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截屏社交下的场景消解现象

来源 :新媒体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1987_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社会场景是形成我们语言表达与行为方式框架神秘的基础,场景和行为之间有一定的匹配关系。基于“场景消解”和“拟剧理论”,梳理了截屏社交下的场景消解现象如何形成,并据此分析其社会影响,得出结论:在新媒体时代,对于截屏技术产生的场景消解现象,我们既要看到其正面作用也要看到负面作用,从而更好地改进和运用。
  关键词 截屏技术;场景消解;拟剧理论;恰当行为;语境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21)03-0061-03
  无论处于哪种时代,人们总倾向于根据社会场景恰当地展现自己,根据对所处场景判断可进行自我表露抑或是按照对方希望的模样进行表演。在进入新媒体时代之前,面对面交流是最为常见的信息传播方式,在这种交流渠道下,人们的“社会化表演”所处的环境是直观可见的,所接触的观众是可确定的,人们可根据观众与自己联系的强弱性和场景的正式程度选择表演。正如英国诗人约翰·多恩(John Donne)所写:没有人是一座孤岛,可以自全。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会主动或被动地顺从不同场景下的社交规范,根据不同的社会场景扮演不同的社会角色,从而完成在他人面前恰当的自我呈现。
  新媒体时代,网络社交场景的时空界限变得模糊,观众、环境、时间、空间等因素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性带来场景消解现象,面对消解的场景人们需要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是否恰当。截屏社交便是一个典型。

1 相关概念分析


  1.1 场景消解
  1985年,约书亚·梅罗维茨(Joshua Meyrowitz)结合麦克卢汉的媒介技术决定论和戈夫曼的拟剧理论,在其著作 《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中指出,电子媒介影响社会行为的机制是:角色表演的社会舞台进行了重新组合,并由此带来了人们对“恰当行为”观念的改变[1]。
  2002年,丹娜·博伊德(Danah Boyd)在其硕士论文中提出“场景消解”(又叫“语境消解”)的概念,用以代指给用户带来“矛盾、不确切、误导性语境线索”的数字社交语境,简单来说,就是在社交环境中,当原本相互隔离的场景消解时,当事人需要重新评估什么是恰当的自我呈现方式[2]。语境线索包括人、时间和空间三要素,是用户进行自我呈现与情境定义的基础与素材[3]。
  1.2 截屏技术
  “截屏技术”简称“截屏”,是一种截取图片或文字的途径,也是一种新媒体运用技术,通过这种技术可以从手机、电脑、平板等设备屏幕截取下自己感兴趣的内容进行保存或传播。截屏使得流动的信息转变成凝固不动的界面,从而达到精准记录和重复阅读的目的。
  在当下,截屏的作用不仅限于保存,更多的是用于传播。在本文中,笔者认为“截屏”具有超越技术功能的社交功能:私下的聊天记录被截屏后转发至朋友圈或者其他群组,这种截屏社交行为导致聊天记录二次传播,从而形成截屏的社交功能。

2 截屏技术的网络社交功能


  随着截屏技术广泛运用于网络社交,截屏在原始环境之外产生交流、传播、监视等社交功能。
  2.1 信息记录与传播
  最直观的层面看,截屏技术的创造是为了帮助用户更加便捷的记录电子媒介屏幕信息。一方面,用户可以在电脑、手机、平板等电子设备上,以新图像和默认的新数据形式捕捉屏幕内容,此时此刻的屏幕内容被记录下来并与心情状态紧密联系起来,更加便捷的提醒参与者访问和回忆美好的事情;另一方面,在传播他人信息与自我表达中,与发送整条文字信息或整篇文章相比,通过截取特定的屏幕内容并将截取的图片发送给他人,传播重点得以突出、表达效率得到提高。
  2.2 感情交流与监视
  截屏的重要社会价值在于监视。通过截屏的方式在社交媒体上展示对某一屏幕内容的心情、态度、观念,不仅为自己记录下这一刻的动态,方便日后回忆,更重要的是朋友和家人也会看到。网络社交圈的朋友和家人对用户网络社交行为的了解,不仅是一种虚拟的监视——对每条动态抱有积极或消极的态度,会进行点赞、评论等行为,更是一种真实的感情交流,通过这种交流形式,更加深入信息传播者的内心,形成“共此事”“共此情”的体验。

