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带犰狳的免疫学特征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sfsdfdfd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带犰狳(Dasypus sabanicola)产于委内瑞拉西部平原及毗连哥仑比亚的地区,与九带犰狳(Dasypus novemcinctus)一样,接种麻风菌后部分动物发生瘤型样麻风。由于七带犰狳身体小、容易驯服和饲养,故特别适合实验研究。对九带犰狳的免疫学研究不多,对七带犰狳的免疫学特征更毫无所知。进行这方面的研究将有助于阐明决定对麻风菌易感与否的因素和发病过程中的免疫反应,为此,作者从体液和细胞免疫等方面探讨七带犰狳(以下简称犰狳)的免疫学特征。

其他文献
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麻风患者可以发生以逆向反应(RR)或麻风性结节性红斑(ENL)为特征的炎症反应性并发症,后者在瘤型(LL)麻风中更加常见。宿主对感染和炎症的反应伴有肝脏合成大量急性期蛋白的改变,以及脂质代谢的某些改变。为了探讨诸如麻风这类慢性感染是否也会引起血清脂质浓度的改变,作者在15例病理确诊为麻风,且有ENL临床特征的LL和界线类偏瘤型(BL)患者、14例无麻风反应史的未治LL或B
为了判断血清可溶性HLA-I类抗原(sHLA-IAg)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作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了27例SLE患者血清中sHLA-IAg的浓度,并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及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检测血清抗dsDNA抗体和补体CH50,以分析sHLA-IAg与SLE疾病活动的关系。
秃发性毛囊炎(FD)的特征为慢性毛囊炎以及由此引起的瘢痕.其病因仍有争议,因对多种治疗抵抗,预后不理想.该文报告1例FD患者,服用2个疗程的利福平后治愈,随访3年无复发.
作为麻风杆菌的来源,鼻粘膜和哺乳母亲的乳腺的重要性并未遭到怀疑。皮肤上的麻风杆菌可能也常常是来自鼻粘膜的。但是并不能认为麻风的原发损害位于呼吸道或胃肠道,而皮损是继发的。相反,有许多证据反对这种假设。流行病学的证据。(1)对印度尼西亚Irian Yaja地区进行密切观察超过30年,麻风的流行过程并未显现和飞沫传染相一致。(2)在过去30年,荷兰有200名以上“开放性”麻风病人在拥挤的社会上自由往来
期刊
该研究的目的是为了调查无毛小鼠中的中性粒细胞弹性蛋白酶(NE)活性减弱是否会改变UVB或化学物质诱发皮肤肿瘤的形成。NE缺乏鼠(hhbb)由NE正常鼠(hhBb)与SKH-1无毛小鼠杂交获得,HHBb与SKH-1无毛小鼠为对照组;苯并吡为化学性致肿瘤剂;ICI-800355和Win 63,759-2为NE抑制剂;二硝基氯苯或恶唑酮为免疫诱发剂。
对面部痤疮瘢痕多采用磨削法、化学脱皮、CO2、氩离子或Nd:YAG激光气化等治疗,但疗效常不令人满意。近年来有报告用585nm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瘢痕疙瘩和肥厚瘢痕获得临床改善。
皮肤老化症状随着更年期的到来而出现,提示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否是内源性皮肤老化的重要原因.几年前有人以雌激素外用治疗外阴、阴道萎缩取得一定的疗效.最近,作者用0.01%雌二醇(E2)和0.3%雌三醇对照治疗了59例更年期妇女的皮肤老化,研究雌激素与皮肤老化的关系.
外阴痛是以灼痛、刺痛、触痛或刺激为特征的慢性外阴不适。外阴痛综合征指无明显感染和器质性病变的外阴痛,包括外阴前庭炎和感觉异常性外阴痛。现详细介绍外阴痛综合征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方法。
生化实验证明麻风杆菌和鼠麻风杆菌是代谢上完整的菌,它们能氧化琥珀酸钠、含硫氢基的物质以及油酸、吐温80和酵母提取物中之未知的热稳定成分。鼠麻风杆菌能氧化上述某些物质产生三磷酸腺苷(ATP)。基于这些研究,作者设计了体外培养麻风杆菌用的培基,并用人麻风瘤(以下简称H)和用麻风杆菌感染的犰狳(以下简称A)中的菌进行培养试验。结果均分离出强抗酸分枝杆菌并能规律地传代培养。
期刊
近年来人们对糖皮质激素抗炎作用机制有了深入的认识:其生理作用是通过高亲和力受体的介导;受体的异常与炎症的发生、发展和临床治疗耐受与抵抗有关;参与炎症过程的各种细胞和分子均是糖皮质激素作用的靶。通过这些分子机制的研究,为炎症疾病的临床防治提供了新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