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起点、阶段性与保障条件——从边疆治理“元问题”说起

来源 :云南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yleSun8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边疆治理“元问题”是研究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对这些“元问题”的理解需要从中国边疆治理的实践出发加以考察.边疆治理现代化表现为国家政治制度与公共生活之间的同构同步,边疆与国家腹地之间关系的一体互动.边疆治理的现代化虽起源于近代中国,但其真正得到大规模推进始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全面社会改革,此为边疆治理现代化的历史起点.这一社会改革支撑国家对边疆的治理,使得中国当代的边疆治理彻底从历史上的边疆治理窠臼中脱离出来,此框定了边疆治理的目标价值取向的人民性.边疆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与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呈现出强的相关关系和阶段性,画出了一道与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和“强起来”的历史进程相一致的历史曲线.当前,边疆治理现代化面临极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短板和弱项,更需要提供有力条件,强化保障措施.
其他文献
汉晋时期,中国历史实现“大一统”的过程中,史书中所建构的边疆书写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前代的边疆族群治理在后世的历史书写场域中不断地被回忆和叙述.在“大一统”话语体系之下,随着中原王朝不同时期国力兴衰与治边政策的变化,史家对于边疆族群的书写呈现出“夷夏有别”与“用夏变夷”观念的交替转换.《史记》被塑造为边疆族群书写的典范,奠定了边疆族群夷夏二元一体结构的书写基调.随着后世汉族移民的不断迁入,至魏晋时期,史家对西南边疆族群的书写逐渐由“蛮夷”向“夷夏杂居群体”转变.揭示王朝国家时期的历史书写的历史理性逻辑,
纳张元是新时期云南彝族代表作家,其文学作品呈现了作者在特殊成长环境中的所思所感所想,他热情讴歌着自己故乡的这片热土,同时用批判的眼光来审视故乡发展的滞后,从而形成了独有的语言表达风格,用词、用语具有民族性和地域性,平实语言中充满温情、富含哲理.作者的这种独特的语言风格与其创作意识、语言文字独到运用手段以及地域文化是分不开的.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东京奥运会男子体操竞技实力进行分析,探讨中国体操男队在东京奥运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体操新规提出我国男子体操备战巴黎奥运周期的发展路径.结论:(1)团体实力上,中日俄各有千秋,实力不分伯仲,三国争雄局面形成;单项实力呈现群雄纷争新态势.(2)中国体操男队存在的主要问题为未深入把握规则精神、成套编排未能契合世界潮流,排兵布阵和选拔机制缺乏科学性,短板项目裹足不前,伤病问题依然严峻.建议:精准理解规则精神,把握潮流编排模式;统筹好难度与质量的协同发展;打造一流全能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