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中国,为自己“镀金”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政经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ily1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数据显示,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共接纳了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逾百万名,其中马来西亚留学中国的学生(以下简称“留华生”)的数量排在第14位,而马来西亚留华本科生则位居第10位。留华生人数稳步上升,预计2016年可超过7000名的人数。中国综合实力的加强,可以说为马来西亚接受中文教育者,打开了另一扇留学的大门。
  近期,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前会长陈志成在接受记者访问时,不仅谈及马来西亚学生留华的趋势和优势,认为马来西亚学生可以借着留华的平台走向国际;同时也认为留华生可以结合中资企业进入马来西亚的契机,有所作为,共创双赢。
  中马教育:回顾与交流
  回顾百多年来中马教育交往史,可以说是起起伏伏。20世纪初,就有不少中国教师远赴重洋,去到马来西亚为华侨子弟授课。之后中马教育停滞了一段时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两国教育才恢复来往。
  “过去,中国对马来西亚的华文教育影响并不算大。直到近年来中国综合实力增强和影响力扩大了,情况才有所改变,”陈志成简要介绍了中马两国的教育交流情况。
  “2000年后,中国开始跟海外的华文教育重新有了接触,”陈志成继续说道。“中国的国侨办,乃至其属下的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开始跟世界各国的华文社团有了联系。”
  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在2005年成立后,就跟中国国侨办取得了联系。一直以来,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都为促进中马华文教育的交流而努力。首先,在师资培训方面,留华同学会带领中小学华文教师,到中国接受培训。除此之外,该会每年也邀请中国的讲师到马来西亚做教学演讲等。
  “可以看到的是,马来西亚的老师在到中国接受培训后,开始跟中国的大学建立了联系,包括建立姐妹院校关系。中国大专院校前来马来西亚学校访问也是时有所闻,”陈志成如是说道。
  留华趋势 :人数突破7000人
  陈志成继而指出:“2008年后,马来西亚留华生的数量开始增多,一直达到目前的7000多名。在此之前,留华生只有个位数或两位数的增长。可以说,马来西亚学生到中国留学已成为一种趋势。”
  据陈志成透露,马来西亚留华生人数以北京为最,为2000~3000名左右,其次为上海、福建、广东和浙江。除了比较偏远的新疆、甘肃、兰州和宁夏等地外,在中国沿海和内陆地区等地都可以找到马来西亚留学生的身影,呈零星分布状。
  “华裔子弟因为语言相通,习俗相近,适应性强,无论身处何地,都可以很好地生活。”陈志成说道。
  在陈志成看来,马来西亚留华生的人数将会持续增加。这是因为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5年访马时,宣布2016年中国将额外拨出50份中国政府奖学金给予马来西亚。另外,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在过去半年内先后举办两次中国高等教育展,相信这也会起到促进作用。
  留华优势:科系繁多奖学金琳琅满目
  谈及留学中国高教的优势,陈志成道出了他眼中的中国:“中国经过多年来的国际化洗礼,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越来越多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到中国学习。这是因为中国大学拥有种类繁多的科系,符合现代需求,中国掌握了许多先进的技术,包括如何制造火箭和飞机等,这正是马来西亚所缺乏和需要的。”
  “当我们看待一所大学时,不能只是看大学的综合排名,还必须考虑到大学的科系专业排名。许多中国的大学教授是具有留学欧美的背景,学校开设的课程不少都设有双语教学,很多学科专业更是名列世界前茅的,”陈志成分析道,“中国之所以进步那么快,就是过去30多年来派了很多学生到欧美学习。这些海归人才将所学习的新技术和新理念发扬光大,再加上中国政府提供资金支持、创业支持等。”
  “大学是提升人类智力、素质,培养解决问题的技能和团结互助精神的地方。”陈志成进一步说道:“中国大学拥有自身的校园文化和悠久历史。另外,中国拥有大量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这些学生拥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到中国大学就读宛如身处联合国般,可以借此机会开拓视野和积累人脉。”
  另一方面,跟马来西亚私立大学相比,留学中国的费用低廉,而中国政府也提供了各类的奖学金。一般而言,留学北京、上海和广东的生活费较高,往内陆地区则较便宜。每年学费从1.4万元人民币至7万元人民币不等。
  根据陈志成介绍,中国大大小小的高校有3000多间,比较知名的有1000所左右,而受马来西亚学术资格鉴定机构(MQA)承认的有820所,其中多达279所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申请,其他的奖学金尚有孔子学院奖学金、各省市政府的奖学金、学校自主设立的奖学金和优秀自费奖学金等。
  留华学医,迈向国际
  目前,马来西亚可以提供医学系毕业生实习机会的医院有44家,但基于实习医生人数居高不下,卫生部正考虑将冻结大学新开办医学系课程的禁令延长,或“再冻结”5年。对此,陈志成鼓励马来西亚的学生申请就读中国大学开设的医学课程。
  他说:“中国也有提供英语授课的医学课程,只需拥有SPM教育文凭,即可申请在中国完成6年的医学课程,总费用不到25万令吉,价格并不高。同样的课程在马来西亚国内或其他国家则至少需要60万至100万令吉不等。”
  陈志成认为,现在是一个地球村时代,只要有一技在身,即可走遍天涯。因此,他鼓励留华医学系学生可以把中国大学当成一个平台,在本科毕业后,考虑到欧美继续深造,进而衔接全世界。
  顺应时势:留华生和中资企业共创双赢
  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的任务不但是要为想到中国深造的学生提供帮助,对陈志成来说,要如何确保马来西亚留华生在毕业后获得工作保障,也是相当重要的。
  因此陈志成认为,虽然中国大学课程还没有获得马来西亚公共服务局(JPA)承认,但留华生拥有很多的就业选择。他们更应把握中资企业到马来西亚投资的这个机遇,发挥所长。因此,他非常鼓励马来西亚本地华裔子弟到中国留学。
