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文化普惠均等的张家港实践

来源 :群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1978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张家港市始终紧扣文化民生,根据农民群众需求,着力推进政策、资源、服务、管理等文化资源要素向农民、农村倾斜,全市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双服务”水平得到大幅提升,成为推动城乡文化发展、文化惠民润民的不竭动力,真正实现服务农民“零距离”,服务基层“接地气”。
  一、推动文化政策向农村倾斜,夯实农村公共文化发展基石
  在政策制定时,始终坚持向农民、农村倾斜,提高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科学性、均衡性和协调性,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制度构建。在制定政策时,充分考虑农村文化发展和需求,着力优化城乡文化设施布局,从制度上保障农村文化服务无盲区。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加强农村文化制度建设和管理。2013年出台《关于促进张家港市地方特色文化繁荣的实施意见》,构建“一镇一品、一镇多品”地方特色文化发展格局。2014年起,在全国县域率先建立文化馆总分馆体系。2015年,出台《关于推动文化建设迈上新台阶的实施意见》,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协调机制。
  完善资金支持。繁荣农村文化需要资金投入。出台《张家港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提升工程三年行动计划(2011-2013)》,按区镇、办事处公共文化设施面积分别不低于5000㎡和2000㎡标准,由市财政按总投入的40%-60%给予补贴。各镇(区)落实经费保障,确保镇(区)、镇办事处综合文化站和村(社区)文化站有效运行。2012年以来,相继将文化育民、公共文化共享、文化数字化服务(两年)、书场(戏台)建设、数字美术馆建设等工程列入市实事项目。市、镇两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重大文化工程和基层文化设施建设。
  完善人才政策。农村公共文化的发展离不开文化人才的支撑。出台“港城英才计划”、“高层次人才资助”等政策,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通过举办文艺招贤赛、主持人选拔大赛,在全国选拔优秀文艺人才,补充乡镇文化队伍力量。出台《文化馆镇级分馆馆长助理派遣制度》,让专业人才下基层开展“一对一、面对面”辅导。在各镇(区)落实人员配置,各镇(区)综合文化站配备5名以上专职工作人员,各办事处综合文化站配备2名以上专职人员,村(社区)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公益岗位配备人员不少于1个。
  二、推动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秉承“互联网+”理念,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构建完善高效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实现文化资源与农民需求的无缝对接。
  完善农村服务设施建设。打造市文化中心、锡剧艺术中心、长春园书场(评弹艺术馆)、博物馆(长江文化博物馆)、少儿图书馆等一批文化地标,高标准建设18个镇级、办事处级文化中心,实现各村(社区)文化站“八个一”全覆盖。出台《张家港市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美术馆及区镇综合文化站、村(社区)文化站标准化运行管理办法》,推动公共文化设施管理日益科学化、标准化。全市人均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0.41平方米,居全国领先。在全国首创并建成30家24小时图书馆驿站,全市80%的农家书屋(社区图书室)达到三星级以上标准。2016年,又将书场(戏台)建设工程列入政府民生实事项目,市财政将投入240万元,计划在全市改造、新建32个书场。
  加强农村广电事业建设。在全国率先实现有线电视“村村通”“组组通”“户户通”。实施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工程,全市数字电视入户率达98.6%。有线电视网络双向化改造率达98.6%,基本实现住户全覆盖。2015年,全面启动“有线智慧镇(社区)”建设,3个项目启动建设。全省应急广播体系县级试点建设项目通过省局认证,其中中波数字化应急广播的开发与使用处于全国领先。电视传媒中心投入1500余万元实施高清化改造,提升新闻节目制播水平。投入2000余万元,对有线基础网络进行了优化,完成网优网改工程71个、新建工程95个,提升全市高清互动和宽带业务发展水平。
