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发展路径探究产业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发展路径探究

来源 :快乐学习报·教师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kj006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当前,随着国家经济和教育事业的飞速发展,音乐教育的产业化发展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多方因素的共同促进下,音乐教育产业化已成为日益明朗的发展趋势。在这一背景下,高校音乐院系面临着转型及创新发展的迫切需求。高校作为教育主体,在音乐人才培养方面,应当紧随新时期市场经济的脚步,注重教学态度的重塑与教学目标定位的修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更为科学合理的课程系统以及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力图找出社会经济视角下音乐教育产业化发展的出路,从而实现人才培养与音乐产业发展的良性互动与双效共赢。

关键词:产业化;高校音乐教育;发展路径

随着高校音乐教育工作的不断推进,音乐教育的产业化发展也成为了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高校积极发挥自身优势,不断寻找合作机会,为音乐教育产业化发展提供助力。在下文的研究中,笔者通过对高校音乐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对产业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发展路径进行探究。

一、高校音乐教育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分析

(一)音乐产业经济教育观念滞后

虽然我国音乐产业发展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但是西方发达国家很早就有了音乐产业经济的发展,并且带动了这些国家人民对于音乐认识的思想改变,在这样的基础上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反映,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的音乐产业虽然起步晚,但是在国家的大力扶持下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音乐产业大力发展的情况下,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高校,却没有及时向音乐产业化方向发展,依然秉持着传统的教育发展思路,工作主要处在单一完成教学任务层面上,经费主要来自政府部门的拨款,院校领导在发展上有严重的稳和要的落后观念,不愿意也不敢走出去与音乐产业化融合发展,导致音乐教育事业与音乐产业经济发展脱节。

(二)音乐教育产业化复合型人才匮乏

音乐文化产业的发展需要大量高端人才的支撑。但是,受目前的音乐教育人才培养机制的影响,我国音乐教育产业方面的人才结构比较单一,不仅音乐教育产业人才数量匮乏,在音乐教育产业人才的能力上也缺乏保障。当前,从事音乐教育产业人才的综合素质难以满足音乐产业化发展的需求,与现实的产业需求是脱离的。尤其是具备专业的音乐基础、文化素养高,又了解市场趋势,能够在专业水准与产业化管理方面兼顾的人才更是非常稀缺的,这也使得音乐教育产业发展的人才动力不足,阻碍了音乐教育产业化的健康、持续发展。

(三)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教育不足

当前的高校音乐教育体系,其对于学生创新能力和自我实践能力的培养,显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由于音乐教育体系已经形成了相对成熟的门类与教育流程,因此在教育发展过程中往往采用既定的模式针对所有学生进行教学。大规模的批量教学方式体现的更多是教师的主导地位,学生的自主思想往往被扼杀到摇篮中。比如:进行一首歌曲的演唱、一首乐曲的演奏时,作为学生,很难有自己想象力发挥的空间,必须根据教师的要求来完成。整个教育阶段的学习,目前从定位上来看,便是专业基础性的学习。在这样的教学体系中,学生没有自由呼吸新鲜空气的可能性,自然也造成学生的创新能力不足,只能一味跟从教师的计划学习。而在社会职业领域和音乐教育产业化的发展领域,对于基础性能力的人才需求并不大。这两大领域要求的不是具有听说读写能力的基本素质人才,而是具有创新力、和别人的思维模式不同的、专业能力强的人才[1]。只有这样的人才才能够得到市场的重视,在当今社会谋得良好的职业前景。

二、产业化视域下高校音乐教育的发展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

创新是一个国家获得持续发展的灵魂,对于音乐教育的发展而言,也是离不开创新的。尤其是在社会经济视角下,产业化竞争非常激烈,高校音乐专业人才要在严峻的市场经济环境下立住脚跟,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创新教育理念,不断地转变思维观念,从传统的教育思维模式中走出来,只有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才能提高学生就业率,才能适合社会的要求。

(二)优化高校音乐课程

高校的音乐专业需要跟音乐产业经济发展的要求设置专门的音乐产业课程,以保证音乐教育相关的专业人才不会在音乐产业化的过程中造成人才资源的流失。高校要根据新时代的发展要求,结合音乐产业的需要,做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质量提升,将更多音乐产业的新鲜内容和元素加入到音乐教育的课程中,使学生不僅具有音乐教育的专业知识,还具备音乐产业经济发展所需的各种相关知识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终身音乐的思想意识,让学生群体成为拉动社会群体参加音乐文化活动的主力军,拉动社会群体在音乐文化产业中的消费比重,推动音乐产业的发展。

(三)完善创新人才机制

音乐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尤其是对于文化产业这种充满挑战性的项目来说,对于人才的能力要求更高。相关音乐产业人才的培养不是单项的,而是多方面的。应该根据音乐教育产业化需求进行各种人才的储备,涵盖理论、创作、实践等各类专业性人才,还有其他方面的如技术、设计、管理、营销等专门性人才。只有这样的人才机制构建,才能持续推动音乐教育产业化的发展。所以,要深度挖掘音乐产业的优质人才,为音乐发展提供发展保障。同时,还要对为音乐教育产业化作出贡献的教育工作者制定合理的奖励制度,为他们提供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真正做到物尽所用,人尽其才,进一步促使音乐教育产业化的良性发展。

(四)教育改革以就业为导向

应用型高校的学生区别于研究型高校学生的优势在于既有专业知识又有很强的实践应用能力,是具备社会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应用型高校音乐教育不仅具有促进学生身心智力、个性发展和品德教育的音乐功能,还具有职业教育就业导向为主的社会功能[2]。高校音乐教育的学生拥有新时代背景下既掌握相关专业理论知识又能熟练运用音乐教育专业技术的能力,是对于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诠释,是新时代社会音乐产业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人才资源。

三、结语

总而言之,高校教育教学在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的大浪潮下,难免进入趋于“产业化”的大态势。高校音乐教育如何实现健康科学的产业化,为学生终身学习做好启蒙、打好基础,应是教育工作者共同为之开动脑筋、殚精竭虑的方向。

参考文献:

[1]姜楠.回眸·思考·展望——对我国音乐产业发展的再审视[J].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2015,33(02).

[2]陈晓艳.略论普通大学院校音乐素质教育的内容与课程体系建设[J].中国音乐教育,2002年12期.

其他文献
展人物风采 亮生命态度 ——2021年苏州市中考作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解析指导与满分作文
期刊
寻常景成优美画 ——白居易《江楼夕望招客》赏析 江楼夕望招客白居
期刊
学之荣光 ——“劝学”新说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重外表,略内涵,不博学,不思考,星辰陨落之际,却遨游于庄周梦中。《荀子》曰:“学不可以已。”人类需要通过学来充实内在。一个人如果没有了内在世界,那就像穿着皇帝的新衣那样,敞开了走在大街上,不知羞耻与惭
期刊
论得到位 证得精彩 ——议论文如何展开论证 【考情分析】论点、论据、论证是议论文的三大要素。何为论证?论证就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和过程,是论点和论据之间逻辑关系的纽带。如果说论点解决“证明什么”的问题,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的问题,那么论证
期刊
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2 苏州一考生人生在世,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从
期刊
到底是“锵” 菜刀,还是 “ 抢 ” 菜刀? “ 戗”菜刀!
期刊
新颖别致 不落俗套 ——李群玉《书院二小松》赏析 书院二小松〔唐
期刊
朱元璋送梅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年轻时喜欢结交朋友。今年梅子丰收
期刊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互联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发展迅猛。在新媒体时代,人们接受教育、信息的方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党史育人工作需要紧抓时代发展脉搏、创新教育工作方式方法。关键词:新媒体;党史;思想教育微信、微博等新媒体平台以传播速度快、内容更新快、平台互动等优势得到了广泛应用,其已成为人们获得信息的重要方式,这就给传统党史育人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新媒体环境中,积极探究“党史育人”的新举措,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党史育人功能的发挥需要与时俱进,仅仅停留在传统媒体的教育
期刊
摘要:习近平同志多次发表重要论述,强调要在青年群体中弘扬劳动精神、培育劳动素养。本文正是源于这一出发点,探讨当代大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对于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价值观、人生观,进而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关键词:大学生;劳动意识;劳动精神随着当代中国社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受到某些“丧”、“佛系”、“懒癌”、“人间不值得”等消极文化的影响,出现奋斗欲望低、劳动意识淡漠等不良生活状态。一些大学生在宿舍不劳动:被子不叠、垃圾满地,更有甚者把床单寄回家里洗;在班级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