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评价

来源 :职业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1843438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总结性评价为主,其目标直接定位于对教师教学水平进行鉴定和评估,忽视了课堂评价的促进作用。这种落后的评价方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使教师在新课程的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惑。教师和学生都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因此,教学评价应具有促进教师和学生发展的功能。要实现这种功能,就必须建立一种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发展目标的评价机制。这种机制必须具有人本性、发展性、科学性和多元化的特点。
  关键词:课堂教学;评价;人本性;多元化
  
  课堂教学评价,通俗地说,就是评判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其实,就个人的内心体验和独特视角而言,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是,无论从学生的角度、教师的角度还是课程的角度进行评价,最终都要落实到课堂教学评价这一环节,其评价落脚点是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出台以来,各地学校纷纷实施新课程改革,然而,落后的评价方式严重阻碍了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了许多困惑。课堂教学评价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主要包括对教师的评价和对学生的评价。在此,笔者提出了以促进师生共同成长为目标的课堂评价方式改革意见,以期为广大的中小学教师及教育研究者提供借鉴。
  
  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评价原则
  
  (一)人本性
  钟启泉教授曾指出:“评价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构建个体发展。评价要关注个体需要,尊重激发主体精神,促进个体最大可能地实现自身价值。”①简言之,课堂教学中对教师的评价是一个以人为本、关注发展的过程。
  强调在评价活动中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平等、理解和互动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沟通就是组织、促进、引导教师学习,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交往互动、共同成长。新课程评价为教研带来了新的思维,强调合作、对话、探究,教研员不再是教研活动的管理者、控制者、传授者、主导者,而是教研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咨询者与合作者。新课程评价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之间的互动以及评价与教学的结合。教研人员要深入课改第一线,结合听课、调研等活动,与教师展开对话,了解教师所思、所想、所疑、所惑,通过教学实践,归纳、概括、提炼、升华出理论,让理论有生命力、亲和力和指导力。同时,以一种积极互动的方式,与教师进行平等交流,共同切磋,与课改同行,与教师一起成长。
  评价要引起被评价者的反思教研员作为评价者评价教师时,应以平等的身份,通过真诚地与教师对话,巧妙地引起被评价者的反思。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对话在教育经验的概念化与教育经验的叙事化之间架起了一座交流与沟通的桥梁,能够加深并促进他们之间的“自我理解”与“相互理解”。评价者可以把自己对被评价者的指导性建议暂时“搁置”起来,通过组织教师观看自己的教学录像,引导被评价者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反思——与自我对话,提高自我理解和自我改进的水平。
  被评价者也要成为评价的主体评价者在与被评价者的现场交流中,要学会在倾听中反思,尊重、理解被评价者的心声。当教师以平等的主体身份参与评价者设置的对话时,对话就可能成为一个流动的、不断生长和生成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不断迸发出新的思想火花、形成新的思想生长点。只有被评价者同样成为评价的主体时,评价者和被评价者才能进行平等双向的交流,被评价者才能有机会与评价者分享教育经验。
  (二)发展性
  我们承认,教师个体在教学过程中的确存在差异,但课堂教学评价不是为了鉴定他们在群体中的位置,不是为了使教师之间的差距明确化与凝固化,而是要通过分析解决存在的问题,共同寻找适合被评价者发展的方向与方法。评价者的首要目的是激发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而不是对教师进行定期考试、筛选和排队。以往的量化评定为达到精确性、客观性而按照学生的考试成绩对教师进行排队,使人们误以为评价就是测量,教育评价者就是测量员,教师就是标准零件。这种将人“物化”的评价方法忽视了人的复杂性与个体差异,在主体意识不断提升、尊重多元、关注不确定性的当今社会日益受到质疑。评价教师不宜实施“末位淘汰制”,这种方式只注重结果,轻视过程,从根本上背离了教育规律,不仅无法激励教师,反而会大大挫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发展性评价的关键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位教师,让评价成为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其目的在于激励而不是甄别。评价不应仅考虑结果是否准确,更重要的是要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特别是被评价者对这一结果的认同度及对已发现问题的改进情况。
  (三)多元化
  当前,多元文化、多元价值观充盈整个社会,并逐渐渗透到教育领域,两者不断进行碰撞、整合。这一现实要求评价必须关注多元,尊重多元,融合多元。具体做法是允许多元评价主体、关注多元评价客体、运用多元评价方法、尊重多元价值解释等。课程评价应更加关注人的发展过程,并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将学生的发展、教师的发展与课程的发展融为一体。各学科课程评价普遍淡化了终结性评价和评价的筛选评判功能,强化了过程评价和评价的教育发展功能。评价不仅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重视学习和体验的过程,关注事物复杂性的质性评价方法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它强调多元价值观之间的和谐共处,强调评价主体多元互动中的协商对话,强调建构中的合理结果。多元化评价理论重视评价过程与学习过程的有机统一,是一种动态的评价,能够充分发掘教师的工作潜力。
  (四)科学性
  具体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可以有所不同,但都要符合教学规律、教育学原理和课程标准,这是科学性的核心体现。科学性原则主要指评价者在评价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科学的态度、使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人员具有的科学评价态度具体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
  从评价目的出发,科学选取评价内容在对某被评价者进行评价时,首先要确定评价目的,然后,根据评价目的有重点地选择评价范围和具体内容,避免不必要的信息干扰,保证评价的方向性。
  从评价过程入手,认真设计评价步骤严格意义上讲,教育评价属于教育研究领域的一个分支,其过程必须严谨、科学、系统,不能随意进行。对于整个评价过程,要有周密的安排和精心的设计,要对每个环节的合理性进行论证,使评价沿着正确的轨道进行。
  从评价结果出发,准确分析评价信息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评价过程中收集到的资料,全面、系统地对其进行分析,不能为了方便或省时,减少对数据、信息和资料等的考察。在材料不完全的情况下,应进一步挖掘信息源,努力收集有价值的资料,以获得科学、准确、全面的评价结论。
  