3 截屏社交下“场景消解”的形成


  3.1 意料之外的“观众”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双方对于私下的聊天记录有着不成文的保密约定,尤其是涉及到第三方的聊天内容,这样的“潜规则”是网络社交中公认的社交礼仪。随着技术发展进步,手机、电脑等设备的截屏功能应运而生,在方便人们生活、工作的同时,也为社交媒体聊天记录的二次传播创造了条件,这就意味着,实际存在的“观众”数量可能远远超过信息传播者的想象。
  新媒体社交環境下,由于用户对“观众”有分组设定,在与不同人进行网络社交时呈现的行为、状态、扮演的“角色”也就不同。同一个人,在父母面前是偶尔叛逆的孩子,在老师眼中是勤奋好学的学生,在与关系亲密的朋友交流时则可能是幽默活泼的“段子手”,但在陌生人眼中却是不苟言笑的人……在截屏技术出现前,只要用户划定的圈子之间有足够的距离,用户可以确信自己对某一人或事物的语言、态度及行为不被其他圈子的“观众”全面的了解,自己的“表演”是恰当的。而截屏技术让“观众”获得了记录与传播聊天内容的便捷方式。在现代社交中,不少明星的“微信朋友圈”或“微博小号”内容被人公之于众,信息传播圈层被打破,意料之外的“观众”增加使得原本恰当的“表演”,在新圈层用户场景下成为了不恰当的行为。
  3.2 互联网记忆的持久性
  正如网络评论的嘲讽:“你当互联网没有记忆吗?”在当下的数字时代,被遗忘似乎比被记住更难。一个人在某一特定场景的言语、态度及行为已经不止在当下产生影响,甚至终其一生也难以摆脱,这也引发了当代公众对于“被遗忘权”的讨论。看似早已被人遗忘的事情,只需要一张截屏图片,原本处于“后台”的事件可以立刻冲上“前台”。从时间角度来看,新媒体时代的网络社交似乎永远没有“后台”。   近年来,随着网络社交平台日益火爆,不少公众人物的“黑历史”格外引人注目,一旦出现“导火索”,就能立刻引发网友对其过去言行的攻击。2020年,某明星通过选秀节目进入公众视野,其素人时期在社交媒体的不雅言论截图被网友“深扒”、公之于众,引发了广泛讨论。不雅言论截图在此刻被翻出,网友便会根据此刻的场景审视其行为的恰当性,其已有的形象、人设完全被颠覆,网友纷纷指责该明星为“劣迹艺人”,将其推向舆论中心,最终不得不公开道歉。因为年龄、身份等的改变,过去无可厚非的事情在当下的场景被重新审视为不恰当行为。在网络社交时代,每个人的社交行为都不可能只在当下时空被审视,因此,衡量行为是否恰当不仅关注当下场景,更要考虑对未来语境的影响。
  3.3 空间上模糊与混乱
  截屏社交进一步证明了社会交往和数字交往的差别在实践中越来越模糊和复杂。与面对面交往时发生在边界明确场所中的人际交往不同,网络社交中交往空间界限更为模糊,场景的融合与分离更容易导致行为混乱,体验与状态上“虚拟在场”与空间上“真实在场”的差异逐渐被模糊。
  新媒体时代,将截图作为场景“证据”的价值往往与“去语境化”一起发生[4]。在社交媒体环境下受众获取信息更加及时,但是由于语境线索的缺失,即使达成虚拟的“共此地”,也难以使“观众”与“表演者”“共此情”,因而“场景消解”现象产生。当聊天内容被他人截图并传播,实则在以文字形式呈现听觉信息,人为地创造了一个模糊的表述场景。以视觉和听觉呈现同样一句话或一件事可能表达完全不同的意思:激动、气愤、开心等状态在面对面社交时可以从语气中听出、从表情上看出、从交谈的状态中感受出,但截屏社交则可以断章取义、选择性截取和过分解读,个性化思维在无限延伸的社交平台便因此获得了足够便捷的深入路径和足够广泛的生存空间。除此之外,用户在网络社交圈中面对的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这个群体中的朋友有许多类型,在亲密程度、交往频次和心理认同上有着明显的差异。同一个分组里的好友并不是与用户的亲密程度处于完全同样的程度,因此对信息的理解通常不在一个完全相同的语境中[5]75。当缺乏相关语境体验,仅仅是体验“虚拟在场”时,每段文字都能产生歧义,从而造成场景消解的困境。

4 截屏社交下“场景消解”的社会影响


  4.1 “反截屏”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截屏社交下的“场景消解”除了给用户带来空间与时间界限的模糊感,更多的是让用户感到焦虑、害怕、无所适从,对于用户来说,安全感的消减与隐私的泄露是最严峻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为了提高用户体验,不少App推出“截屏提醒”“阅后即焚”的功能,如Blucha、蝙蝠App等;除此之外,许多研发者致力于设计“反截屏”的软件和程序,在网络社交中打开这一软件或程序后,对方电子设备截取到的窗口是黑的,抑或可以拦截默认的机密信息、隐私信息被截屏。场景消解给人们带来的不适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人们对于截屏技术的反思以及截屏技术的完善。
  4.2 窥私与视奸心理的满足
  “视奸”是一个舶来词,原意是指一个人用充满凌辱欲望和占有渴望的眼神偷窥、注视他人。现在的引申义可以理解为:一个人通过秘密监视或偷窥等方式来窃取他人的隐私,以满足自身私欲的行为。在截屏社交中,被截屏者经社交圈好友二次传播的社交信息很大可能包含对第三方的隐私信息或态度信息,一旦被传播给第三方,无疑让有窥私心理的人有机可乘。假设C是A和B网络社交圈的共同好友,但与A在现实中关系更为亲密,与B仅仅是工作关系,AB在现实中互不认识。C为了展现两人的亲密关系,经常在社交圈发与A的聊天截图并配上文字说明,在完全不熟悉的情况下,B逐渐了解了A,并越来越喜欢在C的网络社交圈中偷窥与视奸A的动态。截屏社交中,人们很难维持以“强关系”为主的社交环境,拥有了更多“被观看”以及“观看他人”的可能,窥私与视奸心理更容易得到满足。
  4.3 网络社交的规范化与慎重感
  虽然信息的交流建立在一定的边界内,但当朋友圈中存在着大量不太信任的对象并对隐私界限没有共识时,用户就必须对自己行为的后果进行评估,信息的传播范围及其影响无法预知[5]77。由此可知,“场景消解”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对用户心理的影响不容小觑。其一,截屏技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着“大众监督”的作用,考虑到随时发生的监督行为,用户在发表言论时会进行斟酌,如若自己的言辞被他人截屏和传播,是否会带来不利后果,从这一方面来看,截屏技术对用户行为产生正向的“内在规范”。其二,因担心自己的言行被恶意解读和传播,用户在网络社交中可能会过分慎重,对一些涉及自身态度和看法的话题尽量含糊其辞或者避而不谈,信任他人与自我保护的矛盾容易影响正常社交与信息交换行为。

