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实践应用问题现状与探究

来源 :学校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的数学课堂中,对学生进行的教学内容都是学生日常生活中会运用到的知识,所以,把教学中的问题解决掉,实际上就是在解决学生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因此,通过解决问题教学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在日常的生活中也能用够高水准的解决问题能力,并且在解决问题的教学过程中不断的积累经验,使得学生能够形成一个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这就是我国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解决问题教学法的教学目的。
  一、小学数学实践应用问题教学的现状
  1.教学的内容与实际生活脱轨
  上文中曾提到过,实践应用问题教学法的目的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和培养实际的生活中的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如果说教学的内容都和实际的生活不符合,又怎么能够培养学生的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呢?就比如,数学中日常的生活中最常用的就是四则运算,而几何图形等内容基本上需要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特殊的行业中才会使用到。
  2.过程程式化和传统化
  我国的传统教学中,主要是以教师讲学生听,然后学生针对教师所讲的内容进行强化训练等。在解决实际生活中也有同样的问题出现,学生在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会产生一种厌烦感,使其的兴趣度下降,对教师所教学的内容不主动的积极的进行思考,使得教学的效果不理想。
  3.教师在教学的過程中,其教学的策略比较匮乏,是的学生的解题思路也比较狭隘
  数学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学生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等的学科,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学科,所以,教师的教学策略缺乏,使得学生的解题思路也比较窄,变相的就是让学生的思维发展被局限了。在我国的教育改革的要求中,明确的提出了要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要对学生进行全面的发展。因此,教师在学生解题思路的范围这块,要着重的注意一下。
  二、应对策略
  1.选择教学内容同时,要选择与实际生活相符合的,同时采用情景创设等方式开展教学
  小学是学生正式学习的初步阶段,这个时期的学生具有好奇心强、好动等特点,再加上“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在展开解决问题教学或者是其他的教学时,都要注意选择符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在教师教学的过程中,能够保持最高的热情和最高的注意力。因此,在解决问题的教学法中,不仅要选用合适的内容,地质论文还要选用合适的教学方式。比如教师设定情景,“有一个小朋友去买苹果,一个苹果一元钱,他买了五个,回家后妈妈说太多了,让他去退掉两个,最后,小朋友买了多少个苹果,用了多少钱。”请学生扮演小朋友、水果摊主以及妈妈的角色。进行实际的操作演练,使学生能够掌握到四则运算的加减法。
  2.教学的模式要进行改善
  我国教育改革事业中已经提出了非常多的,且实践效果比较显著地新型的教学法,比如互动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情境创设教学法等。小学数学教师在进行解决问题教学时可以选择相适应的教学方式,比如应对措施1中的情景教学法。还可以选择小组教学法等,让学生自行进行讨论思考等,然后再由教师进行适当的引导即可。就比如“有两个小朋友做数学题,题目是5 + 6 3 = ?。一个小朋友得出的答案是33,另一个小朋友得出的答案是23,请问哪一个小朋友的答案是正确的,为什么?”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最后得出23的答案是正确的,因为四则运算中,没有括号的情况下要先乘除后加减。
  3.要重视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进行培养
  其实在传统的数学教学中,应用题的教学过程中,更注重的是对题型以及公式等进行教学,这种方式使得学生无法将知识和应用题结合在一起,使得其解决问题的能力一直得到不到提升。
  因此,在现阶段的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更注重于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充分的发挥引导的作用,引导学生形成一个基本的解题的思维模式,从而使学生能够形成一个基本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
  三、结语
  综上所诉,小学数学课堂中实践应用问题的教学法对学生未来的在实际生活中的解决问题能力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开展实践应用教学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其教学内容是与实际生活相符合的,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熟知的,其次,就是要充分的将我国教育改革提出的“学生为主体地位,教师为主导地位”的新的教学观念贯穿到教学过程中去,无论是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教学方式和手段的选择,都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自身所具备的特点进行选择的,这样才能够保证学生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提高其学习兴趣度以及学习的效率,进而提高了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成果。最后,则是教师要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进行培养。
