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企业投产批量小,产品装配关系复杂、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品种繁杂的产品的生产管理模式进行了分析,介绍了信息系统平台的架构思路和实施过程的经验。
关键词:生产计划 产品设计信息
1 概述
军工企业和某些制造业的产品特点是产品庞大、装配关系复杂。一部产品由上百万个元器件、紧固件及零件组成,原材料品种繁多,加工工序复杂,但投产批量小。投产量常常是一部或几部产品,或者仅是几个组合,某些零件需要反复经过一个或多个车间的不同工艺工序。而下达这样一部复杂产品的生产计划,不仅需计划人员实时与车间计调人员沟通协调,查阅很多生产数据,而且还需要设计、工艺、物资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进行计算统计。在这样一种管理现状下,车间生产计划的下达,往往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人为的错误。企业必须改变这种已经落后且繁琐的管理方式[1]。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把企业生产过程中上百万条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如产品车间工艺路线数据、产品设计总资料数据、原材料消耗定额数据、工艺装备及刀量具数据、工时定额数据、产品元器件、标准件数据、技术规范等产品基础信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多种功能软件集成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实现了数据库统一,信息资源共享,数据源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它不仅能实现分布式环境中产品数据的统一管理,还能为人与系统的集成及协同设计的实施提供支持环境[2]。各个车间、部门查找数据方便快捷,从繁重的数据计算、查找、传递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系统设计架构思路
因为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产品的生产计划模式具有其特殊性,系统制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生产部门要完成一部产品的生产计划制定工作,往往需要设计、工艺、计划、物资、生产、车间等部门,几乎涵盖了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②产品数量庞大:一部产品的生产需要将大量的有关零部件的全部设计资料、工艺定型资料等全部基础数据进行有效地整合,由于统计量庞大,较易发生统计错误。
③分级查询困难:一部产品生产流程查询只能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自产品成品起向生产源头倒推进行汇总,如果要对产品某部分或组合进行生产计划或者工艺查询,现行的管理方式将无法达成目标。
④产品数据整合管理困难:由于产品生产批量小往往同一部产品在进行到下一个批次的生产时,企业就会根据客户反映的问题和实际需求,对产品的不同部分进行升级或改进。因此,在下达生产计划时,虽是同一部产品,但产品只要部分进行了改进或升级,则每个批次的产品生产计划又有所不同,产品数据不能分级查询,数据不能进行有效整合,产品的生产计划制定就必须重复繁琐的工作。
⑤成本定价过程不透明:由于生产工序过程复杂,产品改进或升级迅速,造成某些环节生产计划制定只能按经验进行。
⑥生产计划制定耗时费力:在落后的管理方式下,不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劳动强度大、易发生错误,不仅直接影响了产品生产计划的制定,也间接的影响了产品的生产进度,降低了企业的执行力和管理效率。
因此系统设计的重点是:
①对企业设计BOM 数据库、工艺BOM 数据库、工艺装备数据库等基础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利用企业现有数据资源。
②生产流程的逆向查询程序。实现对产品的任意组合、任意零、部、整件的生产计划或工艺信息进行查询和修改。解决重复分解、重复计算的问题。
③对产品的不同批次的生产计划进行分层管理。由于用户需求不同或对产品进行了升级改进,同一产品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加工批次。
3 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3.1 产品设计信息建立,生成EBOM模块。
3.2 产品设计数据验证组装模块。
3.3 产品工艺路线划分模块。
3.4 产品工艺规程编制、工时定额申报审批模块。
