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园林文物保护50年回眸

来源 :古建园林技术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mybos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牵引手术床牵引复位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周围粉碎性骨折的疗效。方法:选择本院于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股骨粗隆周围粉碎性骨折患者42例作为资料,均经检查确诊后制定牵引手术床牵引复位PFNA内固定治疗方案,观察治疗效果及恢复效果。结果:手术平均时间(56.52±4.84)min,术中平均出血量(81.42±3.06)ml。术后经检查骨折端复位良好,髓内
期刊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农村人口大量涌向城市,外出务工的人员数量越来越多,大多数的家长会把孩子留于农村当中,留守儿童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现象,我们可以发现。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其人生观,价值观,正处于养成阶段。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心与教育,容易出现较多的问题,加上教育不公平等因素的影响,儿童在成长的过程当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了儿童的成长和发展。在整个教
期刊
古代天文知识作为构建时空坐标体系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石,在中医药理论的构建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中国古代天文学二十八宿体系的知识在中医药理论建构中的作用,涉及到建构气血循环理论、计算人体经脉长度、推演营卫之气运行、解决经典诠释之疑、正确理解九宫八风理论以及方剂命名等诸多方面,因此,研究二十八宿体系等古代天文学与中医学的关系,对于正确理解传统中医理论,促进中医理论的正确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通过对2019年中医思维方法研究文献的梳理分析,从象思维、中医临床思维、中西思维比较、五行思维方式等方面总结中医思维方法研究的成果,指出象隐喻、过程隐喻、法象思维、象-概念二重隐喻、取象比类结构特征的"鲜花原理"等新概念或观点的提出,取象比类与概念隐喻的比较研究等对于象思维机制的揭示,是2019年中医思维方法研究的突出特征;同时,研究中还存在着概念不清、逻辑推理错误、象思维泛化等问题,亟待解决。
期刊
借助象思维方法对《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进行动态解读,分析其思维方法、基本元素及构建过程,以阐明"象思维"与《伤寒论》六经辨证体系的关系,探究六经辨证的实质。认为"象"是认识自然万物与人体生理病理特征及其相互关系的媒介,是构建六经辨证体系的基本元素。六经辨证体系的实质是以"象"为媒介,以象思维为基本方法的解决人体病理问题的方法论体系。而六经病则是以意象为基本元素的,阐释多种病理现象及其变化、联系和规
期刊
2018年中医思维研究呈现出开放、多元的态势,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中医思维研究需要集多学科知识于一个研究者个体,难度较大,故研究中存在着基本概念不清、逻辑混乱、夸大象思维价值、中医思维方法体系框架欠缺以及临床思维方法研究薄弱等诸多问题。笔者提出今后中医思维方法研究应注意补上思维科学、逻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中国古代哲学、系统科学等基础知识的缺陷,厘清基本概念,明晰逻辑关系,加强顶层设计,开展团队
期刊
[目的]介绍腓骨短肌腱“Ⅴ”双束解剖重建距腓前韧带(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ATFL)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对23例ATFL断裂的患者取自体部分腓骨短肌腱“Ⅴ”双束重建距腓前韧带,以ATFL走行为中心作弧形切口,暴露ATFL,确认残余韧带组织无法直接缝合。分别于ATFL腓骨解剖止点印迹的上缘和下缘,以及距骨解剖止点印迹片建立3处骨隧道。用取腱器纵向
期刊
太极图被誉为"中华第一图",可以说是中国传统文化最具代表性的符号,作为一种认知的理想模型,古今不少医家试图从太极图出发,去研究、演绎中医学的理论,指导中医临床实践。文中探讨了太极图的思想渊源、图形演变、哲学意蕴,以及与中医学的关系,指出太极图只是启迪人思维的模型工具,若脱离了临床实际情况而仅仅依据太极图进行模式推演,是将对人体生理、病理本体的研究转向了对易图的研究,无疑有本末倒置之嫌,很有可能将中
期刊
目的:观察于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开展臭氧治疗的临床疗效及护理配合。方法:本研究特收集2017年4月到2019年2月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50例作为客观观察对象,予以患者臭氧治疗及综合护理干预,观察效果。结果:本研究150例患者治愈患者109例,约占比72.66%,显效患者29例,约占比19.33%,有效患者10例,约占比6.67%,无效患者2例,约占比1.33%;治疗后NRS评分低于治疗前数值,统
期刊
颈椎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患者也越来越年轻化,所以对颈椎病的治疗意义重大。颈椎病的治疗以牵引治疗为主,该文主要对牵引治疗的4个要素和当下的颈椎牵引器械进行分析,并且对颈椎牵引器械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