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思维,自主探究学习

来源 :高考·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zqeed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立足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围绕学科素养的“学习掌握、思维方法、实践探索”三个指标,在教学过程中设定不同任务:梳理分析,自主探究;互动释疑,合作探究;迁移比较,深度探究。以任务驱动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目标。
  关键词:任务驱动;探究能力;学科核心素养
  中国高考评价体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展素质教育的科学系统;它主要由“一核”“四层”“四翼”三部分内容组成,通过解决“为什么考、考什么、怎么考”的问题,从高考层面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根本问题。[1]笔者就其“四层”考查内容中关于学科素养的培养方面做一些探究。
  语文学科素养是指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能够在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指导下,合理运用语文学科思维方法,有效整合相关知识,运用相关能力,高质量地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1]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在教学课文时,围绕三个指标:学习掌握、思维方法、实践探索,以任务驱动思维,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达到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目标。现以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教学为例,做具体的分析。
  一、梳理分析,自主探究
  学习一篇课文,首先是学习掌握,它是学习中获取信息、理解掌握、知识整合的过程,是认知加工和思维输出的基础和前提;其次是“思维方法”,它是一种内在认知品质,指学习者在面对具体的问题情境时,进行独立思考和探索创新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课文时,能够对文中人物、事件等进行梳理分析,获取信息,整合知识,再在此基础上进行独立思考,从而完成自主探究的过程。
  在课堂上,分析“文”意,不能用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理解,而应该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自主探究,完成对课文的梳理分析。比如在布置学生充分预习《荷塘月色》后,教师明确思考探究的任务:一是文章开篇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那么作者的心里为什么“不宁静”呢?二是作者的行踪线索和情感线索分别是什么呢?针对这两个问题,学生们认真梳理课文,查找资料,实现“学习掌握”和“思维方法”的两项指标。
  第一个问题是文章开篇写到“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作者的心里为什么“不宁静”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们运用了“知人论世”的方法,从写作时间1927年7月入手,查找相关资料,掌握了朱自清写作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和他个人的思想经历。他们通过信息梳理,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为进一步分析课文打开了一扇进入文本阅读的大门。为了解决第二个问题,学生们需要认真阅读课文,梳理朱自清夜游荷塘的行踪:家-小径-荷塘-小径-家。同时,他们还得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再进行梳理,概括出他的情感线索:不宁静-追求宁静-宁静-走出宁静-不宁静。学生们会发现作者的游踪线索和情感线索构成环形结构,这表明作者内心充满着矛盾的情绪,这种矛盾和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心境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作于1927年7月,当时中国大地正笼罩着蒋介石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朱自清先生信奉民主主义,只是一个民主型的战士。他富有同情心和正义感,虽不满现实,却又缺乏信心和勇气,与时代斗争的旋涡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因此他只能使自己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结果又无法忘却。正是在这样的背景和心境下,作者借助《荷塘月色》把这种矛盾而微妙的心理表现了出来。
  学生们根据思考探究的任务,认真梳理课文,查找相关资料,较好地完成了对课文的梳理和分析,自主完成了对课文情感内容的探究。
  二、互动设疑,合作探究
  美国华盛顿一所大学有句名言:“我听见了,就忘记了;我看见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强调参与的重要性。同样的,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转变学生的角色,让学生成为问题的设计者,在合作探究中学习,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的“实践探索”,是指学习者在面对生活实践或学习探索问题情境时,组织整合相应的知识与能力、运用不同的技术方法进行各种操作活动以解决问题的综合品质;“实践探索”包含研究探索、操作运用、语言表达。[1]笔者在教学时,设定教学任务,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们围绕课文重、难点设计题目,并且要求写出规范的答案。通过设计题目的做法,引导学生实践探索,达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目的。比如以《荷塘月色》为例,学生们设计了这样的一些问题。
  问题一:作者要去游赏荷塘和想起采莲盛事前出现了两个相同字眼——“忽然”,这是偶然出现的吗?
  明确:作者要去游赏荷塘时写到:“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想起采莲盛事前出写到:“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这两个“忽然”其实是作者想暂时忘却现实中的一切所做的两次努力,这也正是他心情不平静的体现。然而,荷塘月色和采莲盛事只是片刻抚慰了作者的烦恼,是不彻底的,不宁静的情绪再次回归。可见,两个“忽然”并非偶然出现,而是作者有意为之。
  问题二:游赏荷塘月色和遥想采莲盛事这两件事与现实世界有何不同呢?它们真能成为治愈作者“心里颇不宁静”的良方吗?
