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哭泣,胎儿不安

来源 :父母必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khy09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前,在还没有超声波诊断技术的时候,人们要了解胎儿在母亲腹中的状况,惟一的办法就是听胎儿的心声和号母亲的脉搏。这种办法,怎么说也都是“隔靴搔痒”。后来,有了超声波的电子扫描器,无论是医生,还是母亲,都可以直观、仔细地了解胎儿的状况了。这时,人们就知道了胎儿对来自外部的刺激都会有所反应的事实。


  有一个日本医生,利用超声波观察到了一个现象。有一位37岁的妇女,一直想要孩子,好不容易怀了孕,当她从超声波图像装置中第一次看到胎儿活动的情景时,激动得哭了起来。这时,医生也从图像中看到,随着母亲的哭泣,胎儿也在缓慢而不停地活动,母亲哭泣时心跳加速,胎儿的脉搏跳动也在加速。后来,当这位妇女怀孕17周时,超声波检查发现羊水破了。这位母亲闻听惊慌失措地哭起来,她说:“不,不,连孩子的脸都见过了,名字都起好了,可别让他流掉……”医生告诉她:“这是假羊水,没关系。”医生一边安慰她,一边从图像中发现,胎儿活动发生了激烈的变化。开始时,胎儿动作比较缓慢,后来动作越来越快,头部、胸部和腹部抽动着,还出现了轻微的痉挛,最后全身抽搐起来。
  这位医生认为,如果说,胎儿能理解母亲的感情变化,可能证据不够,但确实可以说母亲和胎儿之间的关系绝不仅仅只是一个供求营养成分的关系。
  后来,有科学家在研究大脑与荷尔蒙等化学物质时得出结论:在母亲与胎儿之间传递着一种与电信号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信号,例如,母亲一紧张,其内分泌就发生变化,通过脐带进入胎儿体内的激素浓度也就变化,直接对胎儿的状况产生影响。
  这也就是人们提出“胎教”理论的依据。
  让还在母亲腹中的胎儿学外语、听音乐,期望孩子出世后成为外语、音乐的专门人才,恐怕多数时候只会成为父母单方面的美好憧憬,可能也是对胎教的一种误解。但是,为了生一个身心都健康的孩子,保持愉快的心境,平衡地摄取各种营养,强健身体,无论如何都是正确的和重要的。因为注意修养,以求生个好孩子的母亲,是在发自内心地期待着自己的孩子降生人世,这种良好、平和的心境,无疑会影响孩子,使他成长得更顺利、更健康。又由于孩子将在受欢迎的情况下出生,父母育儿的态度自然是认真的,也必然会以深厚的疼爱之情同孩子接触,孩子在这种有利的环境下成长,他成为优秀儿童的可能性,肯定远比在不受欢迎的情况下出生的孩子要大。这应该就是我们提倡胎教的意义。
  因此,在孩子还只有负1岁时,就开始善待他吧。■
其他文献
星期天的图书馆,读者很多,大家都在挑选着自己喜爱的图书。突然,从里面传来了争吵声:“换本别的,不能再借这本书了。”“不行,我就要借这本。”只见4岁的乐乐边说边跑到我面前,把刚刚还回来的《西游记》递到我手上。他妈妈从后面跟了过来,冲我说:“老师,您说这孩子是怎么回事?这本书他都借过4次了,每次都让我给他讲好几遍,故事内容我都能背下来了。可他选来选去,还要借这本。”我问乐乐:“乐乐,为什么还借这本书呀
探究活动往往离不开合作,探究教学中常常需要分组制定工作计划、实验和调查,需要进行讨论、争论和意见综合等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指以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中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小组合作有利于集思广益、优势互补,从而使学生完成单个人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探究学习中各有所得.因此,合理有效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探究教