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老子》的传播观念

来源 :人民论坛·学术前沿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s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老子对传播有深刻的认识。他创造了“道”、“无”、“有”等传播符号,并提出“道”是传播活动发生发展的根本动因。他对传播的方式方法、传者及受者都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比如传播应遵循自然规律,传播过程中,受者应该多观察、少说话,传者要真诚交流等,深刻影响了中国文化传播的发展。
  【关键词】《老子》 传播 符号 动因 观念
  
  鲁迅曾经说过:“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他认为“道教是中国社会的根砥”。《史记·老庄申韩列传第三》中有记载: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另据记载,孔子到了周,向老子问礼。老子说,我听说,聪明的商人会把财物藏得很严密,仿佛一无所有。品德十分高尚的君子则表现得很谦虚纯朴。这可以从侧面反映出老子的传播观念,不夸耀自己而刻意进行传播,提倡真诚纯朴,顺其自然。本文试图从传播学角度审视《老子》①(下引该书只注章名)一书,剖析其传播观念。
  
  关于传播符号的思想
  
  老子创造了许多传播符号。他在开篇第一章即提出:“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可以用语言表达的道,就不是常道;可以文字表述的名,就不是常名。然后他在第二十五章时进一步说明:“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他描述了天地万物根源的大概特征,并表示自己并不知道它的名字,勉强称之为“道”,只是为了方便起见而已。虽然老子说“道”不可名,但事实上他已经给出一些概念,即是道的不可言说性与概念性。为了方便阐述传播自己的理论学说,老子尝试为理论性很强的抽象概念命名,将形成天地的本始叫做“无”,创生万物的根源叫做“有”。由此,“常有”、“常无”、“玄”和“玄之又玄”(即“道”)等名词形成以老子为首的道家学说特有的传播符号。
  另外,老子实际上提出了一个传播学上很严肃的问题,由于现实中存在着众多不可概念化的物象或事象,因而言语传播都不可避免地遇到“语义”解释的制约和“语义”传播的局限。这里提到的“语义”不能按人们经验的理解去接受,它是通向纯粹思维的对应物,由于古人尚无精确的术语认识,老子的“玄”常使今人不知所云。美国语言学家萨丕尔曾说,“最清虚的思维可能只是无意识的语言符号的有意识的对应物”,这似乎是对“常道”、“常名”、“常无”、“常有”以及“玄”的很好注释。②
  
  关于传播发生发展的根本动因
  
  老子曾在三十九章中说过:“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讲明“一”(也就是“道”)的作用,说明道是构成一切天地万物所不可或缺的要素,也是传播活动发生发展的必要因素。
  老子接着在第四十章及四十二章中说明天地万物的运动规律和生成根源。“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里的“反”有两个意味:相反对立与循环反复。他认为“相反相成”的作用是推动事物变化发展的力量。而“无”“有”是道产生天地万物时由无形质落向有形质的活动过程。道产生天地,天地产生阴阳之气,阴阳两气相交而形成各种新生体。这里是说明天下万物生成的根源,也是传播活动发生的根本动因。
  
