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约翰·凯奇的著作《无言》中的若干问题

来源 :北方音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ingshanh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笔者通过西方音乐学家迈克尔·柯伯对约翰·凯奇的一次访谈记录,探讨了20世纪现代新音乐的开拓人约翰·凱奇的音乐巨作《无言》(Silence)中的若干问题。
  【关键词】约翰·凯奇;无言;新音乐;20世纪
  【中图分类号】J60                               【文献标识码】A
  美国作曲家约翰·凯奇(John Cage)是20世纪伟大的新音乐创始人,他被认为是新时代的先锋派音乐家、哲学家和实验者。他引领了二战之后的新音乐改革潮流,开创了“实验音乐”的先河。1961年,他著名的的集演讲、论文为一体的著作《无言》(Silence)一问世便吸引了全世界音乐者的关注,确立了他在新音乐领域中的理论地位。他的音乐理念深受东方哲学、美学和禅宗影响,特别是中国的《易经》对他影响极其深远,几乎贯穿于他之后所有的音乐创作中。他倡导的是在自由的艺术氛围下,以严谨的思考和独特的行为方式去探寻新音乐可能性和新发展。对于约翰·凯奇,我们很多音乐者都知道他有一部惊为天人的代表作品《4分33秒》。这部作于1952年在美国首演就引起了轰动。它打破了传统音乐的一切既定音素:无规定乐器、无规定演奏者、没有音符、谱子上面唯一的记号就是沉默(Tacet)。他表达的音乐含义即是音乐的最基本元素是倾听,而不是演奏,从而世上万物皆可为音乐。
  当约翰·凯奇的《无言》发表之后,引起了全世界的音乐者对此新理论的讨论。很多人认为《无言》就是一种反传统的音乐理念。事实上,无论从之后的学者的研究,还是约翰·凯奇自己和同类作曲家的音乐实验来看,《无言》传达的是一种寻求音乐理论和实践中新的可能性的探索。他倡导的是人类的创造性和包容性,让艺术与生活之间进一步结合。
  西方音乐学家迈克尔·柯伯在一次对约翰·凯奇的访谈中,特别对他的音乐理念进行有趣且深刻的辩论。笔者对于这次的访谈记录做了收集和研究,因此借由这篇访谈引入一些自己的观念稍作讨论。这篇访谈于1965年发表于杜兰戏剧画报(The Tulane Drama Review)。其中,柯伯提问了约翰·凯奇关于倡导无言的问题:无言的音乐是否能被看见呢?而约翰·凯奇的答案是,是的。他认为,人们所处的任何位置和环境都会影响聆听音乐的质量。约翰·凯奇提及了他在1952年进行的一个四方形场地音乐会的实验。这个实验在一个四方形场地上的每一个方形都放有一个能发声的物品,上方是放有一个法国圆号,两侧方分别放置一架钢琴,下方是一位歌手。除此之外,还有一位舞蹈者游走于四个方形之间,并根据台下听众的反应自由选择在哪个方形舞蹈。而约翰·凯奇的设想是让这些没有任何乐谱和指挥的表演者根据音乐会上的任何状况自由选择发声与不发声。即使这些表演者没有使乐曲发出任何声音,但是这种在舞台上的行为也能表现音乐。这个实验在当时参与了许多知名的新音乐作曲家包括费得曼(Feldman)、沃尔夫(Wolf)和布朗(Brown),并且持续了好几个月的时间。
  这个实验与《4分33秒》在很多方面不谋而合。首先,约翰·凯奇想表现传达理念的就是打破原有传统音乐的构成框架。比如《4分33秒》未出现的乐音和无规定表演乐器。但是从整体的舞台表现形式上,《4分33秒》还是呈现一个传统的钢琴表演模式,比如规范的钢琴摆放和琴谱的使用等。如果不听声音,很难知道这是一个打破传统的一首乐曲表演。而在访谈中提及的实验音乐会则是运用了更加夸张的手法:乐器并没有按照传统的摆放模式,而是散落摆放在四周;没有固定的乐谱和指挥指导演奏者该如何演奏;穿插的舞蹈演员则是另外一种表演的设定等。这些都表现出了更进一步的实验性和可能性。其次,约翰·凯奇强调的拉近音乐和生活之间的距离。他曾经说过:“世间一切皆可为音乐。”因此,音乐可以是在任何事物和情景中产生,而非一定要有一个写好的乐谱。所以,《4分33秒》中取消了乐音的记谱,从而让听众忘却音高节奏,去聆听所有自然出现在耳边的声音。而在实验音乐会中,约翰·凯奇证明了无言的音乐是能被看见的。即使演奏者选择不让乐器发出声音,但是整个音乐会里自然产生任何的音响都能成为音乐。最后,约翰·凯奇的思维和表现形式都传达出他所理解的禅宗理念,即一切要顺其自然,不要刻意去决定事物的发生与否。同时,在音乐中,没有作曲家预先规划好的框架,也没有谱子上的刻板要求,进而达到一种“空”的境界。这种理念在《4分33秒》和实验音乐会中都同样得以体现。
