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感”交互理念的书籍装帧设计研究

来源 :美与时代·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7007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时代的高速发展,社会信息的传播量与日俱增,媒体环境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作为传统信息传播载体的报纸书籍已经慢慢退出传播媒介第一线。在新时代下,书籍装帧设计过于迷恋旧形式与新媒体都是不合适的,从人的“五感”交互理念出发进行装帧设计,有利于提升受众在阅读时的体验感与满足感。本文以五感设计为方法导向,以期为书籍装帧设计提供一定的新参考。
  关键词:“五感”;书籍装帧设计;陌生化认知;关联性设计;下意识设计
  随着社会的日益进步和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信息也变得越来越繁复,书籍已经不再是信息传递的主力军。书籍的传播效率、便携性、储存容量等都无法与新兴的电子媒介媲美,但书籍存在的意义与其特殊的功能性却是电子媒介始终无法代替的。
  一、“五感”设计与纸媒书籍设计
  现代社会是受众体验式的经济时代,无论哪个行业都非常注重受众的体验感。而体验是指受众通过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五种感官进行的一种感受活动。书籍装帧设计不应该只是担任信息展示的角色。在当下技术革新迅速的背景下,设计就需要担任桥梁的角色,把新技术、新生产与受众连接起来,并在受众的生活中起到思想引导的作用。
  (一)“五感”设计
  伴随着科技与思想的进步,在认知学科领域里以触觉为中心的“五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五感分别为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这是人的五种基本感觉。如在电影画面中强烈的色彩视觉冲击、山口县光市梅田医院的视触相融的导视设计、激情高昂的音乐听觉刺激、不同食物所带来的嗅觉与味觉体验等。但在认知学科领域里还有“第六感”,是一种机体模糊知觉和一种精神感应[1]。根据人的五感进行设计就是通过人的各个感官接收信息,在主体脑海中对信息进行构建并产生记忆。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五感设计也被普遍应用,如针对不同内容采用不同的装帧手法、不同克数或材质的纸张、不同的版式设计等,通过这些不同材质与形式的组合对书籍内容做出新的诠释,并对受众产生一定的思想引导。五感交互设计会是未来设计的发展方向,从现在的设计趋势可以看出,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对体验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更加注重个人精神世界的满足,而五感交互设计可以更直观、更有效地与受众进行连接,提升受众的体验感与满足感。
  (二)纸媒书籍装帧设计
  在新的技术面前,传统的书籍装帧设计并没有被淘汰,且传统媒介传播也并没有随着新技术、新感觉的到来而消亡。在当下的社会环境中,设计要将传统与现代的媒介进行整合与规范,并采用“新+旧”而不是“新-旧”的模式,立足于新的平台,进行新思考、新利用。传统纸媒书籍在互联网等电子媒介还未出现时主要担任将信息准确清晰传播给受众的角色,随着电子媒介的出现,书籍渐渐转变为“艺术家”般的角色,很多经典书籍被当成艺术品收藏,喜欢阅读纸质书籍的受众也会越来越喜欢。准确来说,伴随着阅读媒介的更新,传统纸媒书籍并没有受到冲击逐渐消亡,而是进行了升华[2]。
  二、“五感”交互理念下的书籍装帧设计
  随着时代进步,书籍装帧设计不能仅仅依靠单一的视觉感官,而要力求潜移默化地渗透人的五感,给受众带来全方位的阅读体验。人是各种感觉的集合体,基于五感进行信息传达可以使受众于脑海中形成综合形象。设计是一种对人的感觉的细微处理,书籍装帧设计需要通过五感语言与受众交流这些细微的感觉,并提升受众的体验感。
  (一)陌生化认知下的视觉冲击