  关于传播基本准则及观念
  
  传播基本准则。二十五章确认传播的基本准则就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在传播活动中,人们只需要遵循自然的法则。“太上,下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贵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十七章)就是要让统治者知道不可随意操控传播活动,应该让其似有若无,只顺从自然的法则。
  不按自然规律的传播有负面影响。道家注意到社会传播的某些负面影响,注意到不规范的传播行为容易扰乱社会安定。③如第十二章提出,“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这就是指出社会宣传的物欲文明生活的弊害。社会上传播流行追逐声色之娱,使得人无法持守内心的安足而日趋空虚,即便用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也有其现实意义。七十二章的“民不畏威,则大威至”和七十五章的“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进一步阐释统治者采取不当的传播行为,剥削与高压逼得人民“轻死”造反。老子在五十三章中直斥不按自然规律行动的统治者是强盗头子,“大道甚夷,而人好径。朝甚除,田甚芜,仓甚虚。服文彩,带利剑,厌饮食,财货有余。是谓盗夸。非道也哉。”
  正因为“其政闷闷,其民淳淳。其政察察,其民缺缺”(五十八章),政治宽厚才能使得民风淳朴,所以老子认为“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五十七章),讲求统治者无为而治,顺应民意而任其自然发展。这与《常识》作者托马斯·潘恩的“管得最少的政府就是管得最好的政府。政府本身不拥有权利,只负有义务”④有异曲同工之妙。老子索性提倡“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八十章),这种提倡“老死不相往来”的传播观念放在战争频仍的春秋战国时期,作为一种对抗社会统治者政察令繁、侵俗扰民的方法也是正常的,具有时代的合理性,即期望通过社会成员之间的素心相处而达到国家祥和、民生安泰的目的。
  “不言之教”的传播思想。老子对言语传播是批判对待的,他既肯定语言在人际交往中的重要性,也指出语言在取信于人上的局限性。因此他认为“知者不言。言者不知”(五十六章),有智慧的人是不多言说的,多话的就不是智者。在传播过程中,无声胜有声,行动比言语更重要,“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第二章),以不言之言、无声的行动去影响对方,则往往是传播活动大智大巧的一种表现,最常用在教师通过自己的日常行为去暗示和影响学生。⑤“善言无瑕谪”(二十七章),也是指善于行不言之教就没有过失。在传播过程中,受者应该多观察,少说话,“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四十一章),听到正确的理论应该身体力行,而不是一笑了之。
  提倡真诚交流。老子提倡传播者应该真诚,避免居高临下的姿态,反对在传播活动中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甚至弄虚作假。“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二十四章)和“持而盈之不如其己;揣而锐之不可长保”(九章)均说明传播者不可锋芒毕露,咄咄逼人。“是以圣人方而不割。廉而不刿。直而不肆。光而不耀”(五十八章),传播者应该懂得方正而不割人,锐利而不伤人,直率而不放肆,光亮而不刺耀。因此在交往过程中,老子提倡“不争”,“善者不辩。辩者不善”(八十一章),他认为争辩容易产生冲突,伤害双方关系。
  老子认为过于修饰而浮夸的言语往往不够真诚,“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八十一章),信实的话由于它的朴直所以并不华美,华美之言由于它的动听往往虚饰不实。“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十七章),传播者的诚信不足也是无法取信于受众而收到良好传播效果的原因之一。传播者应该言而有信,如“言善信”(八章)、“夫轻诺必寡信”(六十三章)。对于传者的要求还得善“知人”,更要能“自知”。“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三十三章),不要自作聪明,而应该日省自身有自知之明。“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三十八章),强调大丈夫立身敦厚,不居于虚荣华丽。除此之外,传者应“致虚极,守静笃”(十六章),这样才能做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四十七章),与外界保持距离而免受干扰,内心平静才能正确看待外界事物而采取恰当的措施。(作者单位: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释
  ①陈鼓应:《老子今注今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年。
  ②余志鸿:《中国传播思想史》,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09页。
  ③李敬一:《中国传播史论》,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年,第186页。
  ④[美]托马斯·潘恩:《林中居民的信札》,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
  ⑤孙旭培:《华夏传播论》,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47页。
其他文献
<正> 海河是天津的母亲河,孕育了天津的发展,是天津重要的、具有标志性的宝贵资源和经济命脉。大力发展海河经济。实施海河两岸综合开发改造,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市八次党
高校学风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找出高校学风的影响因素势在必行。学生、教师、学校是与学风相关的三个主体,三者之间的关系也是影响学风的重要因素,在服务接触理
一位富有创新精神的外科医生18世纪的苏格兰人约翰&#183;亨特(John Hunter)是一位比较解剖学科的先行者,也是医学史上的传奇人物,被誉为现代外科手术之父。亨特没有接受过很
<正>案例背景2012年10月3日,史某因高处坠落摔伤,腰部活动受限到某医院就诊,入院诊断为第一腰椎压缩性骨折,并于当晚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出院后,史某自感身体不适,怀疑手术
稳定和高效的农村金融结构是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关键。伴随着经济发展的步伐,我国农村的金融结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和发展趋势。基于此,对当前仍存在
美术教学应加强对学生的素质教育,其措施是:①使美术教师树立素质教育思想.②美术教学必须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全面素质教育.③提高美术教师的自身素质.
事业的发展和政权建设所需要的资金,是国家财政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优化配置、有效地使用事业资金并提高其使用效益,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摘要】科学发展观指导下辅导员的工作思路是“一个契合点,三个支撑面”,即紧紧抓住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这一核心理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思路开展工作。在此思路指导下,辅导员工作应做到“确立一个中心,投入两种情感,调试三种角色冲突,掌控四大关键环节”。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辅导员工作 思路 措施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国家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同样对高校辅导员工作具
为了更好地适应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体现公正、公开、透明的规划审批原则,执行北京市区中心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下简称"控规"),规范规划设计市场,北京市规划委员会依据相
近日,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实施方案》,提出建立健全全科医生培养制度,除了对全科医生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外,在职称晋升、岗位聘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