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orac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网上,某“独生子女父母养老交流组织”小组里聚集了7.3万个独生子女,他们交流着赡养父母、与父母沟通过程中遭遇的各种问题。既有关于社会性难题的咨询与分享:两个独生子女如何照料好4个老人、妈妈患上阿尔茨海默病怎么办?也有现实中与父母相处的苦恼:父母爱囤积怎么办?父母不聽劝、把全部财产投入股票怎么办?父母有慢性病不控制、不肯去体检怎么办?有的看题目就让人心惊:“爸妈骂我白眼狼”“因为我不婚,我妈开始绝食”……在小组讨论里,无奈、委屈、焦虑、抑郁甚至绝望等字眼频频出现。对于这些子女而言,《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一书刚好对症。
   据了解,《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一书的两个作者各自有25年以上的社工经历,她们在职业生涯中帮助过无数个对“难相处父母”无计可施的成年子女。书中,她们剖析了41种父母行为,将“难相处父母”分成6种类型:依赖型、泼冷水型、自恋型、控制型、自毁型、恐惧型,以案例阐释了不同类型的行为特征,并给出应对建议。纵观全书,尽管父母的难缠之处各有不同,但处理关系的核心原则却是相同的——理解、接纳、有度。
   理解:学会理解父母内心深处深藏的痛苦,这是他们难缠行为的根源 美国白宫健康政策顾问阿图·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如下有售)一书中写道:“老年是一系列连续不断的丧失。”
   在生命的下行阶段,人往往同时面临着多重失去:退休,失去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身体功能退化,视力、听力、行动力逐渐衰退;身边人一个个离去,手足、配偶、朋友……与此同时,习以为常的独立生活也走向终结:丧失驾驶能力,被迫搬到养老院或子女家,不但失去熟悉的环境,隐私也难以保障。阿图·葛文德为此引用了一名百岁老人的感慨:“生活中最好的事就是能自己上厕所。”
   老化从方方面面对一个人身心的自我平衡造成重大威胁。同时,很多人自身又存在人格障碍和心理问题,不能坦然面对失落,因此会出现忧虑、抑郁、偏执,甚至会苛责旁人以掩饰自己失去掌控力。理解父母出现严重的“难相处”行为,是因为他们无法接纳自己面临的处境。更多地了解他们的成长过程和人生经历,发现隐藏在问题行为背后的的心理问题,做子女的才能真正理解父母。
   接纳:不抵御、不批判、不说服 正如很多父母嘴上总挂着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很多子女心里也有一对“别人家的父母”。慈爱、开明、热爱生活、与时俱进,是子女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和父母相处,做子女的也要放弃不切实际的期待。接纳父母独特的个性,正视并允许他们在性格上有自己的问题。要明白这些未必能随着时间改善,反而会因老年病痛和失落变得更加严重。争执或劝告并不能让他们改变,只会让彼此气恼、受伤。学会控制自己的不满,在沟通中不断表达爱、关心和支持,让父母知道无论如何总有子女在身边,才是修复处理关系更加有效的方法。
   有度:设定合理底线,坚持原则,并不为此自责 理解和接纳并不是无底线的顺从。当父母的安全和健康面临高风险时,比如有病却不肯按时服药、行动不便还坚持独居,子女就必须果断介入。但也要注意方法,可以考虑寻求社会机构、亲友等第三方的帮助和支持。作为独立的成年人,子女也要照顾好自己和家人的身心健康。面对父母的要求,想好自己能做到的合理范围,设定底线,坚持立场,避免陷入心力交瘁的境地,并学会不因拒绝父母而内疚自责。同时,也要尊重父母的立场。
   阿图·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别:关于衰老与死亡,你必须知道的常识》一书中写道:“很少有子女会想‘这是妈妈想要的、喜欢的、需要的吗?’他们更多是从自己的角度想问题。”现实中的一些争执,并不真的涉及安危,往往是因子女关心过头而引发的。父母和我们一样,有自己的生活和做事方式,不喜欢别人指手画脚。在与他们相处时,做子女的也应保持一份界限感。
   《如果父母老后难相处》一书开篇便提醒我们:“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成年子女,首先必须知道问题并不在某一方。你若只聚焦在父母的行为上而没想到彼此间的关系,便很难走出困境。”理解、接纳、有度原本就是成年人之间的相处之道,适用于任何关系。
   当我们因父母“难相处”而深感无奈、委屈、焦虑、抑郁甚至绝望时,不妨跳脱出来思考一下:我们与父母之间是否建立起了成人间应有的关系?然后反思:那些难以抑制的愤怒和痛苦由何而来?为什么冲突发生时我们总是“硬刚到底”?在其他关系中,我们是否也沿袭了父母的行事作风,成了“难相处”的那个人?毕竟所有关系的本质都是自我关系。
   只有在相处中看到不曾了解的父母和从未发现的自我,才能以更实际、更有建设性的方式,探索、改善与父母及身边人的关系,在陪伴父母老去的同时,实现自我的成长与自由,更好地面对人生,从容变老。这不仅是善待父母之道,也是善待自己之道。
