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幼儿的社会性教育

来源 :河南教育·幼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ing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指出,学前教育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发展幼儿的各项能力是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要求人们具有一定的社会交往和活动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需要从孩子抓起。作为培养幼儿各项能力的手段之一,社会性教育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幼儿实施社会性教育,不仅是幼儿个人生存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对人才的要求。
  所谓社会性,一般可以理解为一个人,一个作为特定社会关系、社会群体、社会机构以及社会制度下的人,在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对人、对己、对社会的认识、情感态度、行为等方面的特征。0~6岁是人类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的心理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通过适当的教育使幼儿形成良好的心理行为方式,对其一生具有深远的意义。
  幼儿阶段社会性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幼儿形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良好的社会品德,提高幼儿的社会适应和交往能力。
  一、面向全体,为幼儿创设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每个幼儿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教师作为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当我们用积极的眼光、正面的姿态、接纳与宽容的心理,去面对幼儿,去和幼儿互动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为他们展示一个良好的“社会的界定”,促使幼儿也用一种积极的态度去看待自己。这也正是《纲要》中“要创设一个能使幼儿感受到接纳、关爱和支持的良好环境”的意愿。
  班上从外地转来一个孩子。我经过了解发现,这个孩子在转园前性格易怒,爱动手打人,情绪化比较严重,因此受到同伴和教师的冷落。转到我班后,我首先与这名幼儿进行多方位的情感交流,让他对我产生认同与信任感。然后,再引导他与别人友好相处,并从与别人友好相处中感受到乐趣。后来,这个孩子终于慢慢好转。
  无论面对什么样的孩子,我都会倾注满腔的爱心。“面向全体”是学前教育一贯强调的原则,但要真正做到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它要求教师心中装着所有幼儿,不能重视一部分幼儿的发展而忽视或压抑另一部分幼儿的发展。
  二、寓教于乐,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培养交往的兴趣和品性
  游戏占据着幼儿大部分生活时间,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游戏中,幼儿精神状态放松投入,教师可以真实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状况和发展趋势。教师也可以以游戏伙伴的形式介入到幼儿的游戏中,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实施指导。这样不仅使幼儿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在没有任何心理压力的情况下潜移默化地接受指导,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也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班上有一个小朋友自控能力比较差,在集体活动中经常离位、捣乱,教师提醒他多次也没多大效果。在区域活动中,他不能坚持参与自己选择的游戏,常常跑到别的区域去捣乱,小朋友很不喜欢他。教师就主动成为他的游戏伙伴,跟他玩区域活动游戏,指导他丰富游戏情节。当他想要离开时,教师就和他一起作为客人去别的区域参观,以便控制他的行为。通过一段时间的共同游戏,这位小朋友的自控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不再是大家讨厌的“小捣蛋”,还学会了和同伴合作游戏,在交往中建立了自信心,与他人交往的兴趣也增加了不少。
  由此可见,在游戏活动中对幼儿进行良好个性培养,可以达到寓教于乐、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拟定规则,促进幼儿建立平等交往的伙伴关系
  《纲要》指出,教师要“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以多种方式引导幼儿认识、体验并理解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学习自律和尊重他人”。心理学家也指出,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重点在善于协调各种关系,并在一定的秩序中达到相对自治。这是一种相互作用的关系。
  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家长的过分保护使孩子处于以自我为中心的地位,根本谈不上发展平等自治的伙伴关系。然而,在区角游戏中,我们逐渐体会到:幼儿社会行为规则的建立并非来自外在压力,而是来自幼儿内在目标感的发展。
  如在区角活动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与幼儿共同讨论商定设立一些规则,用不同的标牌对幼儿进行规则的提示。在小班小肌肉发展区给娃娃编辫子的活动中,墙壁上挂着四个形象各异的娃娃,由于活动空间有限,标牌只限四名幼儿参加。活动进行中,我发现一名叫亮亮的小朋友在区角外徘徊。我过去问他:“亮亮,你有什么事吗?”他着急地对我说:“我也想给娃娃编辫子,可是没地方了。”我说:“那你可以想想办法呀。”于是,他拉着我的手走到参与活动的幼儿中间,对其中的一位小朋友客气地说:“李佳颖,你让我玩一会儿好吗?”李佳颖高兴地点点头说:“好哇,咱们俩一起给娃娃编辫子吧!”这既加强了幼儿间的交往,又使幼儿懂得了与人交往必须建立在友好的基础上,否则就不会受人欢迎。
  在社会化活动中,教师的教育手段要灵活多样,要充分发挥幼儿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将幼儿的兴趣与必要的规则相结合,给幼儿提供交往的机会。要随时关注幼儿社会性交往的行为状态,对文明正确的交往行为,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使每个孩子掌握与人交往的正确方法,减少幼儿之间的纠纷。
  四、家园配合,共同促进幼儿个性的健康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极其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社会行为的学习、交往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家长和教师之间需要有一个共同的目标,一起努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在家园配合教育中,我们重点帮助家长明确培养幼儿交往的良好习惯与能力的重要性,指导家长了解自己孩子个性的闪光点和薄弱点。然后针对孩子的特点,共同商讨教育方法,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帮助。如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非常能干,是老师的小帮手,而在家里却连吃饭都要喂;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非常乖巧,在家却任性、蛮横。针对孩子的这些“两面性”的行为,我们设计了专门的家园联系薄,联系内容根据各个幼儿的情况而定,记录“在家表现”和“在园表现”,以此来控制孩子在家的行为,帮助他们形成言行一致、家园表现一致的良好个性品质。
  我们还经常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专栏、家访、预约交流、发家长问卷、个别联系、举办家长学校等方式,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培养,使每个孩子都有成功的体验,有效地促进他们的个性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在孩子初步掌握了社会交往的技巧之后,我们就请家长多带孩子去接触外面的世界,多让孩子去体验社会和家庭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孩子在感受家庭温馨气氛的同时,了解家庭与社会交往的重要性。例如,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邀请其他的小伙伴到家中来做客,也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到小伙伴家中去玩耍等,用多种方式锻炼幼儿的交往能力。
  总之,人际交往能力是在人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孩子正是在与各种不同的人打交道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待人处事的正确态度,获得社交技能,发展社会行为的。教师、家长应采取一切有益的方式,帮助孩子学习如何与人交往,逐步形成符合社会要求的行为方式,并能初步根据社会规范来调节自己的行为,发展交往能力,养成良好的同伴交往技能及健康的社会意识。
  (作者单位:郑州牧专幼儿园)
  (插图 付业兴 责编 维 尼)
其他文献
摘要:阐述了合同管理与企业稳步发展的关系,给出了规范合同管理的目的,并提出了加强规范化合同管理的途径。分析表明,加强企业合同管理可以有效地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这对于企业经济活动的开展和经济利益的取得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合同 规范化 管理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的,明确相互权利义务关系就要签订合同,企业的一切行为都是由合同体现着,它不再是简单的要约、承诺、签约等内容,
期刊
摘要:HSE管理体系是一种事前进行风险分析,确定其自身活动可能发生的危害及后果,从而采取有效的防范手段和控制措施防止其发生,以便减少可能引起的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污染的有效管理方式。而数据库的建立是规范HSE管理基础资料,提升HSE管理水平的有效手段,通过数据库及时传输,信息得到更有效的利用,加大了监管力度,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实际表明,HSE管理信息系统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及跨平台、界面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