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我们今天需要什么样的慈孝

来源 :中华儿女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ll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随着国家将清明节定为法定节日,今年又逢小长假,城乡大小家庭纷纷出门,祭奠祖上,慰藉先人,遥寄哀思,祝福后代。神州处处烟火缭绕,鞭炮声声,花瓣散落,鼓乐鸣奏,怀慈尽孝之情构成了浓郁独特的节日气氛。
  孝行孝道,是中华文化和中国伦理的根基。纵观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在世界上的许多民族中没有一个像中华民族那样重视孝,也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那样关注孝。孝,既是我国文化的鲜明特色,也是我国文化的伦理特色。作为炎黄子孙,最难承受的指责就是不孝;身为中华儿女,我们总以被人称赞为孝子贤孙而骄傲自豪。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中华文化经历几千年的大浪淘沙,风雨洗礼,许多风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变迁而演化,随着民族的融合而丰富,可唯有孝道文化树大根深,牢不可摧。许多早年飘扬过海、定居他乡好几代的华人华侨,他们已经不能流利地说母语,早已淡忘了家乡的青山小河,但唯有一件大事不可或缺,那就是拜祖祭先。这一神圣而固定的习俗,使他们永远打上炎黄子孙的鲜明烙印。
  诚然,任何历史悠久、博大精深的文化都不可能只有精华,而没有糟粕。发展演变到极致的中国孝文化,在鲁迅眼里,曾只剩下“吃人”的面貌。在长达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社会,统治阶级为了政治利益的需要,把以孝治天下作为调整和规范社会关系的最高境界,让活人殉死、殉葬当做尽孝尽忠的榜样,演绎了多少人间悲剧。而“三纲五常”、“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伦理观念,更是对人性与自由的残酷扼杀,将偌大一个文明古国桎梏得思想无存、万马齐喑、死气沉沉。那流行至今的《二十四孝》故事,充满了违背科学,践踏人性,愚昧迂腐的气味。像卖身葬父、埋儿奉母、恣蚊饱血、尝粪忧心、戏彩娱亲、弃官奉亲等等,体现了极端孝道的残忍,反科学、反人类,并不值得颂扬流传,更不能让当今的青少年所学习效仿。
  或许正是传统孝道文化的糟粕已经成为社会进步的阻碍,或许那种极端行孝的负面作用已经沦为民族的一种劣根,因此,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在反封建的大旗下,墨儒孝道曾被列入被荡涤的范围,与争取自由,个性解放的现代青年越来越不相容。进入改革开放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的融合与文化多元文化的发展,那种“百德孝为本”的观念大多停留在书本与父辈的教诲上。青年人的思想与追求已经随着当今世界的五彩斑斓飞翔而去,不再受传统的禁锢约束,以至于如今许多长辈和家长不断抱怨人心不古、儿女不孝、世风日下。
  当代许多年轻人真的是不孝子孙了吗?任何这样的估价与结论都是不值得一驳的。在拥有13亿人口的国度里,要寻找一批敬祖尽孝的典型事例并不难,当代版的《二十四孝》故事也能挖掘到。可最关键的问题是,在当今时代,我们需要怎样的孝道,弘扬什么样的文化?
  现代社会最核心的价值观是什么?是公平。具体到孝德,体现为一种代际公平。只有公平,才能树立完美的人格,体现做人的尊严。不管何等璀璨的传统习俗与文化,能否在现代社会得到弘扬发展,关键是在展现公开中找到自身的历史方位和坐标。中国传统孝道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有一點难以与现代社会相融合的,那就是不公平。中国孝道千头万绪、归根结底就是一句话:臣对君孝、子对父孝、妻对夫孝(忠),反之则为大逆不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父要子行,子不能不行;夫要妻离,妻不能不离。这种权利的不对等,义务的不对称,人格的不平等,就是严重的不公平。将严重不公的事情作为道德规范,必将导致社会的畸形发展。
  正因为如此,当今社会提出了“慈孝”的概念。慈是对长辈而言;孝是对晚辈的要求;推演开来,可以延伸到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体现着基本的对等公平。做父母长辈的,当我们认为儿女不孝时,我们何尝想过,在儿女成长时我们是否给与足够的慈爱与关怀,对他们的意愿是否给与足够的尊重和支持,对他们的个性是否给与足够的理解与爱护,对他们的过错是否给与足够的引导与宽容。将这样的对等公平延伸至国家与公民关系,领导与下属关系,丈夫与妻子关系等等,何尝不是这个道理?西方国家没有孝文化,却在宗教与常规教育中无不以“爱”和“感恩”为中心。这种爱中就贯穿着慈孝的成分,但强调的是大爱,人类之爱、人性之爱、人格之爱。这样的爱,是中国孝道文化需要与世界融合与发展的方向。
  为此,本期借清明节到来之机,推出专题“慈孝之美”。我们从不同侧面选择了一组人物,他们的慈孝故事不仅体现在对自己的父母,同时体现在对战友、同事、同学的双亲,体现在对自己属下的职工,体现在对从未谋面的灾民、弱者身上。他们以自己对慈孝的身体力行,演绎了新时代的感天动地,大爱无疆!
