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发酵了四十年的泪滴

来源 :时代文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ianfranco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乡有习俗:“一百五,坟添土”。一百五是冬至后105天,后面紧接着是寒食、清明。斯人已去,怀念永存。对于故去的亲人,人们总要以不同的形式进行缅怀。最传统、最普遍的方式是上坟祭奠。斟酒、点烟、烧纸、磕头,阴阳两界,隔着一堆黄土说说心里话。此时此刻,人的身份是那么纯粹,纯粹成生命链条上一支细细的根脉。而每年一度给坟添土,则包含着给已故亲人打扫、修缮房屋的心意。这些故去的亲人活着时为我们辛苦操劳,遮风挡雨,有朝一日突然撒手而去,依然活着的人却永远不会忘记他们,希望他们在那边能吃得好住得好,享受一些生前没有享到的清福。这是一种最本真的情感,就像生命降生时的啼哭和生命离去时亲人的哀痛一样本真。
  1
  乙未年二月十五日,是一百五节。这一天,我早早就回到了老家,只不过这一次,我不再是去给母亲坟上添土,而是要给她修新居、搬新家。
  屈指算来,母亲已经在村里的公林里住了四十年。因为县里要凭借高崖水库的一方秀水,开发建设仙月湖旅游风景区,根据库区管委会的要求,我们村公林里所有的先人务必于这个清明节前予以搬迁。
  对于我,这也许是一种天意。
  两周前,我就曾为母亲的坟墓一事专程回过一次老家。我特意带了一提好酒,要去找找那个在村公林里耕种的人。因为去年农历十月初一我去给母亲上坟时,发现她的坟左右两边各被犁去了20多公分。这是以前从没有过的事。如果继续这样下去,坟会非常容易坍塌。
  看到那个情景,我的眼里顿时就蓄满了泪水。我想马上就去找那个种地的人理论一下,或者说是商讨一下,实在不行我就把母亲坟墓周围的地承包下来,即使价格高点也没关系,只要能使我母亲住得安宁一些就好。
  但是父亲制止了我,他说人家种上的地瓜已经长这么大了,再说这坟一年半载的也塌不了,还是等人家把庄稼收了后再说吧。
  当时我就想,要是能把母亲安葬在自家的地里,该多好啊!可是按照风俗,早已入土为安的人,除非万不得已,怎敢轻易去打扰呢。
  因为年前年后工作特别忙,这件事一拖就是几个月。眼看天气渐渐转暖,春耕也许很快就要开始,一想到母亲的坟墓遭受的耕犁之灾,我就如坐针毡,心如刀绞,赶紧抽空回了趟老家。谁知还没等我开口,父亲就跟我说,你娘的事不用费心了,咱村的公林要搬迁了。
  听到这消息,我立刻就感觉到,这是我跟母亲之间的又一次心有灵犀,她是怕儿子为这事去犯难为求人啊!
  2
  其实对于母亲,我一直没有具体的印象。因为她走得实在太早太早了。
  对此,我曾在多年前的一篇文章里这样刻骨铭心地写道:
  母亲离开我时,我才呼吸了人间20天的新鲜空气。产后大量出血,医疗条件的极端落后,很快地枯萎了一个年轻的生命。直到现在,她唯一的儿子在无穷的思念里,对她也只是一个概念性的认识,而没有具体的样子。但母亲是活在我心中的。母亲以自己的大命换取了我的小命,我不知上帝这样做值不值得。从我懂事那天起,我就知道生命不仅是自己的,也是母亲的,如果我不能好好地活着,人们惋惜的,绝不会是我,而是我的母亲。
  我家附近有一盘石碾,每天来推碾的人络绎不绝。7岁的一天,我闲着没事,就到碾棚帮一个奶奶辈分的老人推碾。推完后,老人抚摸着我的头,深深地叹了一气,说:“这娃,多像他娘的热心肠啊!”那一刻,我的全身颤抖了,泪水忍不住就要流下来。我掉头就跑,一口气跑到村南的大树林里,抱着一棵大树号啕大哭。母亲,在我身上居然还能看到你的影子,这是我多大的幸福啊!
