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教育与创新教育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erlans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古以来,音乐的主要功用被限定于“陶冶性情”或“寓教于乐”的框架之中。音乐教育是一项审美教育,是学校德、智、体、美、劳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创新教育是时代的需要,它不仅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更主要的要培养学生形成创造性的人格特征。音乐教育作为一种审美教育,它能提高情趣、陶冶情操、开发智力、促进智育,具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首先,创新教育离不开音乐教育。
  从人脑结构看,人脑是由左右两半球构成。据科学家推测,在人脑两大半球中,右半球的能量是左半球的10万倍以上。音乐的开发右脑,并通过胼胝体促进左脑的发展。音乐教育直接作用于右脑,更有利于创新精神的培养。中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培养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中小学生起着巨大的作用。从各国科学家、文学家、名人情况看,很多与音乐有着不解的缘份,他们都不同程度地受到了音乐的熏陶与影响,或从音乐中汲取欢乐和力量,或从音乐中受到启发或灵感。科学的发现、艺术的创作、都需要有创新求异的思维、积极探究问题的心理倾向、创造性的人格品质。音乐形象通常有模糊性和不确定性的特征,使音乐情感的表现往往不具有特定的语义内涵。音乐创作中自由联想的特点以及音乐形象本身表情的丰富性,显然有利于人的个性培养和思维的展开,有利于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和创造能力。
  从音乐教育所蕴含的创造性因素看,十分有利于学生创造精神的培养。不论西方重和声复调的音乐,还是中国重旋律线条的音乐,都表达着人类丰富而细腻的情感。这些情感是通过不同的节奏、曲调、和声、音色等要素来表现的,演唱、欣赏音乐作品,都需要注意包括速度、力度、音区、复调、曲式、织体等在内的要素特点。无怪乎有人把音乐的表演称之为二度创作,把欣赏、感受音乐称之为三度创作。“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一千个演奏、演唱或欣赏者,由于兴趣、经历、知识、阅历等等的不同,对音乐也会有多种多样的理解。在教育过程中,引导学生在把握音乐形象的基础上,发挥自己的个性,大胆展开联想、想象,进行二度、三度创作,能直接而充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音乐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节奏规范、发声训练、合唱合奏,都需要专心、协调、配合。有时上台表演、到社会慰问演出,需要学生自定节目、自行组织、自编自演,能让学生表现自我、接触社会,体验成功与失败,不失为一次极好的锻炼。
  其次,音乐教育需要创新教育。
  实践证明,要想成功地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音乐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还要将这种创新意识融入教学之中,探索出丰富新颖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探索中,要努力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努力为学生创设条件、提供机会,发挥音乐学科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立足中学音乐教育基础,加强中学音乐课程、课堂教学、学科评价等方面的改革。
  例如:用竞猜音乐谜语的方式来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用“卡拉OK”这种形式来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用讲音乐故事来提高学生欣赏的兴趣及能力;用表演舞蹈动作来增强学生对民族音乐的了解;用影视欣赏来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情趣等等。作为跨世纪的音乐教师,应该不断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及当代教育科研的新成果,根据自身的实际和教学条件,因地制宜,进行积极的创新,努力寻找和探索符合实际的能使音乐教学达到最佳效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总之,在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在各科争相进行改革创新的今天,如何从本学科开始进行创新,如何从本源上发出一枝新芽,而不是仅仅从方法上、手段上进行表皮更新、用新瓶装老酒,有待所有从事音乐教育的人士进行探索。希望音乐教育能从感性的角度,为我们学生的个性发展、人格完善闯出一条新路,使普通中学的音乐教育成为“感性解放”和“理性陶冶”并举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为我们描出一幅五彩斑斓的未来图画。
其他文献
初中物理教学要推行素质教育,适应新课程改革的新要求,教师要面临着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转变。目前的教育现状,无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要以“减负增效”为前提,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根本,以“事半功倍”为目的,从而达到教学资源的最优化和教学成果的最大化。  一、实现有效教学是改变教育现状的需要。  要想振兴我们的民族经济,确保我国在世界高新科技等综合国力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顺应时势培