  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评价的
  有效方式——形成性评价
  
  (一)形成性评价的形式
  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日常行为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情况作出的评价。其形式包括当堂学习效果检查、课堂观察、活动记录、问卷调查、咨询、访谈、学习档案、作业、测验、角色表演、学生听课效果自评、同学间互评、家长对学生学习状况的评价等。无论采取哪种形式,都要坚持以改进学生的学习进程为目的,不能根据评价结果对学生下“结论”、划分“优劣”。以上形式的选择要因学生、班级、进度、环境而异,适当交叉。教师要对每次测评做好记录和分析,尽量做出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评价,减少评价人情感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
  (二)形成性评价的目的
  形成性评价是伴随学习过程进行的评价,目的是向师生提供学生学习状态和学习进程的反馈信息,激励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及时有效地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使其获得成就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合作精神,促使学生从评价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评价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形成性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改进学习过程改善学习结果。形成性评价通常在一种开放的、宽松的、友好的和非正式的环境中进行,是一种不易使评价对象产生焦虑情绪的评价方式。
  (三)非测试型形成性评价
  非测试型形成性评价的任务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等方面的情况作出评价考试作为一种促进竞争与发展的有效机制有其存在的必要性,但这种必要性需以选拔依据的合理性为前提,不能单纯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依据。非测试型形成性评价着眼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主要体现学生自主的问题解决过程,它不仅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评价,而且要求对学习过程进行全方位、多维度的综合评价。
  非测试型形成性评价能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种评价方式中的人本性原则贯彻了“弘扬学生主体精神,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新课标指导思想。学生在合作中应具有自主性,主动与其他同学合作探讨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可以建立合作学习小组,由小组对成员进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推动小组合作学习的发展。教学方法的选择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使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能够体现主体性并具有发展前景。
  非测试型形成性评价能够发挥激励作用作业评语是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教师在给学生的作业加注评语时,应体现出多样性和艺术性,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在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书写评语时,应减少批评,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鼓起继续学习的勇气;在给学习尚有潜力可挖的学生批改作业时,应在表扬的同时提出希望,通过评语向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使其再接再厉,精益求精。这样,教师的评价不再是简单的分数或等级,而是充满鼓励和温情的发自内心的“寄语”,与此同时,人文素质教育也潜移默化地得到有效展开。用语言而不是分数对学生的能力进行评价的方式,使教师的评价内容不仅包括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非测试型形成性评价工具的开发
  
