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探讨人工虹膜识别定位技术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行LASIK术治疗的复合性近视散光患者314例(410眼),分为两组:Ⅰ组162例(205眼),年龄为18~35岁,散光度为-1.0~-3.0 D,球镜屈光度为-1.25~-4.75 D,LASIK术中采用人工虹膜识别定位技术;Ⅱ组152例(205眼),年龄为18~40岁,
【机 构】
:
276002,山东,临沂,山东省鲁南眼科医院暨山东医专附属眼科医院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人工虹膜识别定位技术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8年3月至2010年1月在我院行LASIK术治疗的复合性近视散光患者314例(410眼),分为两组:Ⅰ组162例(205眼),年龄为18~35岁,散光度为-1.0~-3.0 D,球镜屈光度为-1.25~-4.75 D,LASIK术中采用人工虹膜识别定位技术;Ⅱ组152例(205眼),年龄为18~40岁,散光度为-1.0~-2.5 D,球镜屈光度为-1.00~-5.50 D,同期行常规LASIK手术.人工虹膜识别定位方法:术前应用数码照相裂隙灯,照取水平细裂隙光带投照在虹膜瞳孔中央的清晰虹膜像,术中以该图像为依据来确定、标记术眼水平轴,激光治疗中始终保持该轴在视野中央并与手术显微镜中水平基准轴平行.术前、术后6个月,分别在电脑验光基础上应用综合验光方法测定散光度和轴向.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两组术后残余散光度及轴向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 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无LASIK相关并发症发生;术后恢复顺利,术后6个月内裸眼视力与预期相符,无明显不适主诉.Ⅰ组术后散光度为(-0.73±0.34)D,Ⅱ组术后散光度为(-0.68±0.53)D,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00,P=0.231);Ⅰ组术后散光轴向为(13.25±13.09).,Ⅱ组为(17.48±17.9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755,P=0.006).结论 人工虹膜识别定位技术在LASIK术中矫正散光及调整眼位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在多种屈光手术中推广使用。
其他文献
目的 分析非球面多焦点人工晶状体(MIOL)[ReSTOR MIOL(SN6AD3)]植入眼在不同背景亮度不同对比度下的视功能.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2009年2月至2009年7月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植入SN6AD3且随访资料完整的病例26例(42眼),术后6个月在最佳远矫正状态下,采用多功能电子视力测量仪(MFVA-100)测试不同背景亮度(250、85、25 cd/m2)下不同对比度(100
目的 应用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息肉状脉络膜血管病变(PCV),探讨治疗前后患者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的变化.方法 前瞻性研究.共纳入黄斑型PCV患者13例(13眼),男8例,女5例,年龄(60.2±7.7)岁.所有患者接受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指导下6 mg/m2剂量光敏剂Verteporfin的PDT治疗83 s,3 d后行玻璃体腔注射B
急性区域性隐匿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cute zonal occult outer retinopathy,AZOOR)是原发于视网膜视细胞的急性视功能障碍而出现的一个或多个区域视野缺损的症候群。
一般情况,医学论文要求采用有效数字,为了帮助广大作者更好地理解有效数字,本文参考有关文献对有效数字做如下介绍。
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多年来在医疗、科研和教学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眼底病的诊疗与激光治疗水平居国内外领先地位。为进一步提高眼科医师眼底病的诊断与处理技术,帮助他们掌握最新动态,我院将于2010年5月28日至30日在温州举办“眼底激光规范化治疗培训班”,学员通过考核后可获得国家级I类继续教育学分5分。
为提高眼科医师对角膜与眼表疾病的诊疗水平,掌握相关领域最新动态,温州医学院眼视光学院/医院将于2011年7月22日至23日在浙江省台州市举办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基地项目(J50-11-06)“角膜与眼表疾病诊疗进展”培训班。本培训班将详细介绍适合中国国情的角膜保存技术、感染性角膜炎的规范化诊疗及手术选择、深板层角膜移植和角膜内皮移植手术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操作、干眼的病因学分类与治疗、眼化学伤的诊疗进展
目的 通过对大鼠视网膜干细胞和神经干细胞体外增殖、分化特点进行比较,进一步明确视网膜于细胞自我更新及向神经细胞方向分化的能力.方法 实验研究.分离出生10 d大鼠睫状体区组织及新生大鼠脑组织,分别应用酶消化法将两种组织制成单细胞悬液,放入含有20 μg/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0μg/L表皮生长因子及1×B27添加剂的无血清DMEM/F12培养液中培养,观察并比较视网膜干细胞及神经干细胞体外增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术中光线亮度改变对眼球旋转角度和瞳孔中心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LASIK患者140例(268眼),术中通过调整激光机灯光亮度,以虹膜定位技术(VisxStar-S4-IR)分别测出高亮度和低亮度下眼球的旋转角度、瞳孔大小、瞳孔直径及瞳孔中心位置,并进行比较分析.在与基础眼位相比及亮度变化之间,眼球旋转方向在两眼的差异采用卡方检验;眼球旋转
目的 比较IOL Master测量短眼轴眼时,各个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Haigis、SRKⅡ、Hoffer Q、Holladay 1以及SRK/T公式)的准确性.方法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的短眼轴患者23例(30眼),使用IOL Master测量并且根据各个公式计算预测术后屈光度数,手术3个月后验光确定患者实际术后屈光度数,计算预测误差,采用秩和检验比较各
由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角膜病学组组长谢立信教授编著的《角膜病图谱》已于2011年3月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该书以图像的形式系统地反映了角膜病的临床特点,特征性地体现现代角膜影像学检查和现代科学治疗效果,使读者能够“看图识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