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立法之公共理性缺失与补强

来源 :南京大学法律评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ge2009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宪政模式之下,环境立法是一种聚合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的公共产品,但是由于政府主导的环境立法体制,环境立法在实践中却被当作谋求管理和利益的手段,导致所立之法的有效性存在相应的问题,单纯强调国家导向的环境立法无疑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遵从公共理性制定和修正环境法律、法规,并通过公共参与、理性公议达成可接受的环境立法方面的共识,是解决环境立法有效性的有益尝试。
其他文献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高新技术在临床推广应用,使护理工作者常暴露于多种职业性危害因素之中。尤其是手术室护士,在一个特殊的环境中工作,不可避免要受到各种有害因素损伤的威胁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基本工具。护理语言,作为护理人员与特定对象——患者之间的交流工具,有其特殊性,也有特殊要求,必须讲求语言艺术。为此要做到真诚得体、轻柔和蔼、科学准确,同时
针对目前临床医学生实习面,临的问题,改进教学方式,注重医德教育和人文素质培养,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临床实习医学生教育体系,促进临床医学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