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个紫花苜蓿品种不同越冬率组间遗传性状的差异分析

来源 :内蒙古林业科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senkat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研究不同越冬率组间遗传性状的差异分析为目的,对内蒙古镶黄旗进行抗寒、抗旱的生态适应性试验引入的21个紫花苜蓿品种进行越冬率分析,并探讨了紫花苜蓿的7个遗传性状与越冬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国内4个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均在80%以上,国外引进紫花苜蓿品种越冬率在80%以上的有4个,分别来自于美国和加拿大,从澳大利亚引进的4个品种全不能越冬;(2)按越冬率为标准将21个品种聚类为4组,以分析不同越冬率组之间遗传性状的差异,结果表明花色、叶片长、株丛高度、生长习性4个形态特征在组间差异显著;(3)生长习性
其他文献
在赤峰市红山区城郊林场采用机械开沟整地,并组装配套抗旱造林技术进行了沙地杨树低产林改造与经营技术研究。结果表明:造林成活率一般为95%以上,做到一次成林。造林后10年,杨
为了探讨人工林地力潜在的衰退趋势,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一家河牧场境内26年生杨树人工林和落叶松人工林的土壤养分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种人工林下的土壤养分衰退趋势均不明显,客观地反映了这2种人工林在该地区造林26年后土壤养分变化的实际情况,为该地区人工林的营造及可持续经营提供了理论依据。
通过对不同产地北沙柳、黄柳一年生无性系扦插苗的成活率、高生长量等生长指标和干物质积累量,应用隶属函数法进行了抗旱性评价,认为不同产地灌木柳无性系苗的成活率、干物质
以地榆为供试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在人工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下对地榆生长状况以及胁迫、复水前后不同时期各项生理指标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干旱胁迫使地榆生长速度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复水后地榆表现出补偿生长的特性;干旱胁迫使地榆细胞质膜透性增加,复水后地榆细胞质膜透性可降至正常水平;干旱胁迫使地榆游离脯氨酸的积累迅速增加,复水后其积累量降至正常(对照)水平。
从优树采穗圃的建立、园址选择、砧木定植、无性系配置与嫁接、抚育管理等方面,系统总结了白蜡无性系初级种子园的营建与管理技术。种子园的建成为加速白蜡良种化和高世代育
通过研究川西亚高山云杉林、绣线菊-茅草群落、高山柳群落和茅草群落等林地的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云杉针叶林群落中的土壤微生物数量最多,绣线菊茅草灌丛群落次之,茅草群落最少。但从各群落土壤中的微生物类群看,其数量变化关系为细菌>放线菌>真菌。不同植物群落中的土壤酶活性差异很大。总体上看,绣线菊茅草灌丛群落、茅草群落的过氧化氢酶、脲酶和蔗糖酶的酶活性均高于云杉针叶林群落;而云杉针叶林群
基于GIS/RS环境对两期TM影像数据进行土地利用分类处理,运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 3.3,对河北省沽源县土地利用及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实施,沽源县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土地利用类型变化最明显的是林地、未利用地和耕地,并以林地的增加为主,土地利用景观异质性在增强,景观多样性有所减少和景观组分趋向均匀分布,景观聚集
取大花蕙兰的的嫩根和根兜为外植体在MS培养基上用不同浓度的细胞分裂素BA和生长素NAA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兜的分化率比嫩根高,而最适合的培养基配方为MS+BA1.5 mg/L+NAA0.5
在对赤峰市喀喇沁旗2001—2007年连续7年飞播造林播区调查的基础上,通过收集2001—2007年当地的气象实况数据,就飞播造林成效与气象因子进行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喀
东北、内蒙古山区分布有近千万株野生山丁子大树,如能高接果个大、品质好、耐贮藏的寒富苹果,可在短时间内获取较高的经济效益。选择连片的山丁子树,按2.5-3.0 m×3-4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