其他文献
北京时间2010年1月13日5时56分许,忠诚的人民公安卫士朱晓平、郭宝山、王树林、李晓明、赵化宇、李钦、钟荐勤、和志虹同志,肩负国家使命,在赴海地执行国际维和任务时突遇地震,壮烈牺牲。噩耗传来,举国悲痛!  日前,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命令,追授李钦、钟荐勤、和志虹同志“维和英雄”荣誉称号。    惟愿此生长报国——记中国第八支赴海地维和警察防暴队政委李钦    禁毒一线,他率领专案组,万里追踪,
期刊
大师远行,留下让后辈仰止的背影!大师远行,留下让后辈追随的足印,    近些舒从季羡林任继愈钱学森、土世襄到杨宪益欧阳山尊贾植芳王元化启功等,一批在科技教育和文化界受到国人仰慕与敬重的大师们,一个个因高龄而相继辞世让国家和民族平添了几许沉重与哀伤。人们在痛感时光飞逝岁月无情的同时不约而同地将关注的目光聚焦在大师们的背影上——  这些大师是怎样成为大师的?  大师人走了,留下的是怎样的精神财富…… 
期刊
中国有句古训说,“尽人事,听天命”。这句话究竟应该怎么理解?它对我们的现实生活有何意义?最近神秘園乐队在北京演出遭遇挫折的一件事,让我对这句话久久回味。  2009年12月30日晚上挪威《神秘园》2010浪漫新年音乐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演出时间是7点30分,可到7点50了还没有开幕,正在观众的热切盼望中,主办方却宣布取消演出,原因是由于乐队的乐器没能及时运到现场,演出无法进行。  面对这出乎意外的
期刊
和平军人——公安边防部队纪实(之二十五)  红树林,盘根错节,生命力顽强,是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生态卫士,寄托了海边人家热爱生命的美好愿望。广东中山边防官兵犹如伶仃洋畔的红树林,在辖区点多线长面广急难险重任务多的情况下,通过成立环保志愿者服务队海上护渔队等形式开展专项打击行动,携手驻地保护生态环境,被驻地群众和环保部门亲切称为“伶仃洋畔的生态卫士”。    红树林的生态卫士——护林    伶仃洋畔,
期刊
博主    石述思,一家人报要闻版主编,曾担任N多著名活非著名电视栏目或活动策划。     这是个缺少真正可以致敬者的年代。而且由于剧烈的变化和诚信的匮乏这个词似乎献给故去的大师更加安全。   活在这个剧烈转型价值重塑的时代,一切成与败善与恶美与丑都在快速行进的时代齿轮中交替诞生快速轮回。宛如一场全民竞速的裸奔性感惊艳又意乱情迷欲望的超载和信仰的迷航使人陷入空前的浮躁和焦虑。   从生命最本质的价
期刊
暮云臺璧,落日溶金,金色的嘉峪关格外动人。远望,戈壁大漠,黄草平沙雄关当塞,险峻天成。近观,雕梁画栋,琉璃绿顶,木格壁窗,古色古香……  嘉峪关历数百年风霜,依然坚守。“嘉峪关”意为“美好的山谷”。与春风不度的玉门关颇有渊源,汉唐时期丝绸之路上的关口是玉门关,因其环境恶劣才向东南方向退后了几百里地修建了嘉峪关。  “天下第一雄关”是众志成城的建设成果。当年百姓赶着群羊,群羊每天托着建关的砖,不辞劳
期刊
2009年10月1日,盛大的閱兵仪式在天安门城楼前举行,台上数千人一时“亮剑”,台下无数幕后英雄多日“磨剑”,后勘服务,就是奋斗在一线的幕后英雄之一。而御香苑,就在国庆六十周年大阅兵中,光荣地成为了阅兵后勤保障单位,为圈庆大阅兵的成功做出了贡献。为了满足来自五湖四海官兵们的不同饮食习惯,对产品的不同需求,该公司克服重重困难,急他们所急,供他们所需,为官兵们提供多种牛肉产品。  当60年大庆的焰火刚
期刊
1876年,当时的清政府第一次以官方名义参加了美国费城世博会,随团参展的中国工商界代表李圭根据经历写下了《环游地球新录》,成为中国人“睁眼看世博”的名篇。此后,一些有识之士不仅希望参与世博会,更期望中国举办世博会。  134年之后的2010年5月1日,这个梦想将在上海得以实现。此后的184天里,上海会以“中国模式”展示科技世博,让世界见证这个第一次由发展中国家承办的注册类综合性世博会。  “如何兑
期刊
在新疆发现并进行工业性钻探开采的第一座油气田独山子油田,是新疆石油工业的摇篮。在其百年开采史中,先后为克拉玛依大庆等油气田培养输送了数千名成熟的石油工作者,为准噶尔盆地的其它油气田和天山山脉以南的山前构造油气田的勘探开发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为科学开发准噶尔盆地的油气资源储备了丰厚的地质,钻井和开采资料。杨增新:    将采油模式由官办改为招商承包    1911年,爆发了辛亥革命,新疆伊犁响应起义。
期刊
大学生活,在大多数人眼中是轻松,自在而且多姿多彩的,但是在一对来自河北保定涞源的“80后”姐妹曹江和曹焱的眼中,大学生活却多了一丝沉重。因为她们在学习的同时,还要照顾因脑淤血而半身不遂的母亲。而正是这种对瘫痪母亲的。反哺之举,向世人诠释了什么是坚强,什么是志向,什么是人世间最纯粹的爱,什么是孝道。    姐姐:退学也要给妈治病    姐姐曹江现在就读于河北省唐山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系,妹妹曹焱则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