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姿不正要重视

来源 :孩子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dwfzh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镜头一:妈妈的同事秦阿姨在街上遇见5岁的伟仔,愣说他越长越矮了,妈妈很没面子,气得捅了一下他的腰,“这孩子,整天窝胸塌腰。跟他说过多少遍,就是不改,真拿他没办法!”
  镜头二:4岁半的小蝶又跪在爸爸的椅子上兴冲冲地“写字”,歪着头、曲着腿,整个后背弯成S型,眼睛几乎贴到纸上去。妈妈一见女儿这样儿气就不打一处来:“跟你讲过多少次了,坐姿不正会导致眼睛斜视、脊柱弯曲,你怎么就改不过来呢?气死我了!”
  
  身姿不正的几个原因
  
  ■饮食中缺乏维生素A、E及钙质
  早期佝偻就与此有关。多见于挑食、偏食的孩子,幼时瘦弱、爱出虚汗、情绪不高,卤门的闭合时间比一般孩子晚4个月到1年。这部分孩子的身姿不正主要是生理原因,可在饮食中补充维生素A、E及钙质含量丰富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胡萝卜、鱼籽酱、大型海鱼、牛奶等。使孩子的骨骼发育赶上同龄小孩,早期佝偻症的症状将会得到改善。
  
  ■幼儿缺少阅读、写绘的专用桌椅
  很多家庭为四五岁孩子准备的桌椅尺寸,至少有5年的提前量;更有部分家庭孩子用的干脆是成年人的桌椅,导致孩子在阅读、写字、画画及游戏时,不得不以各种奇怪的姿势趴在上面,长此以往养成身姿不正的习惯。
  因此,桌椅的高低应和孩子的身高相符合;必要时,可订制桌面有斜坡感的小书桌,以防止孩子伏案时弯腰弓背。
  
  ■幼儿经常性地处于情绪障碍中
  儿童的身姿与情绪息息相关。抑郁气质的幼儿特别喜欢窝胸塌腰,走路看着自己的脚尖,一副没精打采的样子。尤其当他受到打击时,更是佝偻着背。家长要重视小小童心的点滴烦恼,向孩子传递这样的信息:“乐观些!这是一件小事情!”“没关系,错了就改过来。”“哪怕别人都嘲笑你,爸爸妈妈也会为你鼓掌!”
  消除了心结,哪个孩子不愿意昂首挺胸?
  
  ■幼儿无意识地在模仿大人的举止
  你要求孩子昂首挺胸,坐时挺直脊背,而不要像条病蛇一样往沙发里一盘一窝,那么你自己呢?还有家庭中的其他大人,都做到了吗?孩子的模仿能力最强,如果大人平时站没站相、坐没坐相,怎么能要求孩子身姿周正,挺拔如小杨树?
  昂首挺胸,给孩子做个榜样。
  
  积极有效的身姿训练手段
  
  ●小树小树贴墙站。贴墙站立最能校正立姿,要求孩子双足并拢,肩、臀、脚后跟贴壁,腰背部分不能靠墙,要与墙面保持一点距离。贴墙站立至少要15分钟。为避免孩子不耐烦,父母可与孩子一起做游戏,如父母扮演追兵“二郎神”,孩子戴上老槐树、桃树、土地神的面具,代表瞬时变幻的孙悟空。好了,如果能站满15分钟不被“二郎神”发现,孙悟空就算赢了。
  ●顶书行走踮脚尖。对于素喜低头含胸的小孩来说,要培养昂首而行的习惯,可在他头上放一本书,行走的过程中要保证书不掉下来;同时,要用前脚掌行走,从头颈到腰臀,感觉像“绷了一根线”。每天走10分钟,就可有效地纠正含胸低头、斜肩而行的毛病。
  ●芭蕾训练正身姿。有条件的女孩子满5岁就可以进行一些基本的芭蕾动作训练,如手位训练,可以正肩形、锻炼脖颈的姿态、加强手臂的表现力及端正脊柱。又如立姿和踮足行走的步态,对校正走路的内、外八字,校正膝形不正和走路塌腰垮臀,大有裨益。
  ●灌篮训练正脊柱。对于习惯性斜肩歪头、哈腰窝胸的男孩子来说,双手投篮及双手抓杠吊在单杠上的训练,非常有利于校正脊柱的弯曲,使肩背的柔韧性得到锻炼。可买一个即装型的儿童篮筐,随时让孩子在公园或小区花园里进行训练。当孩子像鸟一样飞起来享受“灌蓝高手”的喜悦时,他的情绪一般都会得到改善。久而久之,“心因性”的身姿不正也会得到纠正。
其他文献
  
