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学重在培养兴趣

来源 :考试·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l1654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新的源泉。改进化学习题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改进实验,提高效果,培养学习兴趣;自制教具,增补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延伸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中学化学 培养兴趣 策略
  兴趣是一种带有感情色彩的认识倾向,它是认识和探索某种事物需要的基础,是推动人们去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一种重要动机,是一个人学习中最活跃的因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创新的源泉,没有兴趣的强制性学习,例如:频繁的考试、繁重的作业、马拉松式的复习等是一种低效率的学习,其结果将会扼杀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特别是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关键时刻,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非智力因素,使学生乐学、会学、善学,就显得尤为重要。
  化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几年来,笔者采取了以下做法:
  一、改进化学习题教学,激发学习兴趣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而习题教学又是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使学生从枯燥无味的大量习题中解脱出来,采取精选习题、改编习题的方法,使学生在灵活多变的习题教学中,获得兴趣。设置一题多解、多题一解、讨论式习题、探索式习题、实用型习题等。
  例1:人的胃液里含有少量盐酸,可以帮助消化。但盐酸过多会使人得胃酸过多的疾病(烧心),可选用哪些物质作为治疗胃酸过多的药物?此时,让学生广开思路,多角度思维,广泛发表意见,可以出现以下答案:①用NaOH;②用生石灰;③用Al(OH)3;④用CaCO3;⑤用Fe;⑥用Na2CO3;⑦用NaHCO3;⑧用水。组织学生分析、辨误(从略)。
  例2:某烧碱固体中混进了少量杂质,杂质是下列情况中的一种:①NaCl;②Na2S04;③NaCl和Na2S04共存。请设计一个合理的实验方案来确认杂质是何物?
  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见解,说错了也不要批评。把学生们的方案归类并板书在黑板上(从略),然后依据青少年好胜性强,喜欢怀疑、争辩、敢于发表意见的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讨论、鉴别,对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辩误、驳谬,教师可以适时引导和点拨,这不仅使成功者体验到了喜悦,失误者也找到了不足,使学生增强了求知欲,产生了学习兴趣,同时发展了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二、改进实验,提高效果,培养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它不同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点是存在着丰富的生动有趣的化学现象,因此重视实验,让学生把学到的化学知识与实验事实进行生动的结合,体验认识的乐趣,是培养学习兴趣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不但要认真做好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而且要改进教材中某些实验的不足,进一步提高实验效果。例如,对“电解水”实验的改进,不仅大大提高电解速率,而且增大了实验的可见度和可信度。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对“气体发生器”的改制等,均收到了极好的实验效果。
  三、自制教具,增补实验,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化学教材介绍NaOH固体必须密封保存,否则会变质时,没有安排实验,CO2与NaOH反应时无明显现象,学生难于相信。笔者教学时补做了“喷泉”实验,现象明显、有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学习兴趣大增。又如,教材中介绍酸碱盐溶液导电的原因时,既无演示实验又无图示,学生只能想象,为使微观世界宏观化,抽象问题形象化、直观化,笔者自制了“离子移动演示器”,使学生清楚地看到通电后溶液中的离子做定向移动的情景。我们还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来弥补实验的不足,自制了电教软片来演示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不同等等,来活化学生的兴趣。
  另外,创造条件尽量把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使学生有更多动手操作的机会,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头上。”让学生亲自去体验、去感受、去探索、去发现、去创造,并从中获得乐趣,获得信心、获得成功、受到教育、得到发展。例如:“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笔者将传统的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学生学习情绪高昂,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发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是延伸学习兴趣的有效途径
  1.组建课外化学兴趣活动小组。帮学生做“魔棒点灯”、“睛雨花”、“雨落叶出红花开”、“烧不坏的手帕”、“捉迷藏”等趣味实验以及自制土仪器做一些家庭小实验。
  2.组织化学展览、化学园地黑板报。
  3.组织参观石灰厂、氮肥厂、造纸厂、水泥厂、电池厂等,进行实地考查,使学生深深知道化学与社会、化学与环保、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化学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进一步认识到学化学的重要性,进而延伸和深化学生兴趣。
  培养和发展学习兴趣是一项系统工程,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是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教育工作者长期研究和探索的课题。
   (陕西神木中学;719300)
其他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