  明确:结合写作的时代背景分析,我们知道现实世界正笼罩着蒋介石反革命政变的白色恐怖,这让作者“心里颇不宁静”;而游赏荷塘月色和遥想采莲盛事都是充满诗意的理想世界,充满了悠闲、自由、快乐的别样世界。这有别于现实世界的两个真正属于自己的、自由的世界,正是作者為不平静的心灵选择的两个诗意的栖居地。然而,它们只能给予片刻的抚慰,并不能真正治愈作者内心的不宁静。
  学科核心素养本质在于读、思、答,即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认为发现教学法能造成研究问题的情境,培养学生的自我激励的内在动机,有利于获得解决问题的能力、探索的技巧,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提高语文学科素养。可见,教师转变学生的角色,由学习接受者变成学习参与者,让学生去设计题目,主动发现问题并积极解决问题,这样的做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   三、迁移比较,深度探究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解释字义,记通文句,研究文法修辞的法则,最紧要的还在于多比较、多归纳、多揣摩、多体会,一字一语都不轻易放过,务必发现他的特性。唯有这样的阅读,才能发掘文章的蕴蓄,没有一点含糊。”[2]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入与课文相关的内容,提供新的思维空间,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分析。这样可以加深内容的难度,同时拓宽知识的广度,从而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促进积极思维向纵深发展。
  首先,可以引导学生从语法语境角度考虑,对课文的语句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在《荷塘月色》中,针对“月色是隔着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这个句子,学生们对“峭楞楞如鬼一般”提出质疑,他们认为这句话给人凄冷恐怖的感觉,和前文清淡素雅的月色不协调。针对这个问题,我提出如果把这句话删去是否有影响?然后引导学生从语法语境的角度思考这个问题。从语法结构角度看,这句话陈述的主体是“灌木的黑影”,写出了黑影斑驳参差的特点,让人害怕。如果删除这句话,“黑影”如何了呢?句子表意就不清楚;从上下文语境来看,后面一句“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句中的“却”表明上下文有转折之意,可见“黑影”和“倩影”形成对比衬托的关系,突出“倩影”之美。如果删去“峭楞楞如鬼一般”,下文的转折就显得突兀。通过这么分析对比,学生们恍然大悟,也就更好地理解了作者的心境,深度地解读了文章。
  其次,可以引导学生“咬文嚼字”,从用词效果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比如在学习完《荷塘月色》这篇课文后,我让学生写一篇写景散文,然后从他们的习作中选出两句话,让学生们尝试用别的字眼替代关键的动词。目的是通过对比分析,把握用词的准确性。比如以下两个句子:①只知道在我的故乡,月是别在空中,落在溪里,挂在树梢上的。②我们浸着乡愁度过了中秋。学生们提出用“悬、画”替代“别”,用“映、泛”替代“落”,用“缀、留”替代“挂”,用“粘、品”替代“浸”。可是通过对比分析,发现还是原句用词恰当。因为第一个句子中“别”“落”“挂”三个动词的运用,把不可触摸的月亮变成具体可感的物体,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得以形象地表达出来。第二个句子中运用的“浸”字,将乡愁形象化为汪洋大海,写出了在中秋之夜作者沉浸在浓浓的乡愁之中。
  最后,可以引导学生从单元人文主题的角度,把“这一篇”和其他课文进行比较分析。部编新教材以“双线组元”,即以“人文主题+学习任务群”双线组织单元。它的第七单元人文主题是自然情怀。选取了郁达夫的《故都的秋》、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史铁生的《我与地坛》、苏轼的《赤壁赋》、姚鼐的《登泰山记》,这五篇写景抒情散文表现了作者眼里的自然美,表达了他们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新教材要求教师悦纳新的教学理念,能够运用新的教学方法。因此,引导学生对这五篇课文进行群文阅读,就“人与自然的关系”展开比较分析,深度挖掘作者的人生态度与个体情怀。大地山川、风物美景能给人美的熏陶,更关键的是人们面对自然,能引发人生的深度思考,起到治愈心灵的作用。所以,学生们通过对课文的品读、思考、比较后,他们发现泰山的雄伟壮丽,让姚鼐吟唱出“男儿自负乔岳身,胸有大海光明暾。即今同立岱宗顶,岂复犹如世上人。”他浮览山川景物,不仅消解了内心的沉忧,还充满了豪迈之感;仕途中磨难重重的苏轼,面对代表着永恒时空的清风明月,他超脱旷达,乐观地行走人生路;地坛是史铁生纾解创伤的隐秘去处,是他忠实的伙伴,默默地陪伴,悄悄地治愈;不远万里到故都感受秋意的郁达夫,用五副秋景图以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特点,写尽他清、静、悲凉的内心世界;还有朱自清笔下的荷塘月色,给予他片刻的宁静,可是这样理想的世界终是现实世界里的“海市蜃楼”,他只能走出诗意,走进苦闷的现实。
  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通过迁移比较,在具体语境中引导学生探究炼字用词的魅力,完成对课文主题对作者内心情感的深度阅读,提高学生深度探究能力。
  综上所述,在高中语文具体教学中,应立足于中国高考评价体系,围绕学科素养的“学习掌握、思维方法、实践探索”三个指標,创设具体情境任务,通过自主梳理、互动设疑、迁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创新性地学习探索情境中的各种问题,并且能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解决问题,从而达到提高语文学科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考试中心:《中国高考评价体系》,2019年.