  从此以后,我几乎天天去帮人家推碾。粗粗的碾棍,窄窄的碾道,寄托了一个少年无限的希望。在那里,我经常能听到那种令人激动的称赞。只有在那一刻,母亲才在我心中具体成一个触手可摸的形象,我和母亲才隔了厚厚的土地和遥远的苍穹面对面站着,站得彼此泪眼婆娑。
  长大后,我离开家乡到远方去流浪,开创自己的事业。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都保持着一副热心肠,用满腔的热情去爱周围的每一个人。特别是当我能对人有所帮助并竭尽全力时,我感觉是最幸福的。因为那是我离母亲最近的时刻。
  好多年了,每当在夜深人静之时想起母亲,我都会一边流着泪一边默背自己写下的这段文字,从中得到些许安慰和温暖。
  3
  更为巧合的是,村里把新的公林选定在了村西,正好占用了我家的一块地。按照规定,占了地的人家可以优先选择墓地,不愿迁入公林的也可以自己另找地方。
  为了能让母亲能有一个好的住处,我特意请了一个懂些周易风水的朋友去给我母亲看墓址。我唯一的心愿是,要借此机会让母亲迁居到一个好些的地方,就像活人择地而居同样的道理。至于哪个地方好,我不懂,我只能求懂的人来帮助我完成这个心愿。
  虽然我知道,这很大程度上不过是一种心理安慰罢了。可是这种安慰对于我是非常需要的——我不能胡乱找个地方就把母亲埋了。可没想到的是,才仅仅几天的时间,公林里就被密密地插上了树枝——好地方都被占下了,只剩下不多的区域可供选择。
  朋友在林地里转来转去,看得很认真。其实因为年纪大了,他洗手不干这事已经三年了。这次之所以答应我,是因为他了解我的身世,可怜我和我的母亲,被我的虔诚之心所感动。
  看完了村里划定的林地,朋友意犹未尽,继续向西看去,终于在一个地方站住了,说,这是个好地方。接着又摇摇头,只是不知道人家愿不愿意你們占用这块地。还没等我开口,父亲就急着说了,中,中,这块地也是俺家的。
  母亲,这真是天解人意,天遂人愿啊。那一刻,我真想跪下来给老天磕一个响头!
  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是,这块地我去年刚刚栽上了四十棵银杏树——从临朐几千年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马愉坟墓不远处的苗圃里移植来的。因为这,我还被几个堂兄劝阻过,他们说这树长得太慢,不如跟大家一样栽上杨树见效快。可是一向温顺随大流的我这次竟然表现出了出乎意料的固执,我就是要在这里栽上一片银杏,等它们长高了长大了,这里的每一个秋天都是金黄色的。   一个堂兄问,就是再好看又能给谁看呢?你一年能回来看几次?
  是啊,给谁看呢?
  可是现在,我终于找到答案了:这片银杏树,原来是冥冥之中我为母亲栽下的。
  在不久的将来的每一个秋天里,母亲都将会被一层层的金黄簇拥着,既温暖又贵气。
  4
  我们将给先人们搬家的日子定在了农历二月十五晚上。一块搬迁的,有我母亲,还有我的大爷大娘和老老爷爷、老老奶奶。其他的先人因为没有埋在公林,不用动。
  要搬家先修房。我和父亲还有几个堂兄一大早就忙碌起来。大爷家的二哥早早就把修坟需要的砖、水泥和水泥板都准备好了——血脉最近的我们兄弟四个,只有他留守村里,一有什么事情就跑到前头。这么多年了,他和我父亲相互支撑着,给了我们三个在外谋生的人一个坚实的后方。
  考虑到土质较硬,担心已经在城里生活久了的我们干不了这么重的活,父亲提前就雇挖掘机把墓坑挖好了,我们要做的,就是要平整底部,找齐方正,用砖把墓穴砌起来。
  主力还是二哥。二哥心灵手巧,肯受累,里里外外都是一把好手。
  砖是刚出窑的新砖,二哥和一个叔伯三哥干得很仔细。在我父亲的指挥下,墓穴里设计了进出的门口,安放灯盏的灯龛和存放食物的空间。门口处还贴上了我婶子亲手剪裁的鲜艳的过门钱。在我的要求下,还给铺上了地面。修建好后,三哥问我,怎么样?满意不?我一个劲儿地点着头,连声说着谢谢。
  我在心里默默地说了一句:娘,你的新居建成了,就在今晚,你将告别那个已经住了四十年的旧居,住进这里。这个新居,你一定会满意的。
  随后我们又给我大娘大爷还有老老爷爷、老老奶奶修好了墓穴。
