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umudu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当前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在帮助学生掌握基础的语文知识的同时,还要激发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探究兴趣,养成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进而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受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对学生进行灌输式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学习,从而限制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导致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坚持以学生为本,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4-0144-01
  引言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开展,当前的教育重心已经转变为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那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成为了当前教育教学重点研究的课题。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语言学科,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传承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由于小学生年纪较小,注意力不够集中,这就为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对此,小学语文教师要打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对教学方法不断的进行创新,从而激发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从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小学语文教学关系中的地位过于强势和主导,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和理解知识,没能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作用;其次,语文教学方式过于单一,知识的讲述和随堂练习以及归纳总结直接构成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模式,缺少创新和趣味性;最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小学阶段的学生性格过于活跃,缺少自我克制能力,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
  二、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构建的方法
  1.注重良好学习气氛的营造。
  小学生不喜欢有太多的约束,太过压抑的环境不利于学生们的学习,所以老师要注重良好学习气氛的营造。在课堂教学中,老师要改变自己的形象,教学中语言要尽量幽默风趣,并且能够运用活跃的教学思路将学生带入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1]。小学的孩子喜欢和蔼可亲的老师,因此老师要试图改变自己严厉的教学风格,老师要改变自己的教学影响,并且用一颗热情的心去关爱学生,学生因此不会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能够主动的去和老师亲近,能够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尽情的表现自己,开心快乐的进行语文的学习。不仅如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适当加入一些肢体动作,运用丰富的表情或者动作向学生传达信息,从而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提高学生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激发学生们学习的欲望,促进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2.精心设计课堂导入。
  良好的课堂导入环节是成功教学的一半,这句话适用于各个阶段的教学实践活动,小学正是学生发散性思维以及好奇心强烈的阶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注意力分散以及学习理解效率较低等问题,为此教师应当注重课堂导入环节的建设,努力增强课堂导入环节的趣味性,快速的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课堂学习的内容上[2]。教师可以采用故事导入法以及提问式导入环节的方式,而且动态的图像以及音视频对小学生有着深深的吸引力,教师还可以将多媒体教学运用到小学语文课堂导入环节的工作中,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小小的船》时,这是一首情景交融的诗歌,小学生好奇心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因此,教师可在课堂导入环节运用多媒体为学生出示课件:蓝蓝的天空、弯弯的月亮、小小的船儿,并为学生播放音乐《小小的船》,使学生沉浸在教师营造的情境中,进而有效的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为学生营造了轻松的学习氛围,使学生能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更好的对课文进行学习。
  3.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课堂的导入应该精心构思,巧妙设计,具有形象美、情感美,使教学引人入胜,扣人心弦,让学生感受一种魅力和诗意。精心设计课堂导语,先声夺人,可以唤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教师应把自己的感情完全融入授课中,充分利用自己的形体语言配合授课内容[3]。如在讲解《将相和》这一课时,让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打破传统的“教师讲问、学生听答”的常规教法。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境,把所有的学习任务放置于这样的情境之中,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相应的学习活动。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本剧的演出,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听说的能力,提升丰厚的语文素养。
  4.推进小组合作化学习模式。
  小組合作化学习对于小学语文的学习是有很大帮助的。合理搭配的小组学习,能够使小组成员达到合作学习的目的,通过小组成员之间的帮助和扶持,共同进步,减少学生在自身学习时遇到问题而找不到帮手的问题。推进小组合作化学习,首先老师必须要为小组之间进行合理的搭配和分工,对全班学生进行小组固定搭配学习,对小组成员之间的关系和层次进行协调,保证每位学生在小组之间都能优势互补[4]。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之间的团结合作互助能力,使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作用。另外在推进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来推动小组进行讨论找出问题。例如,在讲授《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时,可以利用文章中最后的问题,“小村庄为什么变得什么都没有了?”进行讨论,让学生自我发挥找出问题的答案,并进行小组讨论,通过这样合作讨论能够提升小组的团结互助能力,提高大家学习的积极性。
  结语
  总之,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构建高效课堂教学,我们教师就需要不断的进行学习,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开展丰富的教学活动,从而在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同时,促进小学语文教学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朱红霞.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初探[J].课外语文,2018(25):85.
  [2]王莉.新课改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科学中国人,2016(29):304.
  [3]包晓娟.新课改下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考试周刊,2016(45):37-38.
  [4]李鑫萍,裴娅姝.新课改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J].中华少年,2015(21):240-241.
其他文献
肠梗阻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肠内容物不能顺利通过肠道而在临床上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等症状.因不同类型的肠梗阻治疗方法各异,并直接影响预后.因此,及时
【摘要】证明函数不等式的的方法有很多,通常可以构造函数,构造函数中,当含有指数函数或是对数函数时,由于求导数之后导函数的零点不好确定,导致分析原函数的单调性会变得困难,本文主要研究了如何把函数不等式拆成两个函数,从而将问题转化为两个函数最值之间的比较,这样表解决了部分函数求导之后导函数很复杂的问题。  【关键词】 证明不等式 构造函数 指数与对数 最值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摘 要】素质教育开展的目标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而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等,使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学实践证明,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创新,引进新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和教师,甚至整个教育事业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本文对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问题引导教学法做了简单分析,并结合我的教学实例在实践中进行运用。  【关键词】素质教育;小学数学;问题引导
【摘要】新课改要求教师培养学生的素质,开发学生的潜力,形成科学健全的人格个体。欲达成新课改的育人目标,那么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就首当其冲。语文教学过程是达到育人目标的途径,而语文课堂教学法就是在教学过程中所采用的具体手段。试想,一节语文课若没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法,教学内容就永远不能转化成学生的“双基”。语文文本是一条河流,没有教学法的船和桥,教学内容就永远停留在彼岸。为了达到一节语文课教学目标与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