  从某种意义上说,约翰·凯奇在《无言》中的传达音乐思想和他做的音乐实验在音乐发展的角度看可以是必然的,同时也可以说是是离经叛道的。在他书中记录的很多次演讲中,都反复表达了禅宗里面的“空”“无我”“顺其自然”的这种境界。其中一次著名的演讲《关于无的演讲》中,他说到:“我在这里没有什么好说的,除了空间里存在无言境界。”这种思想体现在实际的音乐中,就存在很多的差别性和争议性。他所理想的“最纯粹的、自然的”音乐境界即使在今天的很多世人看来还是无法接受的。比如,他会把马路上堵车产生的噪音或者火车轰鸣的笛声等同于音乐。而同样,他把生活里的场景或者道具搬上舞台,也是很多人不能接受的艺术形式。比如,让演奏者在台上喝水、使用电脑打字等。而在这个时期,对于约翰·凯奇的无控制形式的音乐则出现了与之相对的完全控制的序列音乐。以勋伯格为代表的序列音乐倡导的是要把音乐的各个要素事先按照规定的组合准确排列,以达到完全掌控音乐的目的。因此,即使约翰·凯奇创造的新音乐理念已经过去了半个多世纪,也萌发出很多支持他理念的作曲家推广这些思想,但是人们能真正意义上完全接受这种这种新音乐还需要些时间。
  参考文献
  [1]罗布·哈斯金斯.凯奇评传[M].桂林:漓江出版社, 2015.
  [2]Cage,J,et al.“An Interview with John Cage.”The Tulane Drama Review,vol.10,no.2,1965:50-72.
其他文献
世界著名的旅游指南出版社孤独星球(Lonely Planet)把博茨瓦纳选为2016年全球最佳旅游地。这消息可能让国人感到意外,因为这个位于非洲南部的国家对许多人来说是陌生的。那么
期刊
骨形态发生蛋白(BMP)又称骨发生蛋白,是在动物骨基质中存在的一种骨诱导活性蛋白,由美国学者UristMR1965年首次发现.BMP是一类酸性多肽,有20个以上的亚型,能诱导未分化的间充
雪的练习曲或春天在哪里rn谁是雪的主人和客人呢? 前者可能是冬天,后者可能是春天. 这个春天的雪下得比冬天还大还猛烈, 颇有些反客为主的意思.反客为主的冷, 不用俯身就触到
期刊
本文主要以《追风筝的人》的风筝意象为重点阐述,结合当下《追风筝的人》情节介绍和风筝意向分析为主要依据,从主人公的风筝和朋友哈桑的风筝这两方面进行深入探索与研究,其
【摘要】目的:分析人性化护理在门诊输液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2例门诊输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输液护理管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两组输液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 SAS)评分差异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1.2.1对照组对照组接受常规门诊输
钢琴演奏课程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课程,高校钢琴演奏的课程设计包括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等诸多方面.基础教育的新课改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新的课程改革下,高校必须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单髋关节置换术患者C反应蛋白(CRP)及白细胞介素6(IL-6)变化的影响。方法39例择期行单侧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3组,每组13例,即全凭静脉麻醉
在全球化、国际化的今天,加强中西文化交流,是中西双方加强全方位了解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我国崛起的一个良好契机.充分利用5000年文化底蕴,并吸收优良的西方文化精髓,以史为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使命。而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缺乏有机联系的职业岗位技能训练,导致了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无法学以致用等现象,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越来越无法适应互联网经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一、CDIO概述  CDIO是由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工学院等四所著名大学提出的一套国际工程教育模式。CDIO代表着构思(Conceive)、设
2013-2014学年,在美国学习的外国学生近90万人,创下了历史新高,其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第一次到美国学习的。为什么有这么多学生选择赴美读书呢?来听听一些外国学生的心声吧。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