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在胆管损伤的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

来源 :国际外科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ike1121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胆囊是空腔脏器,位于肝脏的胆囊窝,体积较小.肝外胆管位于后腹膜的肝十二指肠韧带,位置深,临床上腹部外伤导致胆管损伤(bile duct injury,BDI)罕见,且常与肝脏外伤相关联。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使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 对北京友谊医院2007年~2008年出院的普外、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眼科、口腔科、泌尿科、耳科的456份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剔除术前因感染而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对其中使用预防用抗菌药物的331例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调查存在用药种类、用药时机、用药时间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医疗费用上涨,耐药菌种增加.结
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vein thrombosis,PVT)是指发生在门静脉主干或分支、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形成.其病因复杂,可以是自发性的,也可以是医源性的,还可能原因不明.根据病变发展速度及受累程度不同临床表现各异,主要表现为快速发展的门静脉高压及程度不同的肝功能损害,处理起来较为困难。
期刊
目的 调查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使用情况,使临床医师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北京友谊医院2007年~2008年出院的普外、骨科、神经外科、胸外科、眼科、口腔科、泌尿科、耳科的456份Ⅰ类切口手术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剔除术前因感染而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病例,对其中使用预防用抗菌药物的331例进行分析。结果通过调查存在用药种类、用药时机、用药时间不合理的现象,导致医疗费用上涨,耐药菌种增加。结论临
期刊
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是一种具有多向性生物学行为的细胞因子.随着对MIF的分子生物学及其临床研究的深入,发现MIF与消化管肿瘤的增殖与侵袭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就MIF与消化管肿瘤的关系进行综述。
目的 探讨以亚甲蓝作为示踪剂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SLN)活检的临床应用及影响因素.方法 分析了276例临床T1-T2 N0-M0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结果,对SLN检出率及假阴性率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 276例患者中,成功检出SLN者246例(检出率为89.1%).共检出SLN 423枚,每例1~4枚.前哨淋巴结对腋窝淋巴结转移情况预测的敏感性为77.3%(68/88),假阴
1病历摘要  女性患者,22岁,未婚,入院前7个月因车祸撞击腹部,送到当地医院后急诊剖腹探查,发现"肝右叶破裂",给予"肝右叶切除,胆囊切除,胆总管探查,T管引流术,胆肠吻合术"。
期刊
低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1,HIF-1)是缺氧条件下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和人体细胞内的一种转录因子,能激活许多缺氧反应性基因表达,是哺乳动物和人在缺氧条件下维持氧稳态的关键性因子.HIF-1与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基质细胞衍生因子-1、特异性趋化因子受体CX-CR以及血管生成相关因子的关系是目前肿瘤发生发展研究的热点。
肝损伤占腹部创伤的15%~20%,仅次于脾和胃肠道损伤占第三位,总病死率为10%~20%,严重肝损伤的病死率约为50%,合并肝静脉或肝后下腔静脉损伤的病死率高达80%以上[1-2].严重肝损伤是腹部创伤中救治难度最大的创伤之一。
期刊
胆管损伤(dile duct injury,BDI)是胆管外科时有发生的并发症,由于损伤的情况复杂多变,其处理有时极为困难而棘手,甚至可因处理不当而致更为严重的后遗症,抑或由此而致死亡[1]。
期刊
肝脏是腹内最大的实质脏器,肝外伤约占腹部外伤的15%~20%[1-2],是腹外伤中最严重、病死率最高的脏器损伤之一.近年来随着创伤治疗、重症监护以及各种生命支持治疗的水平不断的提高,国内外学者在对肝外伤处理方法的不断探索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肝外伤的治疗原则发生了重大改变,在对严重和复杂肝外伤的救治过程中,损伤控制性外科(damage control surgery,DCS)这一新理念日益受到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