3.5 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明细表,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明细表、工艺装备明细表建立及管理模块。
3.6 公司生产计划编制及下达模块。
3.7 车间生产、班组生产计划及领料管理模块。
3.8 工序完工检验登记及车间接收管理模块。
3.9 成品入库齐套装配管理模块。
3.10 系统维护模块,可完成完全数据备份、数据日备份、数据恢复、系统设置、操作员维护、个人口令更改、权限设置和修改等功能。
3.11 信息查询模块,设计查询、工艺查询、单一信息查询、组合信息查询、产品目录树逐级查询和对产品的任意组合、任意零、部、整件的生产计划或工艺信息的查询。
3.12 数据接口模块,实现车间工艺路线数据、产品总资料汇总库数据、材料消耗定额数据、元器件、外购件等原始数据的导入、导出。并且可以与其他系统(如CAPP、PDM或ERP系统)实现数据对接。以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3.13 报表打印模块,该模块的功能是可以打印产品零部件工艺流程,打印随同卡,打印月度生产计划。
4 结论
企业月度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将相应产品总装配关系库数据、车间工艺路线数据、总资料汇总库数据、材料消耗定额数据、产品工时定额数据、外购件数据等各项数据统计集中,这些系统所需的大量初始数据经一次建立后,可为后续产品提供基础资源数据,不需要反复录入。通过这些数据完成对产品进行生产计划下达、工艺工序计算、产品数据级查和产品数据装入级查等各项功能。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为车间作业计划和调度工作提供了一个信息集成系统平台,将以前分散、隔离的信息(如技术、工具和零件库存信息)集中在了一起[3],通过计算机对读入的产品数据进行汇总统计,统一录入企业数据库。随时查询,随时调用。不仅节省了以往人工制定和下达生产计划所耗费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而且也完成了以前手工所不能完成的功能。同时,生产计划的下达过程更加快捷,同时处理的信息更多,生产进度汇总情况更准确,生产、计划以及各个车间都可以实时查询各个产品的生产任务的下达和完成情况,接到生产计划后,不需要再进行一一翻阅、制定工艺流程,计算机可以直接从企业数据库中调用已经录入好的,对应图号的工艺流程,即车间接到生产计划的同时,直接就可以从系统中打印随同卡,交付工人进行生产。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大大提高了计划与调度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邓超.产品数据管理(PDM)规范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崔晓阳. ERP123:企业应用ERP成功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罗鸿.ERP原理设计实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卉(1962-),女,河北饶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企业生产信息管理工作。
关键词:生产计划 产品设计信息
1 概述
军工企业和某些制造业的产品特点是产品庞大、装配关系复杂。一部产品由上百万个元器件、紧固件及零件组成,原材料品种繁多,加工工序复杂,但投产批量小。投产量常常是一部或几部产品,或者仅是几个组合,某些零件需要反复经过一个或多个车间的不同工艺工序。而下达这样一部复杂产品的生产计划,不仅需计划人员实时与车间计调人员沟通协调,查阅很多生产数据,而且还需要设计、工艺、物资等各部门的密切配合才能进行计算统计。在这样一种管理现状下,车间生产计划的下达,往往费时费力,而且容易出现人为的错误。企业必须改变这种已经落后且繁琐的管理方式[1]。通过企业内部网络和数据库技术把企业生产过程中上百万条与产品相关的信息,如产品车间工艺路线数据、产品设计总资料数据、原材料消耗定额数据、工艺装备及刀量具数据、工时定额数据、产品元器件、标准件数据、技术规范等产品基础信息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将多种功能软件集成在一个统一平台上,实现了数据库统一,信息资源共享,数据源的唯一性和准确性。它不仅能实现分布式环境中产品数据的统一管理,还能为人与系统的集成及协同设计的实施提供支持环境[2]。各个车间、部门查找数据方便快捷,从繁重的数据计算、查找、传递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2 系统设计架构思路