其他文献
车辆投保当日发生交通事故,保险公司以保险合同“次日零时生效”为由拒绝理赔,是否成立?近日,由长沙市岳麓区人民法院审理的类案有了结果。   2019年4月22日晚,韩先生驾驶的电动车与胡先生驾驶的机动车在路口相撞,造成韩先生受伤及两车受损。   不幸中有万幸,胡先生刚好在事发当日通过电子投保的方式,为车辆投保了车损险和100万元不计免赔的商业第三者责任险。然而,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范围内赔付了12万
期刊
作为沂蒙山区的组成部分,沂源是一块英雄之地。生在这片英雄之地,李成栋感到荣幸而自豪。他经历过战争年代,经历过“五死一生”,面对如今的小康社会,他说:“我还想再活几十年,想亲眼看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后,中国是什么样子。”  近日,“我的小康生活”专题栏目聚焦身边的老党员,听他们讲述那些年那些事。  在沂蒙革命老区,现年93岁的“沂蒙劳模”李成栋正过着幸福的小康生活。回忆往昔,他感慨颇多,有对战争年
期刊
本届奥运会、残奥会上中国运动健儿的精彩表现,超乎想象。奥运会在互联网时代掀起的话题之热,让自信、多元、从容、谦和、包容等风采,有了全方位的生动诠释。   那么,今天,体育精神对我们的特别启发还有什么?   拍摄上海体育人4年来备战奥运历程的纪录片《走出荣耀》总导演潘德祥给了一个很有趣的回答:挫折教育。   体育可以激励人心,是不断奋进的过程,也是不断試错、学会面对失败的过程。   奋斗、拼
期刊
在中顾委第三次会议上,邓小平强调:“我们始终没有放弃使用非和平方式的可能性,我们不能作这样的承诺。如果台湾当局永远不同我们谈判,怎么办?难道我们能够放弃国家统一?当然绝不能轻易使用武力,但不能排除使用武力,这是一种战略考虑。”  邓小平既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也是“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创立者。  当前,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一些新情况与新问题,重温邓小平的相关思想和丰厚遗产,有助于我们继续推动两岸
期刊
在最近的热播电视剧《云南虫谷》里,古滇国国王生前信奉邪教,死后在墓中用水彘蜂、刀齿蝰鱼、雕鸮、霍氏不死虫、痋人、尸蛾等恐怖的虫怪下蛊,进行把守。这些用来下蛊的动物个个长得恐怖,技能高超,它们在现实中是否有原型?  最近,一部叫《云南虫谷》的电视剧登上了热搜。在剧里,胡八一、Shirley杨和王胖子组成了“铁三角”,为解开“红斑诅咒”前往云南虫谷的献王墓寻找雮尘珠。献王乃是古滇国的国王,生前信奉邪教
期刊
秋的清凉与丰硕正悄然降临……   金秋,秋风送爽,果实累累、稻谷金黄、棉絮洁白;金秋,天高云淡,桂子飘香、大雁南飞、落叶舞蹈;金秋,日新月异、凯歌嘹亮、幸福美满。   金秋,凤飞凤舞,绚烂了山川;云卷云舒,高远了蓝天;雨滴霜抚,洗涤了尘埃。金秋,八月桂笑、九月菊开、十月枫红,是你的清欢;金秋,枝头果红、地上铺金,是你的芬芳;金秋,你最解风情、最知冷暖,你美丽丰腴、恬淡端庄。金秋,你是丰收的使者
期刊
多项新规剑指当前突出问题、对特别重大事故罚款最高可达1亿元……新修改的安全生产法从9月1日起施行。业内人士介绍,新修改的安全生產法强化了对新问题、新风险的防范应对,加大了对违法行为的惩处力度。   例如,要求餐饮行业使用燃气的生产经营单位要安装可燃气体报警装置,并且保障其正常使用;要求矿山等高危行业施工单位加强安全管理,不得非法转让施工的资质,不得违法分包、转包;要求承担安全评价、认证、检测、检
期刊
2017年11月,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榆林村发生了一起沉尸案。村民苏庆春被反手捆绑,脚踝处绑上空心砖沉入沂河死亡。两名年近七旬的老人被认定有重大作案嫌疑。2019年8月31日,临沂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宣判,认定两名疑凶犯故意杀人罪,分别判处死刑和无期徒刑。二人不服判决提起上诉。  2021年8月26日,该案二审开庭。庭审现场,控辩双方围绕着受害者死亡时间、案发时间、关键证据是否存疑、是否存在刑讯逼供,
期刊
记性差是天生还是人为造成的 为什么很多年轻人记忆力很差,甚至记不住昨天的事?据了解,导致记忆减退有小部分原因是遗传,主要还是由不良生活方式引起的。生活规律、劳逸结合、精神放松、远离烟酒、加强锻炼并积极防治动脉硬化等,是保护大脑健康的重要措施。   年轻时记性差,老了会痴呆吗 研究发现,人们在25岁左右,记忆就会出现连续而有规律的衰退。自那时起,人的短期記忆、长期记忆和信息处理速度均开始下降。那么
期刊
近日,来自江西省永新县龙源口镇老仙村的百歲奶奶吴细姬在网络上走红。视频里,孙辈们想尽各种“招数”,只为陪伴奶奶、哄她开心。  吴细姬的走红,源于孙子戴长文拍摄的一些日常“哄”奶奶开心的短视频。在视频中,戴长文身披床单,仿佛带着身后的奶奶骑“马”兜风;奶奶和两个晚辈“比赛”跑步,晚辈们假装摔倒,奶奶冲过终点,祖孙一起举手庆祝……  戴长文介绍,奶奶成为网红源于一次偶然的机会。那天,他去看奶奶时,发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