期刊
宝宝在幼儿园最好的朋友在背后说他坏话—什么宝宝现在还尿床啦;什么宝宝不遵守纪律啦;什么宝宝又偷吃零食啦……最离谱的是硬说他吃过小石头!其他小朋友可不知道这都是编的,见到宝宝就取笑他。宝宝又尴尬又苦恼:自己最信任的好朋友,怎么能这么说自己呢?以后再也不理他,还是继续和他做朋友呢?他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只好去找妈妈……    场景A  “你怎么交了这样一个朋友?”妈妈略带责备地说,“以后看人要看准些,
期刊
日本的家庭、学校、民间组织和政府都十分重视让孩子从小就关注日本以外的世界。这是因为:随着国际交往的日趋密切,越来越多的日本人已清醒地认识到,日本在新世纪里将面临越来越激烈的国际竞争,而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让下一代对异国文化和历史拥有更全面、深入、准确的了解。  在日本幼儿园、小学的教室或活动室里,常常悬挂着一幅在外国人看来似乎与低龄儿童并不相称的巨型世界地图。当孩子们吃中国豆腐时,老师就引导他
期刊
为什么要教育孩子识字    很多家长在孩子一两岁的时候就开始教孩子识字。识完字以后再干什么?不知道。一个不知道,字几乎等于白认了,大多数孩子、大多数家长也就停留在、满足在这个阶段止步不前。在蒋方舟的成长过程中,尚爱兰非常清楚,识字的目的不是为了显摆,而是为了尽快进入阅读。  在蒋方舟2岁多的时候,媒体宣传上有了“神童”的惊人例子,也介绍了各种各样的幼年识字方法。  像大多数家长一样,尚爱兰买来白纸
期刊
8月,儿子一家回国探亲,我到机场接他们。  啊,他们来了,来了!可怎么搞的,儿子两手空空,儿媳只背了个小挎包,8岁不到的孙子却又背又提,几天前刚满4岁的小孙女更是左手拎着提袋,右手还费力地拉着行李箱。“Karl!Amily!奶奶在这儿!”听到我的呼唤,两个小不点扔下箱子喊着:“奶奶!奶奶!”向我扑来,可刚跑几步又不约而同地返回去各自拉着自己的箱子。看到他们吃力的样子,我真恨不得跑过去帮一把,可隔着
期刊
1-6岁是儿童意外伤害的高发期。与大多数父母想像的不同,这些意外四分之三的发生地不是在外面或幼儿园,而是在自己的家里。父母在外普遍对孩子给予高度关注,在家中则认为孩子对环境很熟悉,父母就放心地忙自己的事了,结果开水烫伤、塑料袋窒息、吞咽卡着、把玩插座触电、被尖锐物品扎伤等意外时不时发生,对年幼无知的孩子构成了危害……要预防发生在家中的伤害,一方面父母的预防工作要做足做好;另一方面,对小孩也要进行形
期刊
第一个故事    一位中国学者,曾经发了一封邮件给美国一位素不相识的教授,讲述了自己的学习和研究经历,希望能从这位教授那里得到一些帮助。教授蛮有名,应该会很忙。所以信发了出去,她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教授很快就来了电话,而且居然能够准确地叫出她的名字!对于一个美国人,那拗口的中文名字一定很难念,他也许要反复练习好几遍才会这样流畅地说出来!这让中国学者十分感动。于是,双方的沟通和友谊很快地建立了
期刊
天气渐渐转冷,感冒发烧的孩子也渐渐增多,许多父母一见孩子发烧便心急如焚,只想着如何尽快让孩子退烧,却忽视了发烧带来的伴随症状(医学上称为并发症),如对眼睛、耳朵乃至心脏等器官的损害。为此提醒家长:对于发烧的病孩,尤其是体温在39℃以上者,务必做好眼、耳、心等器官的保护工作。    护 眼    一些孩子发烧时,往往眼睛紧闭、眼屎增多,逐渐出现白眼仁(医学上称为巩膜)干燥,随后黑眼仁(医学上称为角
期刊
也许你经历过下面的场景:要吃饭了,孩子在前面跑,你在后面追着喂;该睡觉了,哄着孩子的你都招架不住地闭上了眼,可孩子还精神头儿十足地在床上闹腾……对此,你束手无策。于是,孩子的“吃喝拉撒睡”这些小事,便成了你关心的头等大事。  一直急家长之所急的《孩子》杂志从本期开始,特别推出一组关于孩子吃喝拉撒睡的“小”文章,希望能够解决你的“大”问题。  说不清到底有多少父母在为孩子不好好吃饭而头疼,可却很少有
期刊
小磊2岁多了,在他3个月时,就被医生诊断为维生素D缺乏。小磊妈妈笃信着医生“多补钙”的建议,从那时起就一直坚持给他服用钙片和鱼肝油。而且只要看到营养食品里含有钙和维生素D,就赶紧买来给小磊吃。开始还颇见效,可最近两个月来,小磊不爱吃饭,总想喝水,频繁排尿,加上这大半年来基本没长个子,小磊妈妈有点急了:难道钙补得还不够吗?去医院检查的结果却令她大吃一惊:小磊补的钙不是不够,而是太多了,已导致维生素D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