因为生产的特殊性决定了产品的生产计划模式具有其特殊性,系统制定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①生产部门要完成一部产品的生产计划制定工作,往往需要设计、工艺、计划、物资、生产、车间等部门,几乎涵盖了产品生产的全过程,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②产品数量庞大:一部产品的生产需要将大量的有关零部件的全部设计资料、工艺定型资料等全部基础数据进行有效地整合,由于统计量庞大,较易发生统计错误。
③分级查询困难:一部产品生产流程查询只能按照产品的生产过程,自产品成品起向生产源头倒推进行汇总,如果要对产品某部分或组合进行生产计划或者工艺查询,现行的管理方式将无法达成目标。
④产品数据整合管理困难:由于产品生产批量小往往同一部产品在进行到下一个批次的生产时,企业就会根据客户反映的问题和实际需求,对产品的不同部分进行升级或改进。因此,在下达生产计划时,虽是同一部产品,但产品只要部分进行了改进或升级,则每个批次的产品生产计划又有所不同,产品数据不能分级查询,数据不能进行有效整合,产品的生产计划制定就必须重复繁琐的工作。
⑤成本定价过程不透明:由于生产工序过程复杂,产品改进或升级迅速,造成某些环节生产计划制定只能按经验进行。
⑥生产计划制定耗时费力:在落后的管理方式下,不但花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而且劳动强度大、易发生错误,不仅直接影响了产品生产计划的制定,也间接的影响了产品的生产进度,降低了企业的执行力和管理效率。
因此系统设计的重点是:
①对企业设计BOM 数据库、工艺BOM 数据库、工艺装备数据库等基础数据进行有效整合。合理利用企业现有数据资源。
②生产流程的逆向查询程序。实现对产品的任意组合、任意零、部、整件的生产计划或工艺信息进行查询和修改。解决重复分解、重复计算的问题。
③对产品的不同批次的生产计划进行分层管理。由于用户需求不同或对产品进行了升级改进,同一产品会在生产过程中形成不同的加工批次。
3 系统功能模块介绍
3.1 产品设计信息建立,生成EBOM模块。
3.2 产品设计数据验证组装模块。
3.3 产品工艺路线划分模块。
3.4 产品工艺规程编制、工时定额申报审批模块。
3.5 产品材料消耗定额明细表,关键件、重要件、关键工序明细表、工艺装备明细表建立及管理模块。
3.6 公司生产计划编制及下达模块。
3.7 车间生产、班组生产计划及领料管理模块。
3.8 工序完工检验登记及车间接收管理模块。
3.9 成品入库齐套装配管理模块。
3.10 系统维护模块,可完成完全数据备份、数据日备份、数据恢复、系统设置、操作员维护、个人口令更改、权限设置和修改等功能。
3.11 信息查询模块,设计查询、工艺查询、单一信息查询、组合信息查询、产品目录树逐级查询和对产品的任意组合、任意零、部、整件的生产计划或工艺信息的查询。
3.12 数据接口模块,实现车间工艺路线数据、产品总资料汇总库数据、材料消耗定额数据、元器件、外购件等原始数据的导入、导出。并且可以与其他系统(如CAPP、PDM或ERP系统)实现数据对接。以保证系统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提高效率,减少重复劳动。
3.13 报表打印模块,该模块的功能是可以打印产品零部件工艺流程,打印随同卡,打印月度生产计划。
4 结论
企业月度生产计划管理系统将相应产品总装配关系库数据、车间工艺路线数据、总资料汇总库数据、材料消耗定额数据、产品工时定额数据、外购件数据等各项数据统计集中,这些系统所需的大量初始数据经一次建立后,可为后续产品提供基础资源数据,不需要反复录入。通过这些数据完成对产品进行生产计划下达、工艺工序计算、产品数据级查和产品数据装入级查等各项功能。生产计划管理系统为车间作业计划和调度工作提供了一个信息集成系统平台,将以前分散、隔离的信息(如技术、工具和零件库存信息)集中在了一起[3],通过计算机对读入的产品数据进行汇总统计,统一录入企业数据库。随时查询,随时调用。不仅节省了以往人工制定和下达生产计划所耗费的巨大人力物力资源,而且也完成了以前手工所不能完成的功能。同时,生产计划的下达过程更加快捷,同时处理的信息更多,生产进度汇总情况更准确,生产、计划以及各个车间都可以实时查询各个产品的生产任务的下达和完成情况,接到生产计划后,不需要再进行一一翻阅、制定工艺流程,计算机可以直接从企业数据库中调用已经录入好的,对应图号的工艺流程,即车间接到生产计划的同时,直接就可以从系统中打印随同卡,交付工人进行生产。从而实现了信息的共享,大大提高了计划与调度的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邓超.产品数据管理(PDM)规范应用指南[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7.
[2]崔晓阳. ERP123:企业应用ERP成功之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3]罗鸿.ERP原理设计实施[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李卉(1962-),女,河北饶阳人,工程师,主要从事企业生产信息管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