  [2]《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之《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第59页,教育科学出版社,2015年.
其他文献
摘 要:类比思想是类比推理的重要指导思想,有助于学生理解与掌握所学,促进学生数学解题能力的提升,重要性不言而喻。高中数学教学中应提高认识,通过类比思想的巧用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实现数学课堂的进一步优化。本文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就类比思想的应用进行相关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类比思想;数学课堂;优化  类比思想是从某一事物的某些已知特征去推测另一事物的相应特征存在的一种思想。类比思想用于数学的教
期刊
摘 要: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中议题式教学策略的研究,对于高中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思想政治课学习对高中生的重要性,高中思想政治课学习存在的问题,议题式教学策略的研究,从贴近学生生活,精选情境材料,活跃课堂气氛,适当开展活动,作业中嵌入议题,从这些方面阐释了议题式教学的策略,最后点出议题式教学应该注意的事项。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课;议题式教学;策略  一、思想政治课学习对高中生
期刊
摘 要: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信息技术教学工作逐渐得到了各级学校的重视及关注,加之新课改的持续深入及推进,素质教育显得愈发重要,为国家培养具有实践精神与实践能力的技术型应用人才成为了我国教育事业的重点工作。为了顺应新课改的推进,加快我国信息技术类高科技人才的不断出现,我国应改善传统的信息技术教学方式,研究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生探究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
期刊
摘 要:中学阶段的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对以前而言跨度较大,学生在学习初期能够通过以前掌握的数学知识进行代入,学习的效果相对较好且内容的理解较为顺畅。但随着教材内容的逐渐深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愈发困难,尤其到了函数的教学时学生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难以通过自身思维能力进行解决,需要通过教师的反复讲解才能够勉强完成学习任务。面对这一情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对函数的教学方式进行充分的改进,对教学过程中的重点难点
期刊
摘 要: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教育教学模式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优化和完善。在高中教学任务开展过程中,运用几何画板辅助数学教学任务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几何画板作为教学软件,是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具有多种功能,而且操作简单。通过本篇文章对多媒体技术支持下几何画板软件在高中数学教学任务开展过程中运用的情況进行分析和探讨,提出高中数学运用几何画板开展教学任务的措施,不断提高教育教学任务开展的
期刊
摘 要:陶行知先生曾提出一个理念:生活化教育,即在开展课堂教学的时候要将知识与生活融合在一起。不过在高中阶段的教学中,很少能够实现生活化教育,因为高考是学生人生中的一个分水岭,只有学生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才能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才会有更好的未来,所以教师们会将重点放在知识的讲解上,并不注重生活与知识的联系。但是通过实践表明,实现生活化教学可以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效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所以
期刊
摘 要:化学学科作为高中教育的基础学科,是中学教学的重点学科,在我国自然学科发展领域占据重要地位。教育部在2014年颁布了《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教育部将组织研究提出各学段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体系”。因此,在化学学科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目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属于化学核心素养五个维度之一,是化学核心素养的思维核心。本文基于化
期刊
摘 要:一直以来,写作教学都是語文教学中的难点与重点部分,尤其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随着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深入,对写作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和知识整合及运用能力,还需训练他们的思维能力,而任务驱动型作文就有此效能。本文以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思维能力的训练为例谈对象,同时罗列一系列有效举措。  关键词:高中语文;任务驱动型作文;思维能力  任务驱动型作文是近年来新出现的
期刊
摘 要: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当前的新课程改革新高考改革都聚焦课堂,追求语文的好课和语文的有效教学,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经过语文教师序列化的教学时间之后,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培养学生语文的核心素养,即为有效。参照好课标准,实施语文有效教学,在当前探讨好课与教学有效性的关系是对语文课堂的再反思,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好课;新课程标准;教学有效性  课程
期刊
摘 要:数学是高中生必修的基础课程,是需要高中老师和高中学生必须重视的一门基础学科。高中数学相比于初中数学知识点多而且复杂,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本文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对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高中数学;学生能力;解题能力的培养  学生逻辑思维养成的阶段是在高中,而高中数学是培养学生形成系统性逻辑思维的关键学科。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而言,高中数学的学习效果与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