其他文献
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经过无数专家、学者、教研员、教师、学生乃至社会各界的关注、思考、实践、探索和研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终于出台了。  我仔细研读了《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后感触颇深,它在原标准的基础上又與时俱进了,更能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是培养新世纪的创新人才和提高素质教育时度
期刊
广东省培英职业技术学校是经广东省教育厅和省编委批准成立的综合性中专学校。本校是成人教育。其特点是特殊教育,其中针灸推拿专业是品牌专业,已毕业的两届学员都能顺利找到满意的工作,所以广东省许多盲人家长都愿意把自已子女送到本校就读。在校的盲人学生文化水平参差不齐,生活上普通带有松、散、懒习惯,以及盲人所特有的自卑心理。并且由于环境改变和身份的转变,使其心理压力增大产生情绪不稳定。对盲生在校学习、生活带来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言建构与运用是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语文素养整体结构的基础层面。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形成、思维品质与审美品质的发展、文化的传承与理解,都是以语言的建构与运用为基础,并在学生个体言语经验的建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的水平是其语文素养的重要表征之一。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词语的积累和运用。  古人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学生想在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与不断优化,让沉闷的数学课堂焕然一新,似乎课堂活了,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实践操作、合作学习等学习方式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探索空间,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然而,如果我们用辩证的眼光看问题,就不能只看到它成功的一面而忽视了同时存在的问题。  一、情境迷失方向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通过情境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帮助
期刊
P48 Unit 5 Dinner’s ready Part A Let’s talk 教案
期刊
现在的音乐教材中音乐欣赏部分具有题材广、体裁多、容量大、方法灵活的特点。它寓知识于音乐,在开阔学生音乐视野上发挥着巨大作用。欣赏音乐作品会涉及到文学、历史、地理、戏剧、舞蹈、风土人情等方方面面,还可能涉及到许多题材、体裁、风格等形式各异的内容。所以,要想上好这们学科,就要求音乐教师必须有良好的音乐文化素养,具备多元化教学的能力,而并不是简单的采用教师放音乐学生盲目聆听。音乐欣赏是一个科学的、系统的
期刊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朗读课文,理解千岛湖之美丽,感受到千岛湖岛上、湖中蕴含的勃勃生机和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  能力目标:以读促思,培养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語言美,体会举例子说明方法的作用;通过搜集资料培养学生欣赏和想象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美丽河山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千岛湖岛上、湖中蕴含的勃勃生机和良性发展的生态环境。  难点:体
期刊
【案例呈现】  教学《两位数减两位数》减法时,首先引导学生复习20以内的减法算式,然后,学生通过分组比赛:每人自编一道两位数减两位数的减法算式。学生们热情高涨地编起算式来:  A组:32-25= 48-36= 59-12= 22-13=  B组:45-27= 32-12= 37-28= 39-48=  当B组的××同学刚说完,其他学生都喊起来:“老师,他编错了。” 39-48=这道题不够减,面对同
期刊
一、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教师在教学时使用的教学方法不恰当  教师在上数学课的时候,由于受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很多时候都是采用“满堂灌”的方式,不注重学生是否对这一知识点理解透彻了,很多学生没有真正地把握这一知识点,但是教师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这也使得他们的数学成绩逐渐落后,这样的后果也导致了学生逐渐失去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进而也就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性也不高。  2.仍然受应试教育的束
期刊
学生成长档案袋是记录学生学习成长的档案,在平时收集资料时,我总是要求学生把考得不错的试卷,优秀的习作,绘画以及各种活动的获奖证书等及时装入档案袋中。但在打开档案袋,让学生通过档案袋中的内容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教育时,却出现了尴尬的现象:鲜红100分的试卷被“弃置一边”,字迹工整的书法亦无暇顾及,至于那些闪光的获奖证书,更是“不闻不问”,倒是那几张不知被翻看了多少遍,略显破旧的图片、相片,让学生百看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