  如原研哉先生在《设計中的设计》中所述,“作为形象的组合和相关操作的设计,视觉认证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提到一个词叫“常识”,也就是对社会事物与事件的一种常规性认知,这是伴随着时间的积累而在不同受众内心与脑海中形成的一种范式。例如,人们认为书籍应该是方正的矩形,所以一本以圆形或不规则形状为造型的书籍对于人们来说就是新奇的,这种非常规的设计会使受众产生好奇心理,这就是一种视觉感官的刺激,跳出人们的常规认知。2017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书·筑:介入》是由书籍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共同设计完成的,该书将完整的长条纸张对折的装订方式使书浑然一体,读者在阅读时不会由于书籍有过分的韧劲而产生不适感。这本书装帧设计的最大亮点就是将书籍的前半部分进行模切,斜状圆形孔洞的设计将书籍看成了建筑空间。这样非常规的装帧设计把书籍常规属性陌生化,将书看成一座建筑或一种空间,在此理念下进行的设计不会被书籍原本的性质所束缚,这就是经过陌生化认知后再设计所产生的新的视觉冲击。
  (二)关联性听、触交融设计
  针对书籍的特殊性质,听觉主要是指翻书时的“沙沙声”对受众的影响,触觉则是受众通过肢体接触媒介而产生感受活动,二者相互作用形成了一种由多感官综合刺激产生的综合认知形象。不同用途的纸张会给受众带来不同的常规认知,例如报纸采用新闻纸,纸张克数不大、易破损但较为轻便,易折叠与携带。受众经过常年的阅读与接触已经形成了系统记忆,只要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类似纸张,脑海中就会自动唤醒相关记忆,这就是人的触感记忆。听觉记忆对受众来说会更加直观一些,对于生活中反复出现的声音,人的记忆会更加深刻。例如玻璃杯碰撞后会出现“叮”的一声,就被人们深深地记入脑海中,当再次出现这种声音时人就会产生一种下意识的反应,配音领域就是灵活应用人熟知而又雷同的声音进行创作。2020年度“中国最美的书”获奖作品《说舞留痕:山东“非遗”舞蹈口述史》是一本以山东民间舞蹈传承人现状的田野考察为内容的书籍装帧设计。整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采用了新闻纸进行印刷,新闻纸又称白报纸,主要用于报刊与书本,纸质轻松、具有一定的弹性、表面光滑不易起毛、不适合书写。所以基于常规认知,白报纸的使用使受众在触摸后会有一种现场翻阅材料的感受,区别于常规书写用纸的触感,翻阅白报纸时的哗哗声响与触感相结合就会使受众对所翻阅内容有一种大体的区分。书的下半部分采用的是牛皮纸拉页与皱纹纸穿插的设计形式。牛皮纸因为不易撕裂、强度高,常作为包装材料,受众在进行翻阅时的触感有别于白报纸,且配上黑白双色的印刷会给受众形成一种严谨板正的感觉,再辅以轻薄、色彩鲜艳、纹理多变的皱纹纸来调和受众的感受,使书籍严谨中透出些许活泼灵动。一本书的装帧设计使用了三种不同的材质,受众在进行阅读时就已经脱离了单纯的阅读体验活动。设计者将书籍本身当作一种作品进行创作,虽是形式服务于内容,但在满足其功能性的情况下最大化地突出了形式的个性,将舞蹈二字成功地融入到装帧形式中。   (三)嗅、味觉创新设计理念
  设计要以触觉为起点刺激受众直接感受,进而引起受众的其他感觉联想。因为工艺与流通性等客观因素的影响,嗅觉与味觉在书籍装帧设计里很难实现,但二者以一种无法用语言表述的方式缠绕在一起,通过嗅觉等感官的刺激让受众记忆再生。嗅觉常指人对气味的一种感受活动,在书籍装帧设计中人最常能感受到的是书本纸张与油墨的气味[3]。Nick Bampton是无印良品的一本香料书籍,此书将可食用的香料做成“纸张”,并印上香料的名称方便用户烹调使用,用户在使用时只需要按量撕下相应的香料纸张放入炊具烹调即可,这种设计就是对受众的嗅味觉进行刺激进而丰腴受众的体验活动。现代设计机构KOREFE设计了一款面食书,旨在教授受众如何制作意大利千层面,同时该书自身由面粉制作而成,受众只需要按照书中指导将调料放置在容器中,并将书放置其中,就可以烹调出美味的面食。上述两个案例都是以受众的嗅觉为主要交互渠道,通过受众的嗅味觉来刺激受众感觉进行体验活动。
  (四)下意识设计
  在下意识领域里尝试设计工作主要就是解析人的常规认知,利用人的常规认知实现差异化设计。例如深泽直人的产品设计作品CD播放机与茶包,就是利用人对物品外形的常规认知,对其功能性进行陌生化设计并捕捉到事物的新鲜感,让受众通过下意识的认知行为去认知非常规性的设计,从而引发受众的异样感受并建立心理暗示。1998年长野冬季奥运会开幕式与闭幕式的节目册设计就利用特种纸与特殊工艺使纸张具有像冰一样的视觉感受,通过视觉与触觉等感受活动唤醒读者对冬季雪中漫步的美好记忆,这种利用五感在受众脑海中的烙印而进行的设计就是下意识设计。在书籍的封面设计中,将纸面进行特殊的痕迹处理从而引起受众情感记忆共鸣的手法也属于下意识设计。其实,下意识设计是以人的五感为基础的,人的各种感官所接收到的信息在大脑中进行“画像”,设计师对这种信息加以利用并以非常规性的方式重新诠释常规设计。
  三、五感体验时代下书籍装帧设计的趋势
