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法治教育“落地生根”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obe775179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道德与法治教材在传承思想道德教育思想的基础上,突出了法治教育在初中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教师在课堂上应依据课程标准,应增强法治意识落地的规范性,增强法治意识落地的真实性,增强法治意识落地的有效性及增强法治意识落地的趣味性。
  【关键词】法治意识 培育 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8)07A-0047-02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指出:“初步树立法治意识,养成规则意识和遵法守法的行为习惯,初步具备依法维护自身权益、参与社会生活的意识和能力,为培育法治观念、树立法治信仰奠定基础。”笔者认为,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应立足教材内容,创新教学方式,彰显学科价值和魅力,使学生的法治素养“落地生根”。但是,在学校教育中,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只是传授法律知识,而不注重培育法治观念、涵养法治素养。在新时代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已是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巧用教材内容,增强法治意识落地的规范性
  法治意识的培育必须在遵循课程标准的前提下实施,以教材为基础,依据教材中的法治教育因素,在教学中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教育部组织编写的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于2016年秋季投入使用,教材中专门设置法治单元和法治专册,教师应结合教材中显性的法治知识,挖掘好教材隐含的法治素材。
  部编人教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法律知识学习、法治信仰和法治能力培育的内容有: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走进法治天地》,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和《做守法公民》,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勇担社会责任》,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维护国家利益》,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坚持宪法至上》,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理解权利义务》,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民当家作主》,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民主与法治》等。
  在教学中,教师要依据课程标准,明确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法律知识教学前后贯通,帮助学生准确、全面、深刻掌握知识,为培育法治意识奠定基础。例如,讲授七年级下册第十课《学会依法办事》时,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他人和集体的合法权利,但具体的维权方式在七年级教材中并没有涉及。这时候,老师可以整合道德与法治课程八年级上册第五课《善用法律》的内容,教授学生遇到侵害时,可以通过求助法律服务机构来维权,也可以通过诉讼途径进行维权。
  二、结合时事新闻,增强法治意识的敏感度
  初中生社会经验不足,教师传授法律知识时不能空洞说教、一味灌输,应把专业的理论知识寓于鲜活的生活素材中,并将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情境视作课堂教学内容的重要来源,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参与社会实践,解决实际问题。例如,教师在讲授八年级下册第三课《行使权力有界限》时,可以用“合肥‘高铁扒门’事件”为教学素材,创设情境,设计问题。
  【知识目标】行使权力有界限
  【生活情境】2018年1月5日16时44分,由安徽蚌埠南开往广州南站的G1747次列车在合肥站准备发车时,旅客罗某以等待家属为由,阻止车门关闭,造成该次列车延迟发车。
  【问题思考】(1)你如何看待罗某“高铁扒门”的行为?(2)如果你是警察,现场会怎样与罗某进行沟通?
  【法律依据】《铁路安全管理条例》第七十七条 禁止实施下列危害铁路安全的行为:(一)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二)扰乱铁路运输指挥调度机构以及车站、列车的正常秩序。
  【思考提示】罗某的行为涉嫌“非法拦截列车、阻断铁路运输”,扰乱铁路车站、列车正常秩序,会受到相应的处罚。公民行使权利不能超越它本身的界限,不能滥用权利。公民在行使权利的时候,不得损害国家的、社会的、集体的利益和其他公民的合法的自由和权利等。
  课堂教学素材必须源于生活,反映生活,回归生活,具有真实性、时政性、权威性,但也不等于机械地把现实生活内容拼盘式地堆放到课堂中,应该根据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要求进行规划和提炼,使之有效地服务于教学需要。教师应把法律条文融入鲜活、形象的案例之中,让学生在情景体验中学习法律知识,培育法治意识。
  三、模拟角色活动,增强法治意识落地的有效性
