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121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校地互动研究和实践

来源 :运城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Niit5625523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校地互动的实质是高校与地方共进、共建和互动发展。主动适应地方经济发展需要,提高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产生校地互动效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前提,也是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保障。根据“1214”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当前模式下的校地互动方式,促进校地互动效应,最终真正实现高校与地方的共进、共建和互动发展。
其他文献
11月20日,"锦行天下——中国织锦文化展"在成都博物馆隆重开幕.成都作为此次巡展的最后一站,汇集了来自成都博物馆、蜀锦织绣博物馆、苏州丝绸博物馆、江宁织造博物馆、广西民
参政是妇女法律地位的重要体现,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民国初年,女子参政运动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初兴期、短暂沉寂期和勃兴期等几个阶段。妇女争取参政权的运动,提高了妇女在
【正】 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同艺术、诗歌相敌对的观点,早已为人们所熟悉,被许多研究者一再提到,但深入的全面探讨,做得似乎并不很充分。今天,重新学习马克思这方面的思想
会议
零代词是汉语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尤其在古汉语中,这一特点更为明显。《道德经》中零代词的使用情况有两种常用的形式,即零形式和零形回指;制约零代词所指对象有句法、语义和语用
为了证明《合同法》中默示预期违约与不安抗辩权在适用方面并不冲突,从法定私力救济的角度对《合同法》第69条重新分析后得出结论——默示预期违约是行使不安抗辩权的前提,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