  (一)调查表
  比如美术教师可以通过在学生的美术档案袋中设置反思调查表的方式促进学生进行自我反省,提高其自我评价与反思的能力。反思调查表可设计如下:
  “本次作品的任务和要求是什么?
  请描述你在创作过程中的思路。
  你的作品表现了什么含义?是否与规定的要求相符?为什么?
  你最喜欢这件作品的哪一方面?
  你最不满意的是什么?如何改进?
  你需要老师在哪方面提供帮助?”②
  (二)评价表
  教师可以通过“奖星”方式激发学生的自觉性;通过学生评、家长评和教师评等栏目,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信息;通过奖励、与学生个别谈心、与家长联系等多种手段激励学生不断进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学习。形成性评价加强了教师和家长之间的联系,使家长更加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促使家长、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到教育教学活动中来。以形成性评价为主的评价模式能够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发展。
  (三)档案袋
  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应以学生的真实成长过程为基础,不必过分强调评价的标准化。比如教师可将“班日记”(教学中设计的一个供师生、学生之间交流的平台,由全班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轮流撰写)当成学生的成长记录,使用鼓励性的语言进行评价。每个学生都能看到“班日记”中教师的评论,逐渐形成自我认识和自我教育能力,促进自身发展。“档案袋评价法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使学生们能够充分展现自我,教师们由此对他们作出充分评价。”③档案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的作品。材料的收集与一定的教学目标相联系,学生是确定收集内容的主要决定者。学生与教师都要对材料进行评价,目的是通过材料收集及学生对材料的反思,客观反映学生的成长、进步或出现的问题,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促进学生个性、潜能、创造性的发挥,增强其自信心,提高其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能力。
  “档案袋包括哪些内容应当由师生共同商讨决定。它没有固定的格式,学生们可以把许多项目纳入档案袋,例如活动项目的摘要、研究报告、自拍的照片、自录的影带、图画和他们实际的计算机打印稿,还可以包括所做的测验、家庭作业等文件袋。关键是这些资料应当有助于形成对学生能力、理解力、行为素质、情感和态度等方面的全面评价。”④这一评价与学生的学习结合紧密,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在重视评价主体多元化的基础上强调自我评价方式。
  
  注释:
  ①钟启泉.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303.
  ②陈旭远.新课程新理念[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③(美)艾伦·C.奥恩斯坦,等.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柯森,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62.
  ④(美)艾伦·C.奥恩斯坦,等.课程:基础、原理和问题[M].柯森,译.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362-363.
  作者简介:
  李慎柱(1969—),男,山东新泰人,硕士,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及双语教学研究。
  李云(1962—),女,山东济南人,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主要从事英语教学论及翻译研究。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办学规模不断扩大,专业设置大幅调整,作为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进行反馈的考试也日趋受到重视。然而,目前高职高专校内公共英语考试却存在诸多问题,如一些高职高专院校迫于就业压力,人为地降低大学英语考试要求,使学生的实际英语能力难以得到客观、准确地测量和评定,不利于调动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积极性,制约了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水平的提高和英语人才的培养。因此,在新的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1月-2016年2月在我院手术室进行手术的48例患者为本次研究对象,随机将48例患者分成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24
在分析转管炮传动特点的基础上,对渐开线直齿齿轮的传动比、瞬时传动效率进行了理论研究,并针对非标准安装及有侧隙情况下的齿轮啮合进行了误差与传动比、瞬时效率关系的理论
通过对微机控制系统中常用接口组成的分析,讨论了接口内部电气干扰、过渡干扰、反射干扰、线间串扰、漏电干扰、温度噪声干扰、TTL电路浮空干扰、共阻抗感应干扰、接地不当干
黑龙江省是山洪灾害易发的省份,其山地、丘陵地形,降雨集中,河流纵横等特点都是引发山洪灾害的直接因素,加之人类活动因素对山洪灾害的影响,导致山洪冲毁城镇和农田,破坏大坝、堤防
以大量试验数据为基础,利用线性拟合和模糊逻辑推理方法,对某型舰炮寿命试验中脱壳穿甲弹与模拟穿甲弹的等效结果进行了预报。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对妇产科手术室护理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洛阳妇幼保健院21名护理人员为研究对象,于2015.04-2016.04阶段针对143例行妇科手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常规手术
采用minitab数据分析软件,应用multlple regression model,bestsubsets regreooion等统计分析方法,针对石油二厂乙苯精馏塔中用于调节乙苯产品纯度及杂质含量的9个温度参数,分别
介绍了模糊自适应PID控制电液伺服系统的设计方法,并进行仿真与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简单,使控制系统有很高的动、静态品质与鲁棒性。
运用心理健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自编附加表对安徽省5所高职院校的921名学生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贫困生有心理障碍的检出率为16.20%,有较严重心理障碍的检出率为2.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