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T1基因水平监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预后的意义

来源 :白血病·淋巴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wyerh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WT1基因水平监测对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后正常核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7年3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HSCT的115例正常核型AML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_PCR)动态检测骨髓WT1基因表达水平.根据患者移植前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中位数,将115例患者分为两组(<中位数组和≥中位数组)进行生存分析.结果 115例患者男性52例,女性63例,年龄(39±10)岁.初诊时中位白细胞计数20.45×109/L[(0.5~355.9)×109/L],骨髓中原幼细胞比例为0.60±0.28,WT1基因中位相对表达水平为87×104.中位随访时间24个月(3~79个月). 115例患者中19例患者复发,对缓解组(96例)及复发组分别进行随访,在移植后1、3、6、12个月进行骨髓穿刺监测WT1基因水平,发现复发组的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高于缓解组,其中移植后6个月[缓解组(187±50)×104,复发组(871±211)×104,t=2.519,P=0.014]、12个月[缓解组(51±9)×104,复发组(1 797±312)×104,t=4.000,P<0.05]的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87×104组2年总生存(O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均高于WT1相对表达水平≥87×104组,复发率低于WT1相对表达水平≥87×104组,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患者移植后12个月的WT1基因水平是影响OS(HR=4.12, P=0.046)及PFS(HR=5.95, P=0.001)的独立因素.19例复发患者中位复发时间11个月(1~60个月).复发患者在WT1基因相对表达水平明显增高时均首先减停免疫抑制剂,其中6例患者对干预无效,余13例患者中仅5例对干预有效.结论 正常核型AML患者移植前的WT1基因表达水平与预后呈负相关.移植后12个月的WT1基因表达水平是影响患者生存的独立因素.复发患者的WT1基因表达水平较高,可对复发患者进行临床干预,较为有效.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雷公藤多甙片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疗效。方法:将84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42)与对照组(n=42),对照组采用金水宝胶囊(3粒,tid)治疗,研究组则服用雷公藤多甙片(20
金马昂首驰奔去,瑞羊奋蹄疾到来.我们满怀喜悦的心情,送走了有作为、有收获的2014年.rn这一年,安全生产工作成效明显.各类事故连续9年实现较大幅度下降,全省较大事故起数再创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有效治疗方法和要点。方法:对89例SAP患者在入院后先进行包括禁食、胃肠减压,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抑制炎症递质及清除氧自由基,抑制胰腺外分泌、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症(CIT)是急性白血病患者常见的治疗并发症,其增加了患者的出血风险,并影响治疗效果,是患者治疗后常见的致死原因.目前CIT的治疗主要包括血小板输注、重组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目的:探讨针刀松解配合无痛推拿治疗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膝关节粘连的疗效。方法:将56例股骨远端骨折术后膝关节粘连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治疗组采用针刀松解瘢痕粘
上海1月21日发布了“12·31”外滩拥挤踩踏事件调查报告.《人民日报》随即发问:事隔21天才公布调查结果并问责,是否太迟?问责以上海黄浦区领导为主,更高级别的领导没有出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