  干完这一切,时近中午,父亲让我陪着堂兄们回去吃饭,我却让父亲回去了——我要在这里守看着这些刚刚修好的墓穴,不能让任何的鸡鸭狗羊来玷污和破坏——离此不远住着一户人家,家禽什么的都是散养着,满地里糟蹋。我栽下的小银杏树就常常被那些羊羔吃掉了叶子。
  蹲坐在母亲的墓穴旁,我把墓穴看了又看,越看越觉得欣慰。
  万千的思绪顿时纷沓而来。
  5
  因为我,许多人的命运都改变了。
  母亲的命运、父亲的命运、姥姥的命运,凡是跟我密切相关的人的命运,都不可逆转地改变了。
  那么疼,那么绝望,又那么无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辈子,可是我母亲的一辈子竟然是那么短暂,短暂到还没能听上她留给这世上唯一的孩子叫一声“娘”。四十年了,别人想念母亲的时候,脑海里都有一个具体的样子,而我所能想到的,却只是一堆厚厚的黄土。那么冷,那么硬。在想念母亲的时候,除了泪水,我没有更好的方式安慰自己。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我是如此脆弱,脆弱得如同一棵瘦瘦的狗尾巴草。
  被这一场浩劫改变得最彻底的,还有我的小姨。为了能让一个出生才仅仅20天的小生命活下来,并且能得以好好地成长,我的姥姥,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妇女,含泪向自己的小女儿提出了一个万般无奈的请求,也是一个不容否定的要求——让她做我的继母。我无法想象当时小姨的心情会是怎样。但是我能想象得出,小姨当时一定流下过足以浸泡一生的泪水。
  每每想到这些,我都感觉自己就是一个罪孽。
  小姨就这样成了我的继母,可我却一直叫她“婶子”——这是我们当地的一个风俗。不仅我叫“婶子”,就连她和我父亲后来生下的三个孩子,也都随着我一起叫她“婶子”。这当然不是风俗所致,而是她有意让自己的孩子这样叫的,目的只有一个——不能让我觉得自己和他们有什么不同。
  就这样,在小姨的精心呵护下,我慢慢成长起来,并且在她咬着牙的供备下,我才考学跳出了农门,成为一个在城里生活的体面人。
  我的弟弟,如今已是中科院的一名博士后。
  可是为了我和弟弟,两个妹妹都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初中一毕业就辍了学。
  这是婶子对我和弟弟的偏心。
  俗话说:“从小没娘,到老是个苦瓜。”可是因为有小姨,我这个没了娘的孩子并没有成为苦瓜。
  在我心里,婶子早已成为比我亲娘还亲的人。不止一次,我都想叫她一声娘,并且跟弟弟妹妹们都改口这样叫。可是我没有,因为我不想再去触碰这一层厚厚的伤疤。
  因为这伤疤,并不仅仅是属于我一个人的。
  但是我想,总有一天我会这样叫她的——在她百年之际。
  没有什么比叫婶子一声娘更能表达我对她的感情的了。
  6
  考虑到人手问题,天黑下后我们先把我老老爷爷和老老奶奶搬迁了。吃过晚饭后九点多钟,我们去给我母亲和大爷大娘搬迁。
  早在下午四点钟,我就跟父亲拿着香去跟他们打过招呼了。在我娘坟前,父亲说,上面让咱村搬迁,今晚上就给你搬新家了,你别怕!我的鼻子酸酸的,也哽咽着说:“娘,晚上我们来给你搬新家,你可不要害怕啊。”一连说了三遍。
  眼前的这一堆黄土,我是多么熟悉啊。上初中时,我走在上下学的路上,在操场上晨跑,上体育课或者考试,一抬头就能看到这堆黄土;每次来给她上坟,我都会久久地凝视上一会儿,仿佛是要把这一堆土看透,直到看到我的母亲。
  而現在,娘,你要搬家了。
  每一铲下去,我的心都绷得紧紧的,我怕惊吓到母亲,哪怕一点点。
  母亲去世的时候,还没开始实行火化。墓葬打开,母亲的骨头还都完好。我们轻轻地把她叫醒,从脚部到头部,一点点地把她请到购置的新棺木里。她的身子下面,铺着精心缝制的褥子,身边放着精致的衣服和鞋子,上面还盖上了一床同样做工精细的被子。这些,都出自我婶子的一双巧手,包含着她的万般深情。
  一切都按照既定的程序进行着。整个过程我没有一丝紧张、害怕,甚至连一点悲痛都没有,心里充溢着的只是神圣。   但是就在棺木被盖上的一刹那间,我突然感到身体里有一颗泪珠滴落了下来,那么硕大,那么沉重,坠得我禁不住打了一个趔趄。
  这是一颗在我生命里發酵了四十年的泪滴啊!包含着多少思念,多少悲伤!