5 结语


  在当下的新媒体时代,截屏技术的社交功能比技术功能更加凸显。截屏技术对于网络社交的场景消解现象具有促进作用,主要体现为人、时间、空间三个场景要素的改变。某一要素发生了细微的变化,场景消解现象就可能产生,用户便需要重新审视自己行为的恰当性。
  在当下,人们对于截屏技术的使用抵触心理并不大,但对于自己的隐私信息、机密信息却较为谨慎,这种隐私和机密不仅限于“商业机密”的含义,还包括内心的真实想法等不愿他人清楚知道的信息。笔者看来,这种对于截屏社交的恐惧其实来源于对内容重现和跨圈层传播的恐惧,拥有截图作为证据,可以在任何时间以不同解读方式把内容传播给任何人,对于用户来说也是一种未知的恐惧。
  对于截屏技术在网络社交中的场景消解现象我们应该客观看待,既看到其正面作用,也应看到其負面作用,根据其现存的社会问题改进、完善截屏技术,让技术更好的为人们服务。
  参考文献
  [1]约书亚·梅洛维茨.消失的地域:电子媒介对社会行为的影响[M].肖志军,译.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21-30.
  [2]Boyd,Danah.Social network sites as networked publics:Affordances,dynamics,and implications. In Z.Papacharissi(Ed.),A networked self:Identity,community,and culture on social network sites.New York and London:Routledge,2011:39-58.
  [3]吕冬青.微信朋友圈“语境消解”的定性研究[J].编辑之友,2016(8):62-67.
  [4]Victoria Jaynes.The social life of screenshots:the power of visibility in teen friendship groups[J].New Media&Society,2020,22(8).
  [5]黄莹.语境消解、隐私边界与“不联网的权利”:对朋友圈“流失的使用者”的质性研究[J].新闻界,2018(4):75,77.
其他文献
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促进我国信息技术有条不紊地发展。信息化时代,微信、微博、短视频平台等社交软件普遍应用,推动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社交软件以及智能化设备的普遍应用对
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野走出去冶政策的指导下,企业面对特殊的海外市场商业环境建立起投建营一体化的新模式,这是中国企业当前和未来发展必然的探索方向。文章对
本节课采用一题一课的形式.用一节课带领学生研究一道具有典型特征的中考题,通过这一道题的研究,使学生从会解“一道题”到会解具有相近结构的一类题.章建跃博士指出:“在培
摘 要 从价值逻辑的视角出发,通过对2014—2020年国内最大的视频弹幕网站哔哩哔哩视频弹幕网处在不同时期的商业模式变迁的纵向案例研究,探究了在内外因素的影响下其原本商业模式的线性价值逻辑演化过程,发现该视频网站不断跨领域多元化发展背后的价值逻辑演化规律。该网站随时间线发展的商业模式在变迁中出现的新价值创造和新问题,能为国内的互联网媒体平台探索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一定的经验。  关键词 价值逻辑;商
以"湖南娱乐"为例,对湖南娱乐转型MCN的路径进行分析,并结合当前我国MCN的发展现状,希望为广电媒体MCN转型提供思路与参考。
农业经济对我国经济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我国农业生产经营方式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新形势下,要想推动我国农业经济实现更好更快地发展,就要结合我
在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的今天,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必须改变经营方式,加强经济管理,提升经济实力,提高企业所占市场份额。在传统
从提高煤矿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的可靠性角度出发,探讨了低压电力线载波动态路由问题,将一种新的改进动态路由算法应用于低压电力线载波通信。该方法从局部更新规则和全局更新规
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传统社区关系的疏离日渐成为数字化和城市化进程中不可规避的现实问题。"我嘉书房"系列是上海市嘉定区从2017年开始启用的社区公共图书馆。文章通过对
提出了以美国GE公司的PAC System RX3i控制器为基础,阐述了公共交通车辆火灾自动逃生系统的设计思路和结构框架,构建了公共交通车辆的火灾自动逃生系统,并给出了公交车火灾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