  创新农村服务资源供给手段。实施“文化数字化服务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县域文化数字化,已建成数字文化服务平台、数字图书馆、数字文化馆、数字博物馆、实体数字文化体验馆,正加快建设数字美术馆,整合全市文化资源,线上线下相结合,并向基层延伸,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快速、丰富的公共文化服务。书香城市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发布全国首个“书香城市”建设指标体系,建成全国首家按分级阅读理念布馆的少儿图书馆和少儿阅读邮局,在全国首创试点建设社区阅读活动站,率先建立并全面推广24小时图书馆驿站,在全国县(市)首推“阅读起跑线计划”,启用县级市首个全民阅读活动公众微信平台,在全国首创实施民间阅读推广人队伍资格认证和建设管理制度,丰富农民阅读生活。
  三、推动文化服务向农村倾斜,让农民广泛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在文化服务设置中充分考虑农村实际,满足农民群体差异性与个性化的文化需求,通过农民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传播高雅审美情趣,不断提升参与度与满意度。
  文化服务依托“小网格”。通过实施网格化公共文化服务,延伸公共文化服务层级,强化资讯、菜单、数字、定向“四大服务”。强化资讯服务、菜单服务、数字服务、定向服务,每年推出“幸福港城”网格文化系列活动20余项,为广大群众提供良好的文艺展示平台。创新强化艺术辅导、活动指导和阅读指导,每年投入辅导力量5000余人次,辅导创排活动300余场,受益群众超过10万人次,全市群众文艺团队达500余支。完善评价激励机制,每年开展示范文化网格、优秀网格文化员、星级群众文艺团队等评比,进一步激发了群众文化参与和创造热情。
  文化服务送到“家门口”。连续十二年成功举办中国(张家港)长江文化艺术节,坚持开展“村村演”、“月月映”、“周周唱”、“天天说”、“镇镇办”及“幸福港城”网格文化系列活动等一系列文化民生品牌活动,将文化活动送进基层文化中心、文化广场,让农民在家门口就可欣赏到优秀的文艺节目、享受到高质量的文化服务。设置多元化文化志愿服务项目,包括文艺演出、阅读推广、教育咨询、公益播影、文化传播、文物鉴定、家电维修、主持讲解、文艺辅导等,每年开展活动900多次,受益群众近18万人次。
  文化服务携手“志愿者”。将文化志愿服务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一布局,在全省成立首家文化志愿者协会,在全国率先开展文化志愿者资格认证。成立市文化志愿者孵化基地,目前全市文化志愿服务团达56个,注册文化志愿者2700余人。加强规范化管理,出台文化志愿服务工作意见、文化志愿者管理办法、文化志愿服务保障激励办法等,推动文化志愿服务社会化、品牌化、长效化发展。
  广电服务打出“民生牌”。强化民生主题,关注民生热点,市广播电视台推出《1098公益讲坛》《爱心后备箱》《律师说法》等节目,“美丽校园联播网”实现全市48所小学全覆盖。电视民生栏目《第一视线》,成立“好人帮”调解援助团,每年为群众解决问题200余件。连续多年举办“爱心大巴免费送新市民回家过年”公益行动、“重阳”健康养生文化节、“张家港人的一天”等“接地气、有温度”的民生活动,不断延伸广电服务触角,提高群众参与度,满足农民文化需求。□
  (作者系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
  责任编辑:陈伟龄
其他文献
【正】近年来,借助于互联网的创业活动在我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迅猛发展,信息取代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成为最重要的资源,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正逐渐成为这股创业热潮中一支
本论文以经过实验室处理的粉煤灰作为吸附剂,对垃圾渗滤液进行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垃圾渗滤液经过粉煤灰预处理后,CODcr从12000~25000mg/L降低到3000mg/L左右,氨氮
以1995~2013年间 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收录的科学数据研究方面的论文为样本,分别从作者、期刊分布、研究机构、关键词等角度进行定量分析,揭示中国在科学数据领域的研究现
专家名片:古典,中国职业生涯教育专家,资深职业规划师。新精英生涯总裁,新精英职业生涯管理课程首席培训师,美国咨询师认证管理委员会生涯教练项目(BCC)中华区首席培训师,畅销书《拆掉思维里的墙》作者。   专家谏言:你喜欢心理学并不代表你会喜欢心理咨询师的工作,所以根据你的职业来选你的专业,而不是根据专业来选择未来的职业。    朋友的女儿今年高中毕业,特意来找我咨询选专业的问题。从我做职业规划到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