  7
  把大爷和大娘也请出来后,真正意义上的搬迁就开始了。
  三哥知道我身体弱,指着我娘的棺木问,能行不能行?
  我脱口而出,没问题。
  三哥又说,路上可是不能停下歇息的。
  我说,我知道。
  扛起母亲的棺木,跟在大爷大娘后面,我们无声地向他们的新居行进。
  夜已深,除了我们的脚步声,一切都安静极了。
  棺木其实不算轻,走了不大一会儿我就有些气喘吁吁,父亲紧跟在我后面,时不时地搭一把手。
  我在心里跟母亲拉开了呱。就像每次去给她上坟一样,什么都跟她说说。
  我跟母亲说,娘,咱这里要建一个很大的风景区了,咱家的老房子很快也要拆掉了,管委会说要给咱村家家都盖上二层小别墅呢。
  我跟母亲说,娘,你儿子没能耐,没能活富贵,但是你儿媳贤惠,孙子茁壮,过得也算舒心。你没看到你儿子如今都胖得需要努力减肥了啊。
  我跟母亲说,娘,搬了新家后,你不要怕,我大娘大爷也一块搬过去了,你们还是挨得近近的,有什么事情彼此也有个照应。
  ……
  说着说着,我就感觉不到累了。
  说着说着,就到了目的地了。
  在给母亲下葬前,我再一次进入到她的新家,把地面又仔仔细细地打扫了一遍,就连每一块稍大一点的砂粒我都不放过——我怕它们硌着我娘。
  边打扫我边跟母亲说,娘,这次你是住在咱自家的地里了,你放心,任是谁也不能再来跟你争夺地盘了。
  我还不忘嘱咐娘,娘,为了你这次搬迁,我们大家伙都尽力了,如果还有什么不周不齐的地方,你就多担待着点。要是再有什么事,你就托梦给我吧。
  直到十一点钟,我娘和我大爷大娘才终于都安息在了新居里。
  我们把他们的坟头都堆得大大的。
  看到一切都是如此顺利,我心里终于松了一口气,忍不住伸了一个懒腰。仰起头的时候,才发现月亮的北面,有半圈彩色的光晕。
  8
  等我回来,婶子早已布置好了一切。就连每一件给先人们的衣服都摆放得整整齐齐的。
  我靠着婶子的身边跪下,什么都没有说。婶子抚摸了一下我的头,点燃一炷香,对着先人们发了话,今天,孩子给你们每个人都置办了新衣服,准备了这么多好吃好喝的,还有这么多的金银元宝和钱币,孩子的心意,你们都要领了,我也领了。你们要保佑孩子们平平安安的,工作也顺顺利利的,让他们一代更比一代好。
  接着她提高了声调,你们要是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地方,就直接找我,要是你们敢难为了孩子,我可不依!