期刊
摘要:中等职业教育应根据地方经济建设需求、生源情况和学生愿望,采用定向培养模式,对学生进行合理分流、因材施教,以达到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发展的目标。   关键词:定向培养 课程设置 强化技能    中等职业学校流行着这样一句话:招得进,留得住,送得出。那么怎样才能留住学生呢?学生想在学校学到些什么呢?本文结合我校电工电子专业实施定向培养的实际情况,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目前情况    近年
期刊
文化是植根于人类灵魂的精神总和。学校文化是学校在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并以学校师生认同的价值观为核心的群体意识和群体行为规范,是在学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全体成员的共同价值追求与行为方式,是学校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一个学校真正的生命力在于文化的积淀,学校文化是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学校深层次、高品位建设的基石。  结合涪城区提出的学校内涵发展、特色发展的新
期刊
当下,全世界都在呼吁“高效节能、低碳环保”的生活理念。人们在实践中逐渐认识到了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城市的快速发展造成了拆建循环的结果。中国城市建筑寿命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耗能却高于同等气候条件下的发达国家的百分之五十。我国是世界上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每年20 亿平方米新建面积相当于消耗了全世界40%的水泥和钢材。而就在这一片造楼热土上,“短命建筑”层出不穷,拆四星盖
期刊
课堂教学不仅是一门科学,而且是一门艺术。如何把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恰当地运用到《品德与生活》课堂教学中去,使抽象的文字变为生动的语言,使学生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这一点值得我们去认真研讨。    一、选择运用多媒体模式教学技术,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运用幻灯片导入课题。主要是选择一些需要较长时间看的课文内容以及一些需要加深理解记忆的内容。如教学二年级《品德与生活》里的第四课“大地
期刊
电化教学越来越受到广大中学教师的普遍关注,但是由于一些教师尚未全面而系统地掌握课堂电化教学的理论和方法,在课堂电化教学中还存在着诸多问题,而妥善地解决这些问题对于美术课堂电化教学的优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就中学美术课堂电化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其解决的办法谈谈我的几点看法:  一、教学目标简单。某些教师课堂教学目标仅停留在媒体的运用和知识的灌输上,他们所追求的是如何更多地运用电教媒体和如何把更
期刊
摘要:在英语课堂教学中,从培养学习兴趣入手,遵循教学规律,灵活运用教学方法,营造一种轻松和谐的教学环境,这样才能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关键词: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习;兴趣  初学英语的小学生,对英语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点加以正确引导,树立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平日的英语教学中,并不是所有的语言都与当前生活相关
期刊
发现问题是教育学生的基本环节,是做好学生工作的第一步。要摸清学生的思想动态、个性特点、爱好兴趣、心理崇拜等才能做到有的放失、对症下药、引势利导。有一句话说得好:劈柴要认准纹路,治病要摸清脉搏。  为了有效地解决这个环节,我下了功夫,费了心思。(1)与学生走在一起、打成一片,消除师生间的隔阂,给他们以自尊。(这是慢班)上课时,放下脸色,施予和蔼的态度。课间,常与他们交谈。放学了,与学生走一程,聊学习
期刊
素质教育不仅是教师教育观念和思想的转变,更重要的是要把它落实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之中。只有教学行为发生了实质性的转变,素质教育才能成为现实。教育行为的转变,要从尊重、热爱和激发学生的主体作用入手。    一、尊重学生    教学活动的过程是一种知识的授受过程。学生不是一个任由外部随意塑造、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种人与人之间平等对话、交流和激发的过程。学生尊重老师,老师更要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期刊
摘要:钳工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技工学校很多非钳工学生的基础训练课程。在实际的教学实践中,学生缺少实习主动性和积极性的现象却普遍存在。如何激发学生兴趣、更新教学观念、改革训练方法、优化训练内容、完善评价体系,最终提高钳工实习教学质量,是值得我们实习指导教师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钳工实习;教学方法;教学质量  作为“加强实践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钳工实习课程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