  通过上文分析可知,未来书籍的设计可能会脱离“书籍”的固有概念,书籍狭义上是指装订成册的文字与图像,常规载体为纸张,但是在新媒体时代,电子书也是书籍的一种,以电子屏幕为载体并对文字与图像信息进行传播,摆脱了传统纸媒的某些“限制”。电子书的命名,说明在大众的常规认知中,书籍的核心就是文字与图像以一种有规律的形式排列组合,并不是只有以纸张为载体的文字与图像设计才叫做书籍。
  新时代科学技术高度发达,电子媒介已然成为社会信息传播的主流媒介,承担起纸媒书籍转播信息的主要社会责任。在纸张普遍应用之前,古代人民使用竹简作为文字与图像信息传播的载体,不也是一种书籍吗?不难想象,日后科技越来越发达,随着信息传播媒介的更迭,信息的传递效率也在不断提升,书籍以后的设计载体也会越来越多元化,不再仅仅局限于纸张这种较为单一的形式,也不再受到具体传播媒介的限制,书籍的概念也将随之变得宽泛。
  当下的书籍装帧设计更倾向于艺术性的表达,注重个性化的表达方式,增加了商业与艺术价值。这种不再局限于纸张而向多元媒介转变的趋势,使多元化的设计载体也将实现单一媒介所做不到的多感刺激体验活动。多元化的设计载体将给受众带来多感刺激的阅读体验,五感也将受到最大程度的刺激从而丰富受众的体验活动。
  四、基于“五感”视角的书籍装帧设计方法
  對已有的书籍进行再设计,是对书籍这种客观物质的一种陌生化认知与重新诠释。如原研哉先生在《设计中的设计》书中所述:“我们的脚下埋藏着巨大的矿脉。我们需要的只是发现的眼睛。”“如果将某一种素材当成优秀的素材,第一步就是要把这种素材的特性无限纯化。”如果将书籍比作一张白纸,那么书籍装帧设计就仿佛是在这张白纸上作画,拥有无限的可能性。
  创意来源于最平凡的生活,在进行书籍装帧设计时应以书籍内容目标受众的需求为指导,对常规书籍的装帧形式采用非常规手法进行创作,这样易使受众无意识中对同类书籍进行横向对比,从而使受众在脑海中形成一种差别意识[4]。对书籍装帧设计来说,在设计前期就要先了解书籍的受众范围及其需求,再进行针对化设计,结合内容,明确书籍装帧设计具体想要传达出什么信息。具体明确的信息表达会提升受众阅读时的体验感,但需要注意的是,设计不能完全“顺从”受众,要给予一定的“障碍”,完全顺从受众的常规认知,会带给受众倦怠感,长此以往会使受众的思想缺乏创新力与思考力。
  五、结语
  在新时代里,新技术的产生与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方方面面的变化,但新技术只是一种元素的革新,它改变的只是环境而不是创造本身。对于新环境里的书籍装帧设计来说,其功能性与意义发生了转变,书籍装帧设计应明确设计的传达目的,准确传达信息,针对书籍内容有针对性地进行创意设计,扩大书籍的特性,从而吸引受众[5]。
  当下的书籍装帧设计是一种基于体验活动的交互设计。对比电子媒介,纸媒书籍阅读对于受众来说更具有使用感与满足感,电子书的阅读削减了阅读体验感但增加了阅读的效率。然而,对于受众来说,阅读效率并不是唯一的考虑因素。电子媒介的快速发展使书籍脱离了主流媒介,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电子媒介的出现与发展也解放了书籍,恢复了其作为“素材”的特性,二者在当前阶段相互影响,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原研哉.设计中的设计[M].朱锷,译.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6.
  [2]魏旭燕.从媒介走向艺术——纸书设计在数字时代的发展趋势研究[J].美与时代(上),2020(9):114-117.
  [3]陆彪,李毅,房华.沉浸于五感中的设计[J].美术教育研究,2020(4):88-89.
  [4]刘金福.基于“五感”体验的产品包装设计研究[J].工业设计,2020(12):66-67.
  [5]程跃.探析电子出版时代下书籍装帧设计的转变形式[J].工业设计,2020(10):120-121.
  作者简介:谢博文,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
  通讯作者:李东娜,硕士,长春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视觉传达与媒体设计。
其他文献
芥菜是湖南省华容县特有产品,拥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其做法多样、口感独特,广受全国人民的喜爱.但市面上现有的华容芥菜包装却极其简陋,缺乏设计感和市场竞争力,无法满足当今社会人们对食品包装实用与审美兼具的需求.本文主要分析华容芥菜的历史沿革和包装设计现状,从而归纳华容芥菜包装设计的视觉表达和设计原则.