  法治教育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自我教育。课堂上,学生不能只充当“旁观者”“旁听者”,应该在课堂活动中体验“当事人”,在体验中感受理论的旨趣,在体验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此,教师可以开展情境模拟教学,模拟一些法律案例情境,让学生扮演角色,实现自我教育。例如,教师在讲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八课“公平正义的守护”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可以设计以下法庭模拟活动。
  【案例模拟】模拟广西梧州市近期发生的一起民事纠纷案件。
  【角色模拟】学生扮演角色:审判长1人、审判员2人,书记员1人、原告、被告、第三人、律师、人民陪审员若干人。
  【庭审模拟】
  1.核对当事人和诉讼参加人基本信息。
  2.法庭调查:原告陈述诉讼请求、事实和理由;被告答辩;第三人陈述;对各方当事人争议焦点的事实调查。
  3.法庭辩论:各方当事人发言辩论。
  4.征询各方当事人是否愿意调节。
  5.合议庭进行评议;宣读判决书。
  法庭模拟活动加深了学生对司法机关的了解,亲身体验法院在审判过程中是如何遵循诉讼程序。另外,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开展自我法治教育,还可以在课堂上组建不同的学习小组来完成学习任务,引导、支持学生制定小组规则,培养学生自主管理、民主协商的能力。
  四、丰富教学形式,增强法治意识落地的趣味性
  法学的专业性和严肃性增添了法治教育的枯燥度,教师需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落实法治意识。对此,要综合采用故事教学、案例研讨、法治辩论、价值辨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六课有关“国家行政机关”内容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国家行政机关的重要性,笔者在课堂上引入法治故事《红盾利剑在农田上闪光》(该故事入选2016年“最受欢迎的机关法治故事”,故事讲述重庆市工商局深入农村,奔波数千公里,查处一个涉及假种子130多吨、案值数百万元的惊天大案),让学生体验跌宕起伏的故事情境,并根据教学目标,向学生抛出问题:“故事中哪一情节最能打动你?”“故事中哪些人的行为让你深恶痛绝?哪些人的行为让你拍手称赞?”……学生议论纷纷,对卖假种子的商贩深恶痛絕,对工商局工作人员深入农村打假的行为拍手称赞……教师采用故事教学,学生的情绪被调动,思维被激活。
  又如,教师在讲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第四课《依法履行义务》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采用法治辩论教学,抛出问题“捡到失物,归还失主,向失主索取相应的费用,是否合理?”,学生纷纷发表自己看法,“拾金不昧是传统美德,失主可以自愿支付报酬,但拾到者不能主动索要”“捡到失物,归还失主,可以向失主索取相关费用,例如寻找失主的交通费”……教师把社会上具有争议的话题引入课堂,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的平衡状态,点燃学生的思辨之光,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唤醒学生的法治思维。
  综上,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必须告别以往的说教方式,应采用灵活实用的教学方法,让法治意识“润物细无声”地落入学生心田里。
  (责编 周伟琳)
其他文献
随着高新技术迅猛发展,在无菌程度上对手术环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手术间的设备力求简单、实用,但每个手术间的常用设备有:手术床、器械车、麻醉机、监护仪等等,而对于规定一般面
【正】 行长(主任)值班制度是怎样实行起来的一九六二年末,我们在总结工作的时候,发现有些基层银行经营管理不善,错帐错款比较多,工作秩序不够正常。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
【正】 目前各地銀行正在貫彻全国财貿政治工作会議精神和全国分行行长座談会精神,积极地改进結算工作,改革結算制度,使結算工作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新高潮服务。这項改革已经
本刊讯9月13日,2018年教育精准扶贫工作暨教育系统脱贫攻坚作风建设年推进会在南宁召开.会上指出,今年我区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区贫困地区教育基础条件和教
目的探讨康复教育光盘在全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和实用性,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供依据。方法将52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27例,实验组25例,对照
目的:比较分析外固定支架与掌侧锁定加压钢板在治疗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过程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桡骨远端C型不稳定骨折患者90例,分为外固定支架治疗组(A组)及掌侧锁定加压
目的探讨中子刀与食管支架联合治疗食管瘤的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对89例丧失手术指征而放疗、化疗难以奏效的中晚期食管癌患者采用内镜下先置入镍钛记忆合金食管支架后,再将锎
【正】 我国现阶段的社会主义经济,是以生产资料两种公有制为基础,容许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经济体制,是当前各经济部门必须研究解决的重要
【正】 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最近召开了全省出纳工作评比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各专区人民银行评选出来的先进集体单位和综合收款、手工和机器点钞的代表。会议总结了一九六四年
通过对Anderson原理的分析和相关试验数据的验证,选择了工况负载条件下采样流量、撞击孔孔径、撞击孔孔数为浮游菌采样器的校准参数。为今后浮游菌采样器的校准方法确定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