动脉异常率83.33%(25/30),正常率16.67%(5/30);冠状动脉异常率43.33%(13/30),正常率56.67%(17/30)。G2组检出主动脉异常率86.67%(26/30),正常率13.33%(4/30);冠状动脉异常率53.33%(16/30),正常率46.67%(14/30)。客观图像质量指标中,除升主动脉、降主动脉、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左冠状动脉主干、前降支、回旋支、右冠状动脉SNR及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双侧肾动脉、前降支、回旋支CNR无统计学差异外,其余的指标均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G1组的辐射剂量与对比剂使用剂量明显低于G2组(P<0.05)。两组的血管三维后处理图像主观质量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全主动脉及冠状动脉一站式CT扫描中,运用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联合低管电压及低流速、低对比剂剂量技术,能够在无明显降低图像质量的前提下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和对比剂使用剂量。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胃上皮异型增生及相关病变Padova国际分类的诊断标准及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按照1998年Padova国际分类标准,收集复习既往胃黏膜活检诊断为各级异型增生的病例107例,对其
<正>从山东大学到财政部马国川(以下简称"马"):建国六十年来,一共是十任财政部长,您是第八任部长。项怀诚(以下简称"项"):前三任都已经不在了。第一任是薄一波,担任
<正>关于Lisfranc损伤的概念、解剖、损伤机制及分型在以往的文献中已有详尽报道,本文主要阐述有关Lisfranc损伤的新近进展及更变的知识,旨在更好指导临床治疗。现就Lisfra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