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公共道德研究的理论维度

来源 :道德与文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DY_YANG200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公共道德简单说来就是指公共生活中的道德。由于中西文化在公私问题上都曾存在的政治维度和社会维度的混合问题,因而对公共生活和公共生活中的道德的理解和研究也就变得异常困难。制度伦理研究制度的正义问题,是我们研究公共道德的第一个基本理论维度;现代社会生活中的公民道德则包括日常生活中公民对制度规则应承担的道德责任以及对他者(陌生人)应有的态度、行为两个基本的层面,是我们研究公共道德的第二个基本理论维度。道德理论研究的这两个维度,也是我们推进伴随社会转型的新时期道德文化建设的两条基本路径。我们有必要把道德建设的重心转移到公共道德的培育上来。 In short, public morality refers to the morality in public life. Due to the mixture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dimensions that both Chinese and Western cultures have had on both public and private issues, it becomes extremely difficult to understand and study the moral in public life and public life. The justice problem of institutional ethics research system is the first basic theoretical dimension of our study of public morality. The citizen morality in modern social life includes the moral responsibility of citizens in the daily life and the other (stranger) The two basic aspects of attitude and behavior are the second basic theoretical dimension of our study of public morality. These two dimensions of the study of moral theory are also two basic ways for us to promote the moral culture in the new era with the social transformation.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shift the focus of moral construc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public morality.
其他文献
在价值合理性与工具合理性的视阈中,执政伦理基本问题的历史嬗变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传统时期对执政伦理基本问题的探索,现代时期对执政伦理基本问题的探寻,马克思主义对执政
随着当代美德伦理学和心理科学的发展,道德心理问题的地位日益凸显。只有恰当的道德心理设计,才能支持道德理论的规范性要求。因此,伦理学的关键在于论证足以支撑道德要求、
黑格尔在本体论意义上把握人格,并将自由视为人格的本质规定。法权人格、道德人格、伦理人格既是自由人格生长的三个阶段,也是自由人格存在的三种样式。平等法权与内在超越性
柯恩的"纯粹"一神教是其犹太哲学思想中的基础性概念."纯粹"一神教的基础是上帝的独一性,包括上帝存在的独一性和信仰上帝的方式的纯粹性,它的表征是以色列民族的独一性.正是
基于特定领域的语料库,利用统计和语言学规则相结合的方法提取多字词表达(Multiword expressions)。首先利用领域高频词作为种子词提取候选串,进一步利用各种统计量、多字词
日本博多栉田神社的祗园山笠祭是日本国三大祗园祭之一.在日本,"山笠"一词的使用始于博多祗园山笠祭.在中国,"山笠"一词意为禅师的法器"笠".本文通过对博多祗园山笠祭起源说
范礼安神父在中国传教区的形成和发展中拥有举足轻重的特殊地位,他通过耶稣会在澳门的各种机构,对中国教区的传教步骤与方式进行严密掌控;而正是由于他的支持和偏爱,中国教会
在技术强力与技术异化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对技术发展产生了恐惧心理。汉斯.约纳斯积极倡导恐惧启示法,深入挖掘恐惧思维的正面意义。技术恐惧思维能刺激人们的想象、预见
“文人无行”是中国古代文论中较具特色的一个命题,它反映的是文人对操守品德的重视。西晋文人潘岳因拜尘贾氏、依附豪门成为“文人无行”的代表,但后人对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及
孟子对于恻隐之心的叙述与列维纳斯对于感受性的描写存在着诸多相似之处。但是,作为两种异质文化的产物,恻隐之心与感受性之间的差别也是甚为明显的。恻隐之心是内在具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