  我的眼泪,簌簌地流了下来。
  那一刻,世界一片寂静。
其他文献
【摘 要】 幼儿教师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善于读心,即在与幼儿的交往中善于发现,不断感悟到幼儿的成长心理变化,感悟到幼儿的心理变化,不断激发幼儿的成长潜能,让幼儿在班级中感悟到幼儿的心理变化带来的能量潜能。从而在教学中优化幼儿的性格,促进幼儿构建友爱互助的班级。同时善于觉察到幼儿的兴趣差异,进行幼儿智慧班级的建设。充分利用好幼儿的特长,打造富有专长特色的班级。还注重能力的把握,打造能力特长班级。分享幼
语言是人类必备的基本技能,幼儿教育时期是培养幼儿语言能力的关键时期,幼儿的生活和学习都离不开语言,当幼儿具备语言表达能力后,才能更好地与人交流。因此,幼儿教师要针对中班幼儿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其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一、结合幼儿身心特点,创设轻松语言环境  在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中,教师要认识到幼儿间的个体差异性,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有些孩子性格非常内向,在活动中不敢主动表达
【摘 要】 学生核心素养培养正逐步成为我国未来基础教育改革的方向和灵魂。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积极寻求渗透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使学生的生理、心理、道德各要素统一、平衡、协调,是摆在我们教师面前一项需重点落实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增强生命的韧性》课例实践,来聆听核心素养落地的声音。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通过课例实践,进而渗透学生珍爱生命、健全人格的核心素养;通过课例实践,渗透学生批判质疑、勇于探究的核
两排老樹与一条旧街,小城物证沧桑  黑砖饱吸风雨,青苔爬上墙壁  老树老得慈眉善目。秋风劝谏  枯黄的叶子被它们  一片一片抛出,像抛弃贬值的家产  晨星未息。天光从花白头发上散开  她的腰弯向大地,将树叶扫起  装进尼龙袋,用小车运向远处  奇怪的是,枝头的叶子好像永远抛不完  从清晨到夜晚,一天又一天  老树在考验一个穷人的耐心  一天能挣二十元。她从没算过  其实她也算不出,多少树叶才换一分
在当今图像大爆炸的时代,人们对图像的感知似乎已经迟钝了。但油画艺术经历了数百年的发展,有着它自身的笔触、色彩和品格,有人说它是凝固永恒的美。我对油画情有独钟,为我父母畫一幅油画也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梦想。   我的父母已经去世很多年了。父亲是在我上大学不到两个月去世的,记得当时,我大哥急呼呼地把父亲从老家接到聊城医院看病。父亲其实得的是痢疾,医生当成心脏病看了,当我赶到医院时,医生正给他老人家做人工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智”双修成为基础教育工作的主要方向,如何对幼儿进行德育已经成为幼儿教育的头等大事。对于教师而言,在面对心智尚未成熟的幼儿时,想要以传统的方式完成对他们的德育显然并不可行。所以,教师必须要在掌握幼儿认知需求的基础上,做好德育工作的创新设计,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展开讨论。  一、师幼互动,制定班级行为规范  无规矩不成方圆,对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幼儿而言,班级行为规范是保证班集体生活质量
夤夜听雨  我听见门痛苦地呻吟  我确信是风挤了进来  这雨,雨用它  细密的针脚  缝补着巨大的缝隙  还有屋外  这空荡荡的院落  雨是黑夜的一道光  不用睁眼  我就看见了父亲  正坐在壁龛上微笑  我掖了掖被角  风雨联手敲打着落叶的鼓点  那“沙沙”的嗓音里  我确信有一个人  正从我的睡眠里  走出来  春分谷地  他走在山谷春天的花田间  没有眼睛,他听到鹧鸪短促的鸣叫  和水田细微
1   忽然想回趟黑水镇。照理说我应该忘了黑水镇,连同黑水镇这三个字。离开十多年了吧,不,二十几年了。时间过去了这么久,我以为自己已经把黑水镇忘干净了,可是怎么又想起来了呢,竟然还想回去一趟。   想想自己这些年来,都干了些什么。考大学,上大学,毕业后工作,再嫁人,生孩子,辞职养孩子……日复一日,也就操劳着一家人的冬暖夏凉,一日三餐。   还没想停下来喘口气,我这一手拉扯大的儿子,比我高出一
小学六年我们学到的东西太多了!您瞧,我正在看着书上的最后一课“综合实践活动”——《我的旅游计划》,准备制作我今年的暑假旅游计划:稻城旅游攻略!  我用了整整一周时间,查地图,比价格,看攻略,制成了这样一张统计表。  家庭会议上,我们对几个方案进行了探讨:  方案一:爸爸说318国道是最美的风景线,对于一个资深驴友和摄影家,这是不二选择。可妈妈说这条路不是翻山就是越岭,8月是雨季,近2000公里的自
刘照如说:“我要么成为优秀小说家,要么死在成为优秀小说家的路上。”说这话时他是菏泽学院中文系的学生,还不满十八岁,面对的是几个踌躇满志的文友。当时正是文学最热的时候,从城市到乡村从学校到工厂,随处可见痴迷写小说的人。写作者众多,清醒地将小说写作当成理想的人则极其有限,刘照如是其中之一。他那句话在别人听来还有些孩子气,甚至显得有点狂妄,刘照如却没有危言耸听的意思,他在清楚地表达今生将要走的路。他那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