摘 要:本文指出河北省数字文创产品开发的重要性,从高效传播、情感共鸣、提升品牌影响力并打造新的产业模式这三个角度提出数字文创的时代意义。文章从表情包设计、互动游戏设计、数字图像设计等几个角度探索河北省数字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可能性,以期为河北省数字文创产品的开发尽一份力。  关键词:契机;时代意义;表情包设计;互动游戏设计;数字图像设计  课题项目:本文系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数字化时
北魏晚期造像碑以及造像碑的艺术特点与发展过程具有鲜明的文化碰撞与融合特征.通过对北魏晚期造像碑在造像碑发展各时期内的纵向比较,以及对这一时期造像碑典型案例及其造型样式与艺术形象进行分析,以北魏晚期造像碑艺术特点来深入探讨造像碑的风格特征与发展机制;强调北魏晚期造像碑艺术中体现的过渡时期的风格特色,点明其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并进而从造像碑角度深入分析中原文化和佛教文化的碰撞与融合进程.
摘 要:智能包装作为一种新型的包装技术和形式,其交互性能够使用户和产品之间建立起较为紧密的联系。当用户接触产品包装并与之形成互动时,用户内心的情感是重要的反馈信息,是态度在生理上的一种复杂而稳定的生理体验。这种对客观事物的评价感受与主观反映的研究,有利于洞察用户心理需求、明确未来智能包装的设计趋势。  关键词:智能包装;交互设计;情感化体验  一、智能包装的现状与趋势  智能包装,顾名思义,是一种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电脑音乐已经成为当代音乐制作的主流形式,我们不再使用早期的合成器、硬件音序器,也不再使用各种硬件音源和硬件效果器,计算机性能的提升,让音乐制作更加便捷高效。取而代之的是各种软音源插件和效果器插件,它们借助电脑音乐制作软件进行工作。虽然电脑音乐插件形成和发展时间较短,但也处于日渐成熟的阶段,它们被广大音乐制作人接受并认可,广泛地用于音乐、录音、影视等领域。本文围绕电脑音乐发展
摘 要:传统民居是反映时代特征、地域特色和民族风俗的建筑文化典型。湘西集中了许多少数民族,其中苗族和侗族的传统民居最具特色,具有浓郁的少数民族建筑文化的色彩。湘西苗侗的传统民居,体现了湘西传统民居的文化共性和其独特的民居建筑个性。  关键词:湘西苗侗;建筑形态;传统民居;保护;发展  一、研究背景  国内传统民居的研究是建筑领域的一个热门话题,主要集中在研究我国传统建筑和民居的重要文化内涵、历史文
摘 要:河南地处中原地区,戏曲盔头作为戏曲表演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相当多样的设计元素可作为创意题材提取应用,利用现代的设计手法,赋予盔头新的生机与活力,继而开发出很多适用于当下审美的文化创意产品,进一步弘扬发展戏曲艺术,让盔头以新的面貌出现在大众视野当中,深入挖掘其中的创意元素,对戏曲艺术的发展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与传承作用。  关键词:河南;戏曲盔头;文化创意性  一、河南盔头的地域背景  作为
摘 要:时尚界可持续发展理念正在推进,但稍显胶着。可持续时尚构想是从社会发展角度出发,将时尚置于历史语境之中。本文欲汲生态美学之思想,将时尚所处现状对应理论加以分析,从设计、材料、生产三方面进行可行性策略探究。从可行策略出发,倡导人们在时尚与可持续发展之间寻找美的平衡点,以时尚为连结将人与自然的关系处理为完美平衡式。  关键词:生态美学;时尚产业;可持续发展;策略探微  基金项目:北京服装学院20
城市建筑小品是城市空间与城市文化的重要标签,折射出城市环境的社会形态、历史人文、风俗习惯和美学现象等方面的内容,对城市的品味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通过借助明末造园家计成在《园冶》一书中提到的“巧于因借,精在体宜”造园理念,进行创新理解和创造性转化,深入探讨泰州城市建筑小品再生设计.作为新兴城市的泰州,建筑小品的再生设计才刚刚起步,亟须对城市建筑小品的发展和创新研究展开理论上的研讨.
摘 要:随着三维计算机图形技术与绘画艺术的结合,数字插画在原来定义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个分类,即使用三维软件创作的插画。该类插画作品在素材积累和创作模式上与传统手绘类插画相比具有明显的区别,是在艺术内容创作上的新型表现形式,它的出现不仅仅推动了插画创作的新途径,也为虚拟现实在艺术界的应用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插画设计;素材积累;建模软件;三维建模  一、内容规划与素材积累  (一)规划概述  通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