  “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下,马来西亚成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也因此吸引了许多中资企业来马投资。马来西亚留华毕业生正好可以利用自身的留华背景,为自己谋出路。”
  陈志成说道:“中资企业需要大量的熟悉本地市场的人才来为他们服务。留华生因为比较了解中国的技术、管理理念和文化习俗,正好可以迎势而上,各取所需,营造双赢局面。”
  另外,陈志成了解到,中资企业正在寻找本地人才,并愿意资助本地学生到中国念书,回来后为他们服务。而马来西亚留华同学会也为此做出了配合,与中资企业,如华为和中国铁建马来西亚有限公司等进行沟通,充当中间人,了解他们的需求,并联系目前在中国大学念大三、大四的马来西亚留学生。
  除了可以回流到马来西亚服务以外,有不少留华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留在中国打拼。陈志成指出:“中国拥有14亿人口,世界上再找不到像中国如此庞大的市场,中国仅靠内销就可以支撑起经济。因此,也有很多留华生在毕业后选择留在中国发展。”
其他文献
On 27 June 2016, the Vocational Equipment Handover Ceremony to Myanmar was held in Letpadan Governmental Technical Institution (GTI) in Bago, Myanmar. H.E. Mme. Yang Xiuping, Secretary-General of ASEA
期刊
“不出门就可以和世界做买卖。”近年来,当跨境电商让消费者和企业有了直接“触及世界”机会的同时,也让跨境物流这一相辅相成的行业得以发展壮大。数据显示,2015年,中国跨境B2C(商界对顾客)物流的市场规模达到1196亿,并且在未来两年内都会保持35%的复合增速。  而跨境电商的急速发展,也对跨境物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2015年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和东盟共同体的先后成立,使得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包
期刊
2016年6月27日,中国向缅甸捐赠职业教育设备交接仪式在缅甸勃固省礼伯坦市政府技术学院举行。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杨秀萍、缅甸教育部常秘吴觉索梭、勃固省市政与社会部部长吴貌貌伦、缅中友协会长吴盛温昂、中缅友协副会长彭放、中国驻缅使馆文化参赞田善亭、浙江亚龙教育装备公司代表朱芝艳以及礼伯坦市政府技术学院校长和师生代表等出席。  出席仪式的缅方嘉宾在致辞中纷纷对中国—东盟中心、中缅友协、亚龙公司以及中
期刊
海带、紫菜、裙带菜、龙须菜等生长于海中的藻类都可以称之为海藻,素有“海洋蔬菜”的美誉。近几年,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海藻以其低热量、低脂肪、高纤维却又有益于健康的特点,逐渐引起消费者的重视,越来越多国家也加入到海藻开发与利用的行列中来。  东盟国家在海藻养殖方面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近几年海藻养殖产量与规模越来越大,而中国已在海藻深加工方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体系。海藻养殖业隶属于渔业,中国—
期刊
Over the past decade, the European Union (EU) and ASEAN have considerably boosted their cooperation on trade and investment. The result is that ASEAN has been thrust into the position of being the thi
期刊
2016年4月27~28日,中国—东盟中心组织文莱、柬埔寨、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泰国、越南等东盟驻华使领馆商务参赞等官员访问杭州,考察当地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并与阿里巴巴等中国知名电子商务公司进行了交流与座谈。  在与阿里巴巴的座谈中,中心贸易投资部主任李元表示,阿里巴巴已开设了包括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三个东盟国家在内的16个国家馆,为促进中国—东盟贸易往来、在中国宣传东盟产品和文化发挥
期刊
放眼泰国街头,丰田、本田、马自达、铃木、日产、三菱等日本汽车品牌在这里驰骋,占据了泰国汽车市场的“半壁江山”。近几年泰国不仅成为了日本车在东盟地区最大的生产基地和销售市场,还成为了东盟汽车制造中心和最大的汽车市场。这块风水宝地,在吸引世界各国汽车业巨头的同时,也吸引了中国车企的投资目光。然而,在日本车占据主导的情况之下,中国车企又该如何“驶向”这一市场?  “东方底特律”  成本较低的劳动力、快速
期刊
Encouraged by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increasing Chinese food and medicine companies prefer to go global for more business opportunities.  The halal product market along the Belt and Road enjoys
期刊
在“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双重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影响力日益增强,成为2016年“亚洲开发银行年会”的热门讨论话题。  随着其他意向国家的陆续加入,由中国发起成立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已有57个创始成员国;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陆路”、“海陆”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辐射中亚、东南亚等约60个国家。  缅甸既是“亚投行”的成员国,又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沿线国家
期刊
Vietnam and China are linked by the same mountains and rivers, with a time-honored history of friendly exchanges. The year 2016 marks the 25th anniversary of the establishment of ASEAN-China dialogue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