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样条曲线的植物叶片几何建模

来源 :计算机应用研究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ZHAO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基于图像的植物叶片真实感建模进行了研究,提出对植物叶片图像的轮廓特征点进行三次均匀B样条曲线插值的算法。该方法提取出标本叶片图像的角点作为特征点,采用三次均匀B样条曲线进行初步插值拟合,并根据拟合误差采用改进的节点插入算法进行反复迭代,直到达到要求的拟合精度。与传统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够更快地达到逼近精度,并且具有良好的模拟效果,有一定的实际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提出了一种基于等测地轮廓线的局部描述符来识别三维人脸。首先对三维人脸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统一的人脸区域并进行姿态归一化;然后根据测地距离提取到鼻尖点相同距离的点组成等测地轮廓线,对轮廓线进行重采样,并对轮廓线上每个采样点的邻域提取局部描述符;最后在建立测试人脸和库集人脸的点对应关系后进行局部描述符的加权融合和比较,给出最终识别结果。算法在FRGC(face recognition grand ch
为使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节点能量消耗相对均衡,提出了一种能量均衡的可移动sink汇聚节点非均匀分簇路由协议(sink mobility based and energy balancing unequal clustering protocol,SEBUCP)。协议采用改进的混合蛙跳算法,将剩余能量大、通信能力强的节点选为簇头并划分不同大小的
为了在复变换域利用方向和相位信息有效地改善图像检索的性能,基于金字塔双树方向滤波器组(PDTDFB),提出一种结合滤波器选择和相对相位的统计纹理图像检索方法。将复方向子带幅值系数进行统计建模,并通过改进的最大似然估计方法确定其分布参数。基于一种混合建模的检索方法,将所设计的四种钻石状滤波器的性能通过对Vis Tex和Brodatz纹理库的检索结果进行比较。结合相对相位特征的互补性进行纹理图像的检索
通过"人—机—环境"耦合关系,对路况与时间变化关系进行研究。综合车辆运行过程中不同时段的路况差异和人因作用、突发道路事故随机性,以神经网络有师学习作为经验累积方法,提出时间递推预测方法确定路径最短时间,从而实现对交通路径的动态诱导。递推预测以知识库累积经验与实时路况信息作比较,为驾驶者提供实时有效的路况信息支撑。结果表明,该诱导技术可辅助驾驶者及时对路况作出正确判断,减少因经验不足和突发事件造成的
从窃听方的角度,基于空中接口与核心网协同的思想提出了一种LTE系统密钥推演方法。首先,在实现根密钥同步的基础上,根据空中未加密信息提供的安全算法列表,遍历有限安全算法集;然后,将遍历的安全算法与获取的父密钥共同作为参数,通过密钥生成函数生成空中接口子密钥;最后,通过比对明文和解密密文确定密钥。可行性分析表明,窃听方可以利用该方法推演出空中接口子密钥;误码率小于10-3时,可使密钥推演成功率达到90
针对传统基于TCAM的报文分类算法存在功耗较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三态位分割的低功耗TCAM报文分类算法——TSP-PR(tri-state-based partition for power reduction)。利用TCAM支持三态位的特点,设计标志位选取函数动态选取标志位划分规则集,报文查找时只选取与待匹配报文相关的子集参与比较,减少了参与匹配的表项数目,从而达到了降低功耗的目的。实验表明
针对时钟分发过程中随机发送延迟所造成的误差累积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多跳时钟同步(multi-hop time synchronization,MTS)算法。该算法通过将同步应答与下一跳时钟同步相合并,结合TPSN和RBS的优点,消除了时钟同步信息在中间节点转发过程中引入的发送端随机时延误差,并对接收端随机时延进行1/2的削弱。理论分析了算法协议模型的累积误差,并在OMNeT++多节点仿真环境中验证
为了更好地将可见光图像与噪声干扰严重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融合,提出了一种最大尺度硬阈值去噪的方法,在此基础上设计了一种融合规则,根据噪声和信号在NSCT(nonsubsampled Contourlet transform)域的分解系数特性,将NSCT分解的最大尺首先进行硬阈值去噪,其他高频尺度与最大尺度对应的像素点取值方式保持一致,在低频系数采用"简单绝对值取大"的融合规则,最后进行NSCT逆变换
针对AODV协议进行了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通过更改路由请求包和路由回复包的结构,增加负载因子项,给出了一种拒绝应答策略的AR-AODV算法以适应重负载网络,并平衡节点能量消耗。通过NS2环境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AR-AODV协议比AODV协议拥有更低的端到端时延和路由开销,可缓解网络中心节点的负载并提高网络的性能。
行为时序逻辑(TLA)组合时序逻辑与行为逻辑,可以对并发系统进行描述与验证,它引入动作和行为的概念,使得系统和属性可用它的规约公式表示,但存在用TLA描述复杂系统时TLA公式复杂且难以理解的不足。类似于状态转移图,对于并发转移可以用谓词行为图进行图形化表示,谓词行为图与行为时序逻辑规约具有相同的表达能力。介绍行为时序逻辑的语法、语义及简单推理规则,用一个简单的实例说